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蓝:为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贡献广东美术力量|高质量发展百人谈·文化强省系列②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朱绍杰 发表时间:2023-02-07 09:54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朱绍杰  2023-02-07
探索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广东路径,书写中国美术现代化的湾区新章

高质量发展百人谈·文化强省系列②

文/羊城晚报记者 朱绍杰
图/羊城晚报记者 邓勃 贺全胜 宋金峪

以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广东文化界正奋力开创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自2月6日起,羊城晚报、羊城派推出“高质量发展百人谈·文化强省系列”,专访多位文化界名家学者、文化产业企业代表,展现广东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打造文化强省的新思路、新举措、新趋势、新作为,探索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广东路径”。

2023年1月28日,广东新春第一会——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乘着强劲东风,广东文化界乘势而上,谋篇布局,为文化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撑。

广东美术有着辉煌的历史,岭南画派更是独树一帜。近年来,广东美术界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频频“出圈”,充分展现文化软实力:扛鼎力作不断涌现,“爆款”设计厚积薄发,学术策展引领全国,科技艺术大放异彩……

面对文化强省建设春意盎然的新气象,如何实现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林蓝接受羊城晚报独家专访——

【访谈】

文化需要通过高质量发展向上突围

羊城晚报:作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的与会者,您有怎样的体悟?

林  蓝:春节后上班首日即召开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行动迅速、规模空前、层面丰富,省委主要领导作重要讲话,包括政商及文化各界的各行各业带头人齐聚一堂,主会场多达千人现场参会。

同时大会以视频直播的形式开至广东全省各地市县市区,分会场参会达数万人,广泛充分发动“广东智慧”,共商共讨高质量发展的“广东路径”,积极探寻中国现代化的“广东方案”。

我最深的感受是三个字:“量”“质”“高”——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广东国民生产总值的“量”已持续领跑全国;而今天,量的增长到了一定平台期,质的跃升还处在酝酿期,“质”的提升亟需提上议事日程,亟待通过高质的突破迎来新的量的井喷,从而开启新一轮更高维的大发展。

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文化发展,都需要通过高质量发展向上突围。

作为与会者,在现场深感广东的特色与活力。大会特邀一批广东本土民营企业代表参会,尤为重视与发挥民企活力,也是这次大会让我感觉耳目一新的地方。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本土民营企业一直扮演着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其中也包括文化产业中的民企,他们是广东特色、广东活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文化赋能经济发展的作用越发重要

羊城晚报:文艺创作者可以如何助力高质量发展?如何看待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林  蓝: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

既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广东现代化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支撑。同时,也要切实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艺工作者的工作在于培根铸魂,增强文化自强自信,聚焦高品质文化供给,通过创作更多讴歌新时代的优秀作品,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彰显中国精神、时代气象、岭南风韵。

如果说经济发展是整个社会的物质基础,那么文化发展就是上层建筑。在我看来,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是双向的。

一方面,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息息相关。文化事业是文化发展的根基,需要我们在自己的领域做高度、做深度,而文化产业则在与市场结合的过程中,产生广度上的效能,实则当今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日益介入我们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发生着巨大的作用。

另一方面,文化赋能经济发展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例如当下我们坚持“制造业当家”,在同样的质量水平条件下,具备美感、附加文化内涵的产品设计将为其增添市场竞争力,“中国设计”一定是“中国制造”逐渐迈向“中国创造”的重要支点之一。

探索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广东路径

羊城晚报:广东美术界将如何推动文化艺术创作的高质量发展?

林   蓝:广东一直以来都是文化大省,广东文艺创作在量级上已经有很好的积累。在2019年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上,广东入选作品数量已拿到全国第一的好成绩。

如何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思路,使我们的创作在过去入选量的良好基础上由增量走向提质,进而提升和体现广东美术界的整体水平,是我们全省美术工作者亟需思考与努力的方向。

置身新时代,迈进新征程,我们要抓住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艺术发展的大好机遇,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文化自信、自强的文化创造,探索以 “大作”“大家”“大展”三大工程建设推动广东省美术事业高质量发展——瞄准“大作”孵化培育工程,努力打造一批具有中国气派、广东特色的精品力作。

聚焦时代命题、重大主题打造更多“大作”;聚焦“大家”重点培养工程,加大岭南名家大师和优秀中青年美术人才的培养与推介力度;推动国字号“大展”落户广东工程,着力承接国内外影响力的重大展览活动。

广东的高质量发展要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这一重要动力源。

大湾区是广东美协这几年的工作重点。我们将着力促进湾区文艺创作的协同,激发湾区文艺创作的活力,通过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美术研究人才、美术藏品资源的交流互动,努力建构大湾区美术收藏、研究、展陈的大格局。

探索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广东路径,书写中国美术现代化的湾区新章,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贡献美术力量。

中国美术千年传承发展,生生不息,强壮而富丽。今天,在新时代新的使命下,我们应再思新起点,再建新目标:

如何与时代同步,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使之具有时代性;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之具有继承性;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创作、我们的工作如何让中国的人民大众真正认识到中国美术与中国文化真正的好,真正为作一个中国人而自豪,使之具有人民性。

——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当代美术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三大工程推动广东美术高质量发展

羊城晚报:具体将有怎样的谋划和举措?

林  蓝:以“大作”的培育工程为抓手,组织实施“广东改革开放实践题材美术创作工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聚焦改革发展、讴歌时代辉煌、传承岭南文化,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聚焦时代命题和重大主题开展美术创作,共同孵化更多彰显中国精神、时代气象、岭南风韵的“扛鼎之作”, 讲好广东故事、大湾区故事、中国故事。

以“大作”的平台建设为牵引,协同四院成立“广东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

以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东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为核心,以四院——广州美术学院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广东画院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广州画院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广州雕塑院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为主体。

同时以21地级市美协主题性美术创作队伍为基础,形成金字塔式的广东主旋律美术创作系统与机制,为“大作”创作提供平台支撑。

以“大作”的收藏为载体,以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广东美术馆新馆与广州美术馆新馆为重点,争取省财政专项资金支持,通过联络全省各大美术馆对优秀作品进行评估和收藏,进一步丰富我省美术馆馆藏“大作”的数量与质量,为我省积累公共文化财富。

与此同时,省美协加大支持力度推进新时代文艺领军人才队伍建设,挖掘选树广东美术大家,培养广东美术中坚和美术后备人才,加强美术团体和美术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梯次衔接的老中青美术人才队伍;

积极承办国家级“大展”、争取全国性“大奖”,筹备全国美术高峰论坛,争取省财政支持全国美展等国家级重大美术展览落户广东,支持中国画“百花奖”等国家级重要美术大奖平台永久落户广东。

把握科技发展的契机

羊城晚报:在新一轮科技浪潮中,数字化可以如何赋能艺术创作?

林  蓝:新的科技时代已经到来了,影响着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人。

现代科技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新的便利,而每天面对的各种屏幕同样影响着艺术创作,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新工具新手段。

例如3D技术的使用与网络的传导把原来静态二维画面化为三维、四维多元动态,让艺术形式越来越活泼,越来越为年轻人所喜欢,艺术与生活、技术与形式之间的界线已经越来越模糊了。

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要把握新科技发展的契机,创新生发于切合当下感受的形式与表现,全心全力地学习与吸收,无拘无束地创新创造,中国文艺将以更新、更包容的活力与气象去面向世界!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钱克锦
编辑 | 周欣怡
校对 | 赵丹丹

编辑:周欣怡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