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广东>滚动新闻

从永庆坊到湿地公园:珠三角探索城市建设的“民生新路”

来源:新华社 作者:王攀、周颖、黄垚、林远 发表时间:2020-07-15 18:39
分享到

从永庆坊到湿地公园:珠三角探索城市建设的“民生新路”

新华社记者王攀、周颖、黄垚、林远

提及珠三角,很多人的印象是“世界工厂”、机器轰隆。然而,当下的珠三角,与“硬核”制造业相辉映的,是城市绿意盎然、文化活力四射的另一面。

在永庆坊,“微改造”让广州最完整的骑楼建筑群得以保留并迎来生机,粤剧曲艺、广彩、广绣等传统文化及民间工艺在此再放异彩;在深圳茅洲河燕罗湿地公园,居民龙舟竞渡、游客闲庭信步……

一片旧街区见证老城市新活力,一湾碧水显现新城市新生态。如今,珠三角正在用最拼的闯劲、最快的步子,为居民营造触手可及的幸福小康生活。

永庆坊:老旧街区在“微改造”中“活”起来

永庆坊所在的荔湾区恩宁路曾是广州市危旧房最集中的区域之一。“一下大雨就浸街,各种电线在空中如蛛网密布,环境真的很差。”附近居民汤惠英回忆说。

是大刀阔斧推倒重建,还是精细化“微改造”?永庆坊面临抉择。

“大拆大建最简单。推平旧建筑,建一堆新的仿古建筑也就两三年的事,但历史的积淀就全没了。”广州市荔湾区住建局二级调研员江伟辉说,为了留住城市历史风貌,永庆坊秉承修旧如旧的“微改造”理念,在保留原来岭南建筑民居的肌理基础上,引入现代元素,实现新旧融合。

2015年,当地政府引入社会资本对永庆坊进行“微改造”,保留街巷原有空间和尺度,保持建筑原有外轮廓不变,对建筑实施立面更新、结构加固。

“在改善公共环境的同时,我们还引入文创、民宿等新业态,让沉寂的历史文化街区真正‘活’起来。”江伟辉说。

如今,走进永庆坊,青砖瓦房、琉璃窗下,粤剧曲艺、广彩、广绣等传统工艺与活字印刷文创产品等相映成趣,游客络绎不绝。岭南水乡的文化、市井气息再次回归。

重面子,更重里子。在对恩宁路片区改造过程中,雨污分流、拆除违建、“三线”下地等事关居民切身利益的民生举措也一一落地。

眼下,以永庆坊为示范,广州的老旧小区“微改造”正由试点带动全面,在恩宁路、沙面、白云山更多片区推广。

茅洲河:告别黑臭 湿地公园成“打卡点”

夏日的深圳,沿着茅洲河燕罗湿地公园行走,两岸草木茂盛、河水清澈,连片的浅滩湿地上,不时有白鹭飞过。

靓丽宜人的环境成果来之不易。

茅洲河干流全长41.61公里,流经深圳、东莞两地。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流域内工业企业、居住人口爆发式增长,使得入河污染物大大超过水环境容量。

茅洲河也成为珠三角污染最重的河流之一。统计数据显示,4年前,茅洲河深圳流域日均污水产生总量超过百万吨,河水水质为劣V类。

住在茅洲河附近的73岁深圳居民黄耀棠说:“河水比墨水还黑,比石油还稠。住在附近,多年不敢开窗。路过河边,要捏着鼻子快快走过。”

2016年,深圳打响治水提质攻坚战,茅洲河成为整治重点。4年来,深圳累计投入1200亿元,统筹推进以茅洲河等为代表的重污染河流治理,并以此为牵引带动周边环境整体提升。

茅洲河治理需要精细活。宝安区燕罗街道办党工委书记高峻说,街道将河长职责划分为7个板块,建立责任体系制度。大家分工明确,河道垃圾谁处理、偷排污水谁处理,责任一目了然。

深圳市宝安区洪桥头社区党委书记洪伟江是洪桥头段河段长。他说,建污水管网,工作人员要挨家挨户解释、做工作,现在推行雨污分流,污水被收集起来,河流也更干净了。

经过几年治理,昔日的黑臭水已成为河清水美的新景点,吸引越来越多的居民来河畔绿道散步。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数据显示,以茅洲河为代表,深圳159条黑臭水体已全部实现不黑不臭。

城央湿地:保护本身也是高质量发展

距离广州城市地标广州塔不足5公里处,“藏着”一块生态宝地。占地面积约1100公顷的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绿树浓荫、鹭鸟翩飞。

海珠湿地的前身是万亩果园。20世纪80年代,在利益驱动下,“蚕食”果园进行经营开发的冲动强烈,果园面积从近4万亩萎缩到1万多亩。

2012年,当地探索出“只征不转”土地利用新机制,将万亩果园的集体土地征收为国有,但不转变农用地性质,作为永久生态用地予以保护。经过8年持续生态修复和环境再造,海珠湿地已成为广州的“绿心”。

如今,海珠湿地上百年果树重新挂果,鸟类从2012年的72种增加到177种,鹭鸟回归,生物多样性稳步提升。

海珠湿地周边地块寸土寸金。短期来看,这是一笔“损失”,但在广州市海珠区有关负责人看来,良好的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本身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如今,利用良好生态环境汇聚资本、技术、人才、项目等经济发展要素,海珠湿地周边已吸引一大批新兴业态和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入驻,形成新的发展动能。

一段修旧如旧的历史文化街区、一湾重现清澈的绿水、一片城央湿地里的新发展……在珠三角,城市的发展从来不止于经济,不断变舒适的人居环境、普惠的生态产品,凝聚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

编辑: 正龙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新政助推海南旅游复苏提质、领跑全国

  • 精准扶贫交出满意答卷,广州文旅帮扶梅州两村摘“贫困帽子” 2020-07-01
  • 广东首个“历史文化游径体验日”活动受游客青睐3天逾3万游客踏上广东游径之旅 2020-07-01
  • “驿动的心” 带动乡村游、民宿游火起来 2020-05-13
  • 玩遍增城|亲测9条康养洗肺精品线路,诗意何止在远方 2020-04-29
  • 14家广东5A景区节前恢复开放!快来看哪些门票有优惠 2020-04-29
  • 疫后旅游业:微度假成主旋律,自驾游和短途高铁游受青睐 2020-03-28
  • 【春光好·春茶篇】品香茗,访茶之旅已在望 2020-03-23
  • 访谈 |后疫情时代,民宿业能更早迎来春天吗? 2020-03-14

东风Honda 新CR-V上市 16.98万元—27.68万元

  • 荣威iMAX8整车图曝光!设计极具科技感 2020-07-15
  • 试驾上汽大众PHEV家族:值得点赞 2020-07-15
  • 长城汽车全新动力总成年内量产 2020-07-14
  • 奇瑞新能源 S61官图发布 或将在第三季度上市 2020-07-14
  • 东风悦达起亚凯酷(ALL NEW K5)外观内饰首次曝光 2020-07-14
  • 比亚迪宋PLUS内饰曝光 超感悬浮设计亮相 2020-07-14
  • 广州试驾哪吒U:“三头六臂”全身高科技 2020-07-14
  • 比亚迪汉正式上市 补贴后售价22.98万元起 2020-07-12

索尼将更名“索尼集团” 60年来第二次进行品牌重塑

  • 广东传统产业依靠数字化转型“转危为机” 2020-07-15
  • 移动互联网下的新营销场景:品牌发展将进入5G智媒时代 2020-07-13
  • 五款家电免费送,TCL实业CEO王成助阵张绍刚直播首秀 2020-07-13
  • 深圳消委会:腾达路由器辐射骚扰值超出国家标准限值范围 2020-07-13
  • 腾讯与老干妈握手言和 双方将开启正式合作 2020-07-13
  • 11.4万美元!35年前《超级马里奥》游戏卡带高价拍出 2020-07-13
  • 物美科技被列为被执行人 执行标的超78万元 2020-07-08
  • 全国“扫黄打非”办曝光7例色情直播案 “蜜桃直播”、“幺妹直播”等平台在列 2020-07-08

带你穿越千年,感受“契丹印象”:公主面具驸马璎珞亮相粤博

  • 传递关爱,弘德立人 2020-07-06
  • 大馆带小馆!广州艺博院与高剑父纪念馆共同弘扬岭南美术精神 2020-07-05
  • 西沟纪兰 2020-06-28
  • 《文学的日常》:跟随“镜头”走近这些一线大咖作家…… 2020-06-16
  • 在这里,他听不见世间喧嚣,却深知人情冷暖 2020-06-12
  • 定了!2020上海书展将于8月12日至18日如期举行 2020-06-16
  • “我哋广式”云开张!广州非遗传承人集体“触网”,直播展示购物都来啦…… 2020-06-11
  • 独家访谈|哈金:在三个“李白”间游走的英文写作 2020-06-10

复工季宅家办公也要好好吃饭 广州餐厅外卖揾食攻略请收藏

  • 到始兴水晶寨,赴一份鲜美红嫩的杨梅之约 2020-06-01
  • 【美食】颜值实力双双在线,苹果诱惑你抵挡得住吗? 2020-05-14
  • “三南”佳肴 鲜而不同 2020-05-07
  • 又到一年春茶开采季,春茶价格相比往年有所下降 2020-04-01
  • VR全景、外卖优惠……星级酒店美食 为求“带货”花样百出 2020-03-27
  • 爱吃辣?麦当劳9.9元辣堡不限次! 2020-03-24
  • 各位女神,请收下这份甜蜜福利 2020-03-11
  • 小白瞬间变身美食达人!盘点疫情期最受欢迎半成品菜 2020-03-05
金羊图库
  • 日本福井县将展出棘龙牙齿化石 距今1.2亿年历史
  • 湖北鄂州:700年历史观音阁被洪水围困
  • 贵州西江民居 独特的苗族古建筑村落
  • 山西大同黄花菜进入盛产期 村民夜采“致富花”
  • 江西永修三角联圩发生溃口 夜访防汛集中安置点
  • 湖北黄梅小池镇长江干堤出现散浸
  • 云南江城:全力消杀入侵蝗虫
  • 【关注鄱阳洪水】受灾居民安置点五一中心学校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新冠病毒检测遭遇瓶颈 美专家:争夺物资犹如“饥饿游戏”
2020-07-15 18:24:09
福奇:美国未能及时强调口罩的重要性
2020-07-15 18:24:09
美疾控中心主任:美国尚未走出困境
2020-07-15 18:24:10
非工统总书记高度赞赏中国大力驰援非洲抗击疫情
2020-07-15 18:24:10
数字经济提速!我国力推15种新业态新模式
2020-07-15 18:23:33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从永庆坊到湿地公园:珠三角探索城市建设的“民生新路”
新华社  作者:王攀、周颖、黄垚、林远  2020-07-15
在珠三角,城市的发展从来不止于经济,不断变舒适的人居环境、普惠的生态产品,凝聚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

从永庆坊到湿地公园:珠三角探索城市建设的“民生新路”

新华社记者王攀、周颖、黄垚、林远

提及珠三角,很多人的印象是“世界工厂”、机器轰隆。然而,当下的珠三角,与“硬核”制造业相辉映的,是城市绿意盎然、文化活力四射的另一面。

在永庆坊,“微改造”让广州最完整的骑楼建筑群得以保留并迎来生机,粤剧曲艺、广彩、广绣等传统文化及民间工艺在此再放异彩;在深圳茅洲河燕罗湿地公园,居民龙舟竞渡、游客闲庭信步……

一片旧街区见证老城市新活力,一湾碧水显现新城市新生态。如今,珠三角正在用最拼的闯劲、最快的步子,为居民营造触手可及的幸福小康生活。

永庆坊:老旧街区在“微改造”中“活”起来

永庆坊所在的荔湾区恩宁路曾是广州市危旧房最集中的区域之一。“一下大雨就浸街,各种电线在空中如蛛网密布,环境真的很差。”附近居民汤惠英回忆说。

是大刀阔斧推倒重建,还是精细化“微改造”?永庆坊面临抉择。

“大拆大建最简单。推平旧建筑,建一堆新的仿古建筑也就两三年的事,但历史的积淀就全没了。”广州市荔湾区住建局二级调研员江伟辉说,为了留住城市历史风貌,永庆坊秉承修旧如旧的“微改造”理念,在保留原来岭南建筑民居的肌理基础上,引入现代元素,实现新旧融合。

2015年,当地政府引入社会资本对永庆坊进行“微改造”,保留街巷原有空间和尺度,保持建筑原有外轮廓不变,对建筑实施立面更新、结构加固。

“在改善公共环境的同时,我们还引入文创、民宿等新业态,让沉寂的历史文化街区真正‘活’起来。”江伟辉说。

如今,走进永庆坊,青砖瓦房、琉璃窗下,粤剧曲艺、广彩、广绣等传统工艺与活字印刷文创产品等相映成趣,游客络绎不绝。岭南水乡的文化、市井气息再次回归。

重面子,更重里子。在对恩宁路片区改造过程中,雨污分流、拆除违建、“三线”下地等事关居民切身利益的民生举措也一一落地。

眼下,以永庆坊为示范,广州的老旧小区“微改造”正由试点带动全面,在恩宁路、沙面、白云山更多片区推广。

茅洲河:告别黑臭 湿地公园成“打卡点”

夏日的深圳,沿着茅洲河燕罗湿地公园行走,两岸草木茂盛、河水清澈,连片的浅滩湿地上,不时有白鹭飞过。

靓丽宜人的环境成果来之不易。

茅洲河干流全长41.61公里,流经深圳、东莞两地。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流域内工业企业、居住人口爆发式增长,使得入河污染物大大超过水环境容量。

茅洲河也成为珠三角污染最重的河流之一。统计数据显示,4年前,茅洲河深圳流域日均污水产生总量超过百万吨,河水水质为劣V类。

住在茅洲河附近的73岁深圳居民黄耀棠说:“河水比墨水还黑,比石油还稠。住在附近,多年不敢开窗。路过河边,要捏着鼻子快快走过。”

2016年,深圳打响治水提质攻坚战,茅洲河成为整治重点。4年来,深圳累计投入1200亿元,统筹推进以茅洲河等为代表的重污染河流治理,并以此为牵引带动周边环境整体提升。

茅洲河治理需要精细活。宝安区燕罗街道办党工委书记高峻说,街道将河长职责划分为7个板块,建立责任体系制度。大家分工明确,河道垃圾谁处理、偷排污水谁处理,责任一目了然。

深圳市宝安区洪桥头社区党委书记洪伟江是洪桥头段河段长。他说,建污水管网,工作人员要挨家挨户解释、做工作,现在推行雨污分流,污水被收集起来,河流也更干净了。

经过几年治理,昔日的黑臭水已成为河清水美的新景点,吸引越来越多的居民来河畔绿道散步。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数据显示,以茅洲河为代表,深圳159条黑臭水体已全部实现不黑不臭。

城央湿地:保护本身也是高质量发展

距离广州城市地标广州塔不足5公里处,“藏着”一块生态宝地。占地面积约1100公顷的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绿树浓荫、鹭鸟翩飞。

海珠湿地的前身是万亩果园。20世纪80年代,在利益驱动下,“蚕食”果园进行经营开发的冲动强烈,果园面积从近4万亩萎缩到1万多亩。

2012年,当地探索出“只征不转”土地利用新机制,将万亩果园的集体土地征收为国有,但不转变农用地性质,作为永久生态用地予以保护。经过8年持续生态修复和环境再造,海珠湿地已成为广州的“绿心”。

如今,海珠湿地上百年果树重新挂果,鸟类从2012年的72种增加到177种,鹭鸟回归,生物多样性稳步提升。

海珠湿地周边地块寸土寸金。短期来看,这是一笔“损失”,但在广州市海珠区有关负责人看来,良好的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本身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如今,利用良好生态环境汇聚资本、技术、人才、项目等经济发展要素,海珠湿地周边已吸引一大批新兴业态和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入驻,形成新的发展动能。

一段修旧如旧的历史文化街区、一湾重现清澈的绿水、一片城央湿地里的新发展……在珠三角,城市的发展从来不止于经济,不断变舒适的人居环境、普惠的生态产品,凝聚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

编辑: 正龙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习近平的2020·六月:“后疫情时代”彰显“中国策”
17:00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17:00
战汛情 勇担当——党员干部奋战抗洪一线故事
15:25
国内分离出艾滋病病毒毒株第一人 广东籍院士曾毅在京逝世
09:18
7月14日广东省无新增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09:18
深圳房产新政:落户满3年且连缴社保36个月方可购买商品房
10:29
广州地铁新线站点收到733条改名建议 市广路站名“最具争议”
09:19
广州交通违法行为落入电子警察法眼罚单可云端办
09:22
广州今年积分入户指标增至1万个 申请流程及时间节点基本不变
09:22
广东短期内炎热依旧 广州市昨日气温创出今年新高
09:22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