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记者沈逸云报道 今年上半年,《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广州市禁止滥食野生动物条例》陆续出台实施。然而,不少市民对于食用动物的“黑白名单”仍存在困惑。7月22日,由市人大常委会主办的大型政论性电视公开论坛《羊城论坛》聚焦“禁食野生动物”。会上透露,近几年通过严厉打击,广州吃“野味”的人明显减少了,案件查处也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至于新法实施后令人“蒙查查”的“野味”禁食范围,有市人大代表建议,推出手机APP“一键查询”,以免市民误食。
广州吃“野味”人数逐步下降
“以前广东人偏爱吃野生动物,与广东的食补等传统观念相关。”论坛上,广州市人大代表、广东国智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徐嵩表示,近半年来,《广州市禁止滥食野生动物条例》制定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很好的普法过程。“我感觉到我身边的人对于野生动物可以说是‘敬而远之’了,应该说这方面的意识提高了。”
在这方面,市森林公安分局刑警队队长许镇育作出了肯定的回答。他表示,近几年通过政府职能部门和相关部门的严厉打击,广州吃“野味”的人明显减少了,案件查处也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徐嵩进一步表示,从整个野生动物食用的产业链上来看,除了食客外,还包括养殖到商家中间的运输环节、商家加工环节,最后才到消费者的餐桌上。作为养殖户,要明白什么是能够养的、什么是不能养的,“我相信政府部门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很好的咨询”,运输环节同样如此。
而在数量最庞大的“食客”这一环节上,徐嵩认为,大部分食客是“知法”的——知道不能吃,但“懂法”方面还需要再下一些功夫——即哪些不能吃。在她看来,市民记住“不要炫富、不要猎奇”八个字应该可以避免绝大部分的误食现象,更不要组织别人去吃,否则要承担更大的责任。
论坛现场,各方反映最多的,亦是如上所述的“到底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疑虑。“按照我的调研了解,公众对哪些品种可以吃、哪些品种不可以吃还没有一个很清晰的界限。”市人大代表、白云区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曹学文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餐饮业人士也指出,期望能有统一的平台进行查询。
禁食范围是下一步宣传重点
对于大众这一疑虑,市野生动植物办公室主任徐伟强解释道,禁食范围是广州这次立法的关键。今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相关决定,简单来说,所有陆生野生动物以及国家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都不能吃。在广州本地立法中,明确了“两个例外”,纳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的,按照《渔业法》管理的水生动物例外。
“猪牛羊、鸡鸭鹅、鸽子等这些传统畜禽本身就可以吃。”徐伟强说,“陆生野生动物当中,大家记住包括梅花鹿、马鹿、驯鹿、羊驼、火鸡、珍珠鸡、雉鸡、鹧鸪、番鸭、绿头鸭、鸵鸟、鸸鹋等16种就可以,除此之外的其它陆生野生动物就不能吃了。”
为何不采取食用“黑名单”方式?徐伟强表示,动物有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等,种类庞大,单纯兽类就有5400多种,鸟类有9800多种,因此立法未采用“黑名单”制度,“列出来,记不住,也不便于执法。”
针对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普通市民难以辨别的情况,徐嵩表示,一般老百姓可能连相关“目录”都没听过,更不要说里面的内容。她建议,从技术手段上可以考虑借鉴垃圾分类,推出手机APP,拍一下就能识别动物名称、种类,以免误食。
而市林业和园林局副局长王锦中亦表示,当前在宣传“细”的方面还存在不足,其中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是禁食的范围,在下一步的宣传和解读过程中,应该将此作为重点,看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使市民群众能够很直观、很容易地读懂相关的知识。“如果范围确定了,大家心里有数了,执行就不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