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记|黄显良:倾注一生农业科研经验,写就充满“乡土气息”提案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鄢敏
海报/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倩
收集种子、规划试验田、下乡选点……最近几天,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阳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黄显良正抓紧时间准备春耕。一年之计在于春,只有把各项工作安排妥当,他才能安心前往北京参加全国两会。
黄显良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不仅体现在一件件日常小事中,还倾注于一份份委员提案里。过去五年,作为广东省政协委员,他聚焦丢荒田复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良种良法推广等重点内容,提出了多项切实可行的建议。今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后,黄显良明显感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要调整角色定位,着眼国家发展大局,积极建言献策。”
扎根农村三十余载 潜心推广良种良法
“黄所长,你又来了!”在阳江,不少农民都认识黄显良,隔着老远就跟他打招呼。弯腰轻捻水稻,蹲下观察瓜果色泽,在田间地头经常能看到黄显良带着种植技术员埋头苦干的身影。“干农业都是看天吃饭,我们得时刻盯着农作物的长势。”他说。
头顶草帽、脚踩水田鞋,黄显良三天两头往乡下跑,皮肤晒得黝黑。自1988年分配到阳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不知不觉,他已经在这片土地耕耘三十多年。“身份有变化,工作从来没有变。”从过去到现在,黄显良一门心思钻研育种,身体力行推广先进农业技术。通过建立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点、举办技术培训班等方式,黄显良带领团队筛选推广125个农作物新品种,成功转化60项农业科技成果,把良种良法送到农民身边。
近年来,黄显良操刀打造的阳江市秋季蔬菜新品种展示会,一度成为当地的“网红打卡点”。全国各地的农业大户纷至沓来,还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围观。
值得一提的是,黄显良主持实施的超级杂交稻示范推广项目,曾获得袁隆平院士的肯定。2018年,水稻国际合作研究阳江试验站挂牌,实现了国际水稻研究所在国内设立试验站“零的突破”。他深知,在土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只有解决种业限制,才能提高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老委员踏上新征程 持续关注乡村振兴
除了关注农业发展,黄显良还发挥所长深度参与乡村振兴。常年在村里跑,他能清楚看到乡村发展的短板,也更了解百姓的需求。担任广东省政协委员期间,黄显良把所见所闻总结提炼成建议,写进了委员提案。
令黄显良感到欣喜的是,提案得到积极响应。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垃圾分类、污水处理等基础建设陆续落地,农村人居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有些地方比城市还漂亮!”黄显良直言,自己的履职干劲更足了。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黄显良早早地准备好了两份提案,重点都是乡村振兴。“乡村要发展,人才很关键。”他发现,农村人才整体素质有较大上升空间,现有人才大部分是“土专家”“田秀才”,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黄显良在与同行开展业务交流时发现,大家普遍反映,缺少引才的激励机制,难以留住人才。
为此,黄显良建议,以行业协会、社会团体为桥梁,积极引导农业科学家、海外华侨等社会各界人士返乡,促进人才聚集互动。另一方面,他认为,对取得技术职称的人才以及通过培育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应该给予金融信贷、农业补贴、农业保险、社会保障等政策扶持,从而调动大家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
关于乡村振兴,黄显良更希望能在北京学习其他地方的先进经验,带回阳江。“既要听到百姓的呼声,也要看到国家的发展方向。”在他看来,全国政协委员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自己要尽心尽力履行职责,才能不辜负群众的期待和信任。
【记者手记】
为农业、为乡村,他一生无悔
一辈子干农业是什么感受?黄显良给出的答案是:开心、愉快。走出校门,他就一头扎进田里,再苦再累也没想过换份工作。外人眼里的风吹日晒、餐不定时,他都甘之如饴,“坐在树荫下乘凉也很幸福”。
一条路走到底。黄显良的坚持结出了累累硕果:新品种、新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他没有止步于此,反而在更大的平台继续发光发热。从省政协委员到全国政协委员,黄显良始终秉持服务乡村的初心,积极建言献策,助力乡村富起来、旺起来、美起来。(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责编 | 吴安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