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广东>滚动新闻

“走出来”的希望之路——广东联手四省区劳务协作扶贫故事

来源:新华社 作者:肖文峰、肖思思、黄浩苑、李雄鹰 发表时间:2020-07-14 17:21
分享到

新华社广州7月14日电 题:“走出来”的希望之路——广东联手四省区劳务协作扶贫故事

新华社记者肖文峰、肖思思、黄浩苑、李雄鹰

48岁的何公各,两年前鼓起勇气走出四川大凉山,来到广东佛山的一家企业,“靠打工挣钱”,让她的家庭迅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20岁的张江玲,从云南怒江州来到珠海接受技工教育一年后,誓言“要靠自己的努力过上更好的生活”。

2016年以来,广东与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四省区通过劳务协作,帮助深度贫困地区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广东企业打工,实现快速脱贫、稳定脱贫。在这条“走出来”的扶贫路上,幸福正在生根发芽。

“走出来”:去触摸远方的幸福

(新华全媒头条·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图文互动)(1)“走出来”的希望之路——广东联手四省区劳务协作扶贫故事

在佛山市三水区广东星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车间内,来自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的何公各(左二)和工友们合影(6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新华全媒头条·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图文互动)(2)“走出来”的希望之路——广东联手四省区劳务协作扶贫故事

在佛山市三水区广东星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车间内,来自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的李力挖(前排中)和工友们合影(6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盛夏,佛山市三水区广东星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的车间内,45岁的李力挖正在流水线上给制冷橱柜安装压缩机。虽然个子不高且身患残疾,但他动作熟练,是车间里公认干活最卖力的员工之一。在这个大车间的另一边,李力挖的妻子、48岁的何公各负责组装制冷橱柜,她很爱笑,眼睛常常眯成月牙形。

李力挖与何公各都没上过学,是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种玉米种土豆,养猪养家禽,是他们多年来的谋生手段。连两个儿子上学的生活费,也常常让这一家捉襟见肘、东拼西凑。

2018年,佛山市与凉山州两地政府组织东西部就业帮扶。穷怕了的何公各动了心思,思前想后,最终鼓足勇气和一批老乡一起,在政府的组织下来到了珠三角。她告诉记者,自己当时心里就想着,“不行我就再找政府把我送回去”。

这是改变命运的一次决定。何公各很快学会了生产线上的操作,没多久就把欠亲戚朋友的债都还了。一个月后,何公各又把丈夫带进了这家企业,两口子一起打工,一年能有8万元左右的收入,孩子的学习生活费用再也不愁了,年底还能有几万元存款。“不欠别人钱了,很有安全感,要是早点出来就好了。”何公各笑着说。

对于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户而言,务工就业往往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脱贫方式。2016年以来,广东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充分发挥就业市场优势,将就业扶贫作为助力西部决战脱贫攻坚的重点。

从2017年到2020年6月,广东落实东西部扶贫协作协议,共转移桂、川、黔、滇四省区贫困劳动力到广东就业34.64万人。

2020年,四省区共需转移到广东就业的贫困劳动力人数为13145人,截至今年5月底,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已转移的就业人数仍然高达53518人,数倍于协议人数。

“留得住”:用真心陪伴,与温暖同行

(新华全媒头条·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图文互动)(3)“走出来”的希望之路——广东联手四省区劳务协作扶贫故事

在佛山市三水区广东星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车间内,来自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的贫困务工人员李力挖(左)、何公各夫妇合影(6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新华全媒头条·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图文互动)(4)“走出来”的希望之路——广东联手四省区劳务协作扶贫故事

在佛山市三水区广东星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提供的夫妻宿舍里,李力挖(右)、何公各在休息时间玩手机(6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许多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户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大山。“到千里之外务工”,并非一个容易做出的决定。

“2016年11月底,第一批来到珠海就业的务工人员一共155人,有的人一下车就哭着要回去,两个月后只剩20多人。”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派驻珠海的稳岗干部杨世强说,气候不适、水土不服、饮食不习惯、工作难上手等,都是这些务工人员要面对的问题。

既要来得了,更要稳得住。为了解决回流的问题,珠海专门设立了“怒江员工之家”,为来到珠海的怒江州贫困劳动力免费提供吃、住、培训、求职等服务,对工作岗位不适应的还可回到这里重新择业。

为让怒江州贫困劳动力在千里之外也有说家乡话的“娘家人”,和他们一起来到广东的还有当地干部。杨世强就是其中一位,他在珠海已连续工作4年,工人开工资卡会找他,想换工作换岗位也会找他,过节返乡负责安排的也有他。

有了员工之家,有了稳岗干部,有了通过努力脱贫的身边典型,怒江州的贫困劳动力在珠海越来越稳定、安心。今年怒江州通过劳务协作来珠海的贫困务工人员有3000多人,到目前为止,只有70多人因为各种原因返回了家乡。

关心这些贫困户的,还有那些接收企业。佛山市顺德区东菱智慧电器科技有限公司人事部经理徐庆、珠海鹏辉能源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吴世红等许多企业负责人,这两三年里已经分别前往凉山州、怒江州十多次,与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做得慢、做错了没有关系,我们要给机会,有耐心让他们学习。一般做到3个月后,他们就和其他工人做得一样好了,有些甚至会更好。”吴世红说。

有人铺路架桥,也有贴心政策温暖。

为了把贫困劳动力留下来,广东省各级政府给出了大力度的支持政策:贫困务工人员在广东务工达到一定条件,直接发放务工补贴;企业每招聘一名贫困务工人员并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对企业实施补贴;实行岗位余缺调剂制度,确保贫困务工人员始终有岗位选择……

“走得远”:心中装满梦想,脚步充满力量

(新华全媒头条·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图文互动)(5)“走出来”的希望之路——广东联手四省区劳务协作扶贫故事

在佛山市三水区广东星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车间内,来自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的何公各在组装设备(6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新华全媒头条·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图文互动)(6)“走出来”的希望之路——广东联手四省区劳务协作扶贫故事

在佛山市三水区广东星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车间内,来自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的李力挖在流水线上组装作业(6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留在大山,眼前就是世界;走出大山,世界就在眼前。

凉山州金阳县的沙马纠土夫妇2018年来到佛山顺德区东菱智慧电器科技有限公司工作,夫妻两人如今一年能挣近10万元。沙马纠土说,刚开始到佛山来务工,多少有点奔着拿补贴的念头,但他很快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对工作和生活也有了新的认识。

“贫困不是我们的资本,不能靠政府扶持一辈子。”沙马纠土说,这次出来后真正认识到读书有多重要,他一定会让自己的孩子好好读书,改变命运。

为了让帮扶地区的贫困人口在追求小康的路上“走得更远”,广东还通过技能教育培养贫困户年轻一代的职业能力,努力斩断“穷根”,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2016年底开始,珠海市技师学院开始实施对怒江州的技工教育帮扶,对怒江州有意愿接受技工教育的初中、高中毕业生实行百分之百接收入读、百分之百推荐就业。珠海市技师学院院长高小霞说,学院对“怒江班”贫困家庭的学生免除所有费用,还给予每年6000元生活补助和其他各类补助。

2017年高中毕业的怒江州学生张池,家庭经济困难,一直忧心未来升学和就业问题。在人生关键阶段,她被免费接收入读珠海市技师学院“怒江机电高级技工班”。张池所在的“怒江班”学生已于2019年7月开始在珠海优质企业顶岗实习,她与另一位同学还被企业作为技术骨干送到德国培养。

“我已经决定跟公司签订正式就业合同,转正后每个月工资有5000元。”张池说,他们班50多名学生除极少数选择回家乡发展,大部分都留在珠海,他们将在这里勇敢追逐自己的人生梦想。

“走出来”,改变的是生活;“走下去”,改变的是命运。抱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多贫困户以无比的勇气与决心,走出大山,敲开通往幸福生活的大门。

(新华全媒头条·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图文互动)(7)“走出来”的希望之路——广东联手四省区劳务协作扶贫故事

在佛山市三水区广东星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车间内,来自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的李力挖(左)在流水线上组装作业(6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新华全媒头条·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图文互动)(8)“走出来”的希望之路——广东联手四省区劳务协作扶贫故事

在佛山市三水区广东星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来自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的贫困务工人员伍元国、易争咪、董正军(从左至右)下班后在厂区合影,他们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在这里实现就业(6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编辑: 宝厷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新政助推海南旅游复苏提质、领跑全国

  • 精准扶贫交出满意答卷,广州文旅帮扶梅州两村摘“贫困帽子” 2020-07-01
  • 广东首个“历史文化游径体验日”活动受游客青睐3天逾3万游客踏上广东游径之旅 2020-07-01
  • “驿动的心” 带动乡村游、民宿游火起来 2020-05-13
  • 玩遍增城|亲测9条康养洗肺精品线路,诗意何止在远方 2020-04-29
  • 14家广东5A景区节前恢复开放!快来看哪些门票有优惠 2020-04-29
  • 疫后旅游业:微度假成主旋律,自驾游和短途高铁游受青睐 2020-03-28
  • 【春光好·春茶篇】品香茗,访茶之旅已在望 2020-03-23
  • 访谈 |后疫情时代,民宿业能更早迎来春天吗? 2020-03-14

东风Honda 新CR-V上市 16.98万元—27.68万元

  • 荣威iMAX8整车图曝光!设计极具科技感 2020-07-15
  • 试驾上汽大众PHEV家族:值得点赞 2020-07-15
  • 长城汽车全新动力总成年内量产 2020-07-14
  • 奇瑞新能源 S61官图发布 或将在第三季度上市 2020-07-14
  • 东风悦达起亚凯酷(ALL NEW K5)外观内饰首次曝光 2020-07-14
  • 比亚迪宋PLUS内饰曝光 超感悬浮设计亮相 2020-07-14
  • 广州试驾哪吒U:“三头六臂”全身高科技 2020-07-14
  • 比亚迪汉正式上市 补贴后售价22.98万元起 2020-07-12

索尼将更名“索尼集团” 60年来第二次进行品牌重塑

  • 广东传统产业依靠数字化转型“转危为机” 2020-07-15
  • 移动互联网下的新营销场景:品牌发展将进入5G智媒时代 2020-07-13
  • 五款家电免费送,TCL实业CEO王成助阵张绍刚直播首秀 2020-07-13
  • 深圳消委会:腾达路由器辐射骚扰值超出国家标准限值范围 2020-07-13
  • 腾讯与老干妈握手言和 双方将开启正式合作 2020-07-13
  • 11.4万美元!35年前《超级马里奥》游戏卡带高价拍出 2020-07-13
  • 物美科技被列为被执行人 执行标的超78万元 2020-07-08
  • 全国“扫黄打非”办曝光7例色情直播案 “蜜桃直播”、“幺妹直播”等平台在列 2020-07-08

带你穿越千年,感受“契丹印象”:公主面具驸马璎珞亮相粤博

  • 传递关爱,弘德立人 2020-07-06
  • 大馆带小馆!广州艺博院与高剑父纪念馆共同弘扬岭南美术精神 2020-07-05
  • 西沟纪兰 2020-06-28
  • 《文学的日常》:跟随“镜头”走近这些一线大咖作家…… 2020-06-16
  • 在这里,他听不见世间喧嚣,却深知人情冷暖 2020-06-12
  • 定了!2020上海书展将于8月12日至18日如期举行 2020-06-16
  • “我哋广式”云开张!广州非遗传承人集体“触网”,直播展示购物都来啦…… 2020-06-11
  • 独家访谈|哈金:在三个“李白”间游走的英文写作 2020-06-10

复工季宅家办公也要好好吃饭 广州餐厅外卖揾食攻略请收藏

  • 到始兴水晶寨,赴一份鲜美红嫩的杨梅之约 2020-06-01
  • 【美食】颜值实力双双在线,苹果诱惑你抵挡得住吗? 2020-05-14
  • “三南”佳肴 鲜而不同 2020-05-07
  • 又到一年春茶开采季,春茶价格相比往年有所下降 2020-04-01
  • VR全景、外卖优惠……星级酒店美食 为求“带货”花样百出 2020-03-27
  • 爱吃辣?麦当劳9.9元辣堡不限次! 2020-03-24
  • 各位女神,请收下这份甜蜜福利 2020-03-11
  • 小白瞬间变身美食达人!盘点疫情期最受欢迎半成品菜 2020-03-05
金羊图库
  • 日本福井县将展出棘龙牙齿化石 距今1.2亿年历史
  • 湖北鄂州:700年历史观音阁被洪水围困
  • 贵州西江民居 独特的苗族古建筑村落
  • 山西大同黄花菜进入盛产期 村民夜采“致富花”
  • 江西永修三角联圩发生溃口 夜访防汛集中安置点
  • 湖北黄梅小池镇长江干堤出现散浸
  • 云南江城:全力消杀入侵蝗虫
  • 【关注鄱阳洪水】受灾居民安置点五一中心学校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新冠病毒检测遭遇瓶颈 美专家:争夺物资犹如“饥饿游戏”
2020-07-15 18:24:09
福奇:美国未能及时强调口罩的重要性
2020-07-15 18:24:09
美疾控中心主任:美国尚未走出困境
2020-07-15 18:24:10
非工统总书记高度赞赏中国大力驰援非洲抗击疫情
2020-07-15 18:24:10
数字经济提速!我国力推15种新业态新模式
2020-07-15 18:23:33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走出来”的希望之路——广东联手四省区劳务协作扶贫故事
新华社  作者:肖文峰、肖思思、黄浩苑、李雄鹰  2020-07-14
四省区通过劳务协作,帮助深度贫困地区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广东企业打工,实现快速脱贫、稳定脱贫。

新华社广州7月14日电 题:“走出来”的希望之路——广东联手四省区劳务协作扶贫故事

新华社记者肖文峰、肖思思、黄浩苑、李雄鹰

48岁的何公各,两年前鼓起勇气走出四川大凉山,来到广东佛山的一家企业,“靠打工挣钱”,让她的家庭迅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20岁的张江玲,从云南怒江州来到珠海接受技工教育一年后,誓言“要靠自己的努力过上更好的生活”。

2016年以来,广东与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四省区通过劳务协作,帮助深度贫困地区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广东企业打工,实现快速脱贫、稳定脱贫。在这条“走出来”的扶贫路上,幸福正在生根发芽。

“走出来”:去触摸远方的幸福

(新华全媒头条·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图文互动)(1)“走出来”的希望之路——广东联手四省区劳务协作扶贫故事

在佛山市三水区广东星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车间内,来自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的何公各(左二)和工友们合影(6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新华全媒头条·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图文互动)(2)“走出来”的希望之路——广东联手四省区劳务协作扶贫故事

在佛山市三水区广东星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车间内,来自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的李力挖(前排中)和工友们合影(6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盛夏,佛山市三水区广东星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的车间内,45岁的李力挖正在流水线上给制冷橱柜安装压缩机。虽然个子不高且身患残疾,但他动作熟练,是车间里公认干活最卖力的员工之一。在这个大车间的另一边,李力挖的妻子、48岁的何公各负责组装制冷橱柜,她很爱笑,眼睛常常眯成月牙形。

李力挖与何公各都没上过学,是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种玉米种土豆,养猪养家禽,是他们多年来的谋生手段。连两个儿子上学的生活费,也常常让这一家捉襟见肘、东拼西凑。

2018年,佛山市与凉山州两地政府组织东西部就业帮扶。穷怕了的何公各动了心思,思前想后,最终鼓足勇气和一批老乡一起,在政府的组织下来到了珠三角。她告诉记者,自己当时心里就想着,“不行我就再找政府把我送回去”。

这是改变命运的一次决定。何公各很快学会了生产线上的操作,没多久就把欠亲戚朋友的债都还了。一个月后,何公各又把丈夫带进了这家企业,两口子一起打工,一年能有8万元左右的收入,孩子的学习生活费用再也不愁了,年底还能有几万元存款。“不欠别人钱了,很有安全感,要是早点出来就好了。”何公各笑着说。

对于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户而言,务工就业往往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脱贫方式。2016年以来,广东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充分发挥就业市场优势,将就业扶贫作为助力西部决战脱贫攻坚的重点。

从2017年到2020年6月,广东落实东西部扶贫协作协议,共转移桂、川、黔、滇四省区贫困劳动力到广东就业34.64万人。

2020年,四省区共需转移到广东就业的贫困劳动力人数为13145人,截至今年5月底,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已转移的就业人数仍然高达53518人,数倍于协议人数。

“留得住”:用真心陪伴,与温暖同行

(新华全媒头条·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图文互动)(3)“走出来”的希望之路——广东联手四省区劳务协作扶贫故事

在佛山市三水区广东星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车间内,来自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的贫困务工人员李力挖(左)、何公各夫妇合影(6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新华全媒头条·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图文互动)(4)“走出来”的希望之路——广东联手四省区劳务协作扶贫故事

在佛山市三水区广东星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提供的夫妻宿舍里,李力挖(右)、何公各在休息时间玩手机(6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许多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户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大山。“到千里之外务工”,并非一个容易做出的决定。

“2016年11月底,第一批来到珠海就业的务工人员一共155人,有的人一下车就哭着要回去,两个月后只剩20多人。”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派驻珠海的稳岗干部杨世强说,气候不适、水土不服、饮食不习惯、工作难上手等,都是这些务工人员要面对的问题。

既要来得了,更要稳得住。为了解决回流的问题,珠海专门设立了“怒江员工之家”,为来到珠海的怒江州贫困劳动力免费提供吃、住、培训、求职等服务,对工作岗位不适应的还可回到这里重新择业。

为让怒江州贫困劳动力在千里之外也有说家乡话的“娘家人”,和他们一起来到广东的还有当地干部。杨世强就是其中一位,他在珠海已连续工作4年,工人开工资卡会找他,想换工作换岗位也会找他,过节返乡负责安排的也有他。

有了员工之家,有了稳岗干部,有了通过努力脱贫的身边典型,怒江州的贫困劳动力在珠海越来越稳定、安心。今年怒江州通过劳务协作来珠海的贫困务工人员有3000多人,到目前为止,只有70多人因为各种原因返回了家乡。

关心这些贫困户的,还有那些接收企业。佛山市顺德区东菱智慧电器科技有限公司人事部经理徐庆、珠海鹏辉能源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吴世红等许多企业负责人,这两三年里已经分别前往凉山州、怒江州十多次,与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做得慢、做错了没有关系,我们要给机会,有耐心让他们学习。一般做到3个月后,他们就和其他工人做得一样好了,有些甚至会更好。”吴世红说。

有人铺路架桥,也有贴心政策温暖。

为了把贫困劳动力留下来,广东省各级政府给出了大力度的支持政策:贫困务工人员在广东务工达到一定条件,直接发放务工补贴;企业每招聘一名贫困务工人员并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对企业实施补贴;实行岗位余缺调剂制度,确保贫困务工人员始终有岗位选择……

“走得远”:心中装满梦想,脚步充满力量

(新华全媒头条·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图文互动)(5)“走出来”的希望之路——广东联手四省区劳务协作扶贫故事

在佛山市三水区广东星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车间内,来自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的何公各在组装设备(6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新华全媒头条·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图文互动)(6)“走出来”的希望之路——广东联手四省区劳务协作扶贫故事

在佛山市三水区广东星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车间内,来自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的李力挖在流水线上组装作业(6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留在大山,眼前就是世界;走出大山,世界就在眼前。

凉山州金阳县的沙马纠土夫妇2018年来到佛山顺德区东菱智慧电器科技有限公司工作,夫妻两人如今一年能挣近10万元。沙马纠土说,刚开始到佛山来务工,多少有点奔着拿补贴的念头,但他很快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对工作和生活也有了新的认识。

“贫困不是我们的资本,不能靠政府扶持一辈子。”沙马纠土说,这次出来后真正认识到读书有多重要,他一定会让自己的孩子好好读书,改变命运。

为了让帮扶地区的贫困人口在追求小康的路上“走得更远”,广东还通过技能教育培养贫困户年轻一代的职业能力,努力斩断“穷根”,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2016年底开始,珠海市技师学院开始实施对怒江州的技工教育帮扶,对怒江州有意愿接受技工教育的初中、高中毕业生实行百分之百接收入读、百分之百推荐就业。珠海市技师学院院长高小霞说,学院对“怒江班”贫困家庭的学生免除所有费用,还给予每年6000元生活补助和其他各类补助。

2017年高中毕业的怒江州学生张池,家庭经济困难,一直忧心未来升学和就业问题。在人生关键阶段,她被免费接收入读珠海市技师学院“怒江机电高级技工班”。张池所在的“怒江班”学生已于2019年7月开始在珠海优质企业顶岗实习,她与另一位同学还被企业作为技术骨干送到德国培养。

“我已经决定跟公司签订正式就业合同,转正后每个月工资有5000元。”张池说,他们班50多名学生除极少数选择回家乡发展,大部分都留在珠海,他们将在这里勇敢追逐自己的人生梦想。

“走出来”,改变的是生活;“走下去”,改变的是命运。抱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多贫困户以无比的勇气与决心,走出大山,敲开通往幸福生活的大门。

(新华全媒头条·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图文互动)(7)“走出来”的希望之路——广东联手四省区劳务协作扶贫故事

在佛山市三水区广东星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车间内,来自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的李力挖(左)在流水线上组装作业(6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新华全媒头条·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图文互动)(8)“走出来”的希望之路——广东联手四省区劳务协作扶贫故事

在佛山市三水区广东星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来自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的贫困务工人员伍元国、易争咪、董正军(从左至右)下班后在厂区合影,他们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在这里实现就业(6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编辑: 宝厷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习近平的2020·六月:“后疫情时代”彰显“中国策”
17:00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17:00
战汛情 勇担当——党员干部奋战抗洪一线故事
15:25
国内分离出艾滋病病毒毒株第一人 广东籍院士曾毅在京逝世
09:18
7月14日广东省无新增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09:18
深圳房产新政:落户满3年且连缴社保36个月方可购买商品房
10:29
广州地铁新线站点收到733条改名建议 市广路站名“最具争议”
09:19
广州交通违法行为落入电子警察法眼罚单可云端办
09:22
广州今年积分入户指标增至1万个 申请流程及时间节点基本不变
09:22
广东短期内炎热依旧 广州市昨日气温创出今年新高
09:22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