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点评“双年展”,让自然家园成为现代人的心灵故乡

来源:金羊网 作者: 发表时间:2023-03-03 23:24
金羊网  作者:  2023-03-03

人与自然,是美学中经久不衰的主题。人与自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与自然规律,在艺术作品中常有体现。自然既是艺术描绘的对象,也是艺术情感与内蕴的丰富来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美丽中国·广东生态文明艺术双年展,蕴含自然之美、人文之美、艺术之美,用艺术表现自然,更具感染力、穿透力和推动力,更能传递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呼吁之声。


自然家园的“乡愁”在作品里获得了现实性的描写

在美学上,人与自然的关系构成了审美的主客观关系。这是美学理论的一个古老命题。在辩证唯物主义的美学观看来,自然美不止是一种客观的存在,更是人在自然中获得的审美对象化。古典主义对美的永恒性的追求,体现了人类对自然之中比例、节奏、空间、结构、色彩、音律、调性等和谐关系的探索。这种人文之美,也并非纯粹是主观创造,而体现了自然本身的和谐性规律。应当说,绘画、雕塑、建筑这些造型艺术的形成与发展,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以及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对美的理想的不同形塑。


广东既是独特的自然地理形貌,也是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文化港湾。在双年展由书画艺术家所写生的作品中,既有五岭逶迤,也有陆海交汇,更有秀美丰盈的岭南花果。这些作品的艺术魅力,并不止于从语言创造与审美角度画出了自然美,更在于捕捉了茅洲河治理的新象,展现了广州海珠湿地、韶关大宝山、江门小鸟天堂和湛江红树林等这些从记忆中重回现实的美景。这些儿时记忆的故乡,曾被诗人喻为在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中消失了的“乡愁”,但这种对自然家园的“乡愁”如今却在这些作品里获得了现实性的描写,从而成为现代人真正的心灵故乡。

——尚辉《用艺术建构绿色发展的审美理想》

(中国美协理事、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澳科大人文艺术学院博导)


记录生态文明现状,表达对未来的期许

在这批蕴含年轻艺术家独到思想的艺术新作中,我们能清晰地接收到他们传递的以下信息:来源于生活的垃圾分类和废物回收等环保理念;对建筑碳排放问题的人文关怀;以漂流瓶的图案宣扬保护地球;以老街或旧物件的尘封记忆映衬今日的高速发展;人与自然应有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所有生物皆平等,应对自然心存敬畏;对故乡的眷恋;以断壁残垣烘托和平之不易;千帆竞发和大湾区港口、城市的繁华;以节能减排发展新能源的新风尚;人类社会的任何举动都会产生蝴蝶效应,影响环境;拥有繁盛植被的南岭景色;对生态之美的向往……这些理念,有的已经成为现实,有的则是我们共同的愿景。通过艺术的形式记录粤港澳生态文明的现状,表达对未来的期许,是本次双年展呈现的最为直观的视觉体验。

——朱万章《艺术中的生态文明》

(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绘画研究所所长,研究馆员)


展品的精神内容统一于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

用展览的方式将环保意识推向社会,以便人们能通过接触环保展览所形成的空间,设身处地对环境保护产生新的意识,将展品的精神内容统一于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并以创新的理念和富有创意的手段,用展览和现场演示以及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等多种手段呈现于受众,旨在对有着环保观念的受众进行引导和对当前群众积极地培养,通过艺术的媒介,为保护生态环境的进程推波助澜。

——叶正华《寓意隽永·和谐共生》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专职副主席,广州美院城市学院副院长、教授、书法篆刻专业硕导,中山市文联副主席兼党组成员)


讴歌自然生题材丰富、方式多样

本次通过海选而来的作品尤为让人欣喜的地方是,题材丰富、方式多样,讴歌自然生态的方式几乎达到了视觉表达无死角的程度,几乎涵盖了目前所能接触到的艺术形式。

在众多作品中,花鸟题材较为出彩,作品形式丰富,但多以工笔为主, 例如吴晓丽的《繁花》、宋英囡的《鸿 ·影》、黎燕霞的《花动一城春色》、 邝建充的《岭南春樱》、吴丽萍的《乡村晨曲》等,也有木刻版画,例 如吴荣才的《红树林 ·螃螟》、陈鸣鸿的《亲亲红树林》、肖坚的《夏花》; 水彩作品,詹珊珊的《繁盛》、孙婉庭的《千花》;漆画则有刘明的《谷雨之后再无寒》、陈翠香的《相亲相爱》;还有孙志光的雕塑作品《和谐》。也不乏中国画写意手法的作品,例如尹德全的《鹭见大湾区》。

值得一提的是,黄君源的《绿水沁硕果》、徐曼娜的《秋梨》、郑炳章的《午后》均用了超级写实的手法表现了鲜甜的水果,通过可口的佳果表达窥视生态自然的美好。

除了上述宏观角度,还有“微观”角度,知微见著。不少采用超级写 实手法创作的“特写”,让人惊叹技巧之余,也不禁令人睹物思情,例如叶坤华的《世界的另一边NO.2》, 通过刻画水泥钢筋的破碎反讽对自然的破坏,袁丽茵的《生龙活虎》对单只龙虾的“生动”刻画,歌颂海洋生态的平衡,而何文涛的《老街记忆》选择了一堆竹制品的描绘,以此透露农民生活与自然植物良性相处的状态。

——梁志钦《图绘自然生态 诠释林泉之志》

(新快报特刊编辑部副主任、华南师范大学新媒体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来源 | 金羊网
责编 | 王绮彤

编辑:张演钦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