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上半年的疫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为了出行便利,大家都主动完成了刷脸验证,提供了个人最隐私的信息:人手仅一个的身份证号,具体到门牌号的住址,堪比GPS追踪的出行路线以及始无仅有的人脸证号匹配信息。在主动配合的背后,公众对这样的隐私公布存在不少的担忧。
《2019年全国网民网络安全感满意度调查统计报告》中指出,在2019年公众网民对于当前网络个人信息保护状况的评价意见分布平均:好的、一般、不好的评价各占三分之一。
其中,网民对网络个人信息泄露事例感受比较深,认为非常多和比较多的网民分别占13.85%和23.55%,两者合计37.4%。另外认为有一些的网民占43.6%,比例比较高。
大多数网民都遇到过怀疑或确认个人信息被泄露或被盗用的情形。其中84.16%网民曾收到推销短信,83.98%网民接到各种中介的推销电话,76.25%网民收到垃圾邮件。
可见,个人信息被泄露的现象并不罕见,甚至是普遍的。
在信息社会,个人信息的电子化管理渗透到衣食住行玩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网络购物、互联网金融等业务都会要求用户提供部分真实注册信息,如身份证号、手机号码、地址等,一些 APP 应用软件经常会读取用户的手机通讯录、通话记录、短信内容、位置定位等信息。公共场所的免费 WiFi 也可以在用户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窃取其个人信息。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个人信息的收集、应用更加广泛,务必需要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关于隐私信息需要保护的现象,终于在最近有了眉目。
国家立法部门接下来,会围绕国家安全和社会治理,制定生物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和数据安全法,不断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制度。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围绕国家安全和社会治理,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被提上了议程。
全国政协委员,百度李彦宏也提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采集的个人信息应设立退出机制。
这透露着重要的讯息:从现在开始,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要被正视和重视!
对于国家立法部门要不断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制度,网民赞成的呼声极高。在《2019全国网民网络安全感满意度调查统计报告》中,正好就“网民对国家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看法”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88.08%的网民认为应立法重点规范个人信息保护协议,78.3%网民认为应重点规范个人信息采集。
“2020年网民网络安全感满意度调查活动”即将开始。今年,“个人信息保护”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而国家层面也加大了对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力度。2020年调查活动也会围绕个人信息保护设置系列题目,为群众提供能够真实反映自己对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感受与需求提供倾诉渠道。7月,跟着调查活动的步伐(关注网安联公众号,实时了解调查互动),一起听网民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