文化沙龙丨聆听红线女的粤剧情怀:从西关走向华人世界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胡嘉琪
图/主办方提供
近日,“红腔韵·西关情”——聆听·红线女艺术体验展文化沙龙在广州西关的永庆坊吉祥坊3号举办。来自策展单位、粤剧界、曲艺界、文学界等领域的专家代表,围绕一代粤剧大师红线女从西关走向华人世界的艺术人生开展相关的学术分享与观展感受,探讨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粤剧粤曲非遗艺术,助力非遗文化出新出彩。
文化沙龙现场合影
本次文化沙龙由中共广州市荔湾区委宣传部指导,广州市荔湾区文学艺术联合会、红线女艺术中心主办,广州文艺市民荔湾空间、广州市粤剧曲艺创作实践基地承办,广东广播电视台大湾区卫视、广州市荔湾区粤剧曲艺协会、跨粤文化协办。
充分挖掘西关名伶资源
“本次‘聆听·红线女——艺术体验展’是充分挖掘西关名伶资源的体现,是将粤剧粤曲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的举措。”广州市荔湾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葛华指出,荔湾是广州市唯一一个中国曲艺之乡。荔湾区作为岭南文化的中心核心区域,在粤剧曲艺的生态建设、教育传承等方面,拥有扎实经验。荔湾区文联将围绕本土性、文艺范、年轻化、传播力四个方面加大对粤剧曲艺的扶持力度,为文化事业的出新出彩夯实基础。
荔湾区文联主席葛华(右)
红线女艺术中心副主任黄芳以艺术体验展为出发点,谈到红线女艺术中心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维度的经验。未来,该中心将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和交流,力求将现代语境与粤剧融合,让粤剧和红派艺术以更立体、更直观的方式深入人心,展现岭南文化、中国文化,讲好广州故事、中国故事。
红线女艺术中心副主任黄芳
延续红线女的创新精神
红线女是粤剧界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大师,为粤剧赢得“南国红豆”的美誉。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得主、广州市戏剧家协会主席欧凯明是国家级非遗粤剧名家。他表示,传承恩师红线女的粤剧艺术是他的使命。
粤剧名家欧凯明
2004年,79岁的红线女与同事们一道,历时4年拍出了世界首部粤剧动画电影《刁蛮公主戆驸马》,红线女邀请欧凯明在剧中领衔配音配唱。同年,该剧获得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美术片奖,引起极大轰动。2021年,粤剧电影《南越宫词》获得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实现了粤剧电影在金鸡奖“零的突破”。作为《南越宫词》主演,欧凯明秉承红线女大师的创新精神,将粤剧艺术与电影艺术进行持续性的创新交融,为传统艺术焕发新生命力。
欧凯明还提到,毗邻红线女艺术中心的广州粤剧院新址已落成,新址内的剧场命名为“红线女大剧院”,就是希望新一代粤剧人继承红线女大师的艺术精神,把粤剧艺术发扬光大。
广州市曲艺家协会主席何萍
中国曲艺牡丹奖获得者、著名粤曲演唱艺术家、广州市曲艺家协会主席何萍从粤曲的角度,分享唱腔流派对于粤曲传播、传承、发展的作用与影响。西关人的乡情、乡音、乡愁、乡韵,寄托在一段段经典粤曲旋律上,而红线女的红腔名曲作为经典粤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广府人的故乡情怀。
红线女有岭南文化烙印
广州市社科院岭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梁凤莲从文学的角度出发,讲述西关文化与红线女艺术人生的关联。
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梁凤莲
梁凤莲提到,“聆听·红线女——艺术体验展”回到广州城市文化的原乡西关,追根溯源、意义深远,从历史变迁、文化背景、时代特色着眼,浓缩了红线女老师所代表的那个时代,以及那代人特有的风范和品貌。红线女不愧为岭南文化艺术的一面旗帜,她引领的粤剧革新不断推陈出新、开花结果、人才辈出,成为了岭南文化的名片,代表着岭南文化的艺术高峰。
粤剧,成为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纽带作用的文化品牌,红线女老师有着岭南文化开拓进取、奋勇争先、独立自强的文化烙印。梁凤莲认为,作为一种名人效应,红线女老师的贡献也在更大范围上发挥着本土文化的魅力与影响力。
播撒粤剧种子扶掖后辈
红线女还重视教育的作用,其晚年致力于粤剧后代的扶掖工作。
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戏剧系党总支副书记、系副主任伍韵飞作为粤剧《西关女人》主演之一,回忆当年红线女利用3个月时间对剧目进行打磨排练的经历。红线女对艺术锲而不舍的追求,为当年刚踏出校园的伍韵飞奠定了最初的艺术观。如今,伍韵飞承担着粤剧人才培训的工作,她谈到红线女守正创新精神对当代粤剧教育的启发——承传精髓,打造精品。
伍韵飞(中)、梁文超(右)
广州粤剧院青年粤剧演员梁文超跟随粤剧名家欧凯明学艺。作为青年一代粤剧演员,他谈到红线女大师艺术精神对他艺术生涯发展的勉励作用,并演唱粤歌《红的倾情》,诉说对粤剧艺术的一往情深,向一代粤剧艺术大师红线女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