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传坚。新快报记者 夏世焱/摄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广东省委副主委、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卢传坚:
在此次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九成在治疗中使用了中医药。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90%以上……作为一名深耕中医药行业三十余载的“老中医药人”,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广东省委副主委、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卢传坚经此一役,看到了中医药进一步大发展的前景。今年全国两会,她一如既往地关注中医药领域,她建议:为了避免“临急上阵”的情况,应将中医药常规纳入全国传染病防治体系,同时各级疾控中心应设立中医药管理部门与研究室。
■新快报记者 沈逸云
疾控中心设立中医药管理部门
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医药参与了防治全过程,全国29个省(市、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派出4900余名中医医务人员驰援湖北,约占驰援湖北医务人员总数的13%。其中,广东省中医院先后派出88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坚持中西医结合,坚持重点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在其接管的两个病区中,中医药治疗覆盖率100%,症状改善比例分别为91.5%和95.9%。
这些数字无疑让卢传坚更坚定了推动优化中医药发展环境机制的决心。在她看来,目前我国未将中医药常规纳入国家传染病防治体系,国家疾控中心未设立中医药管理部门和中医药研究室,因此中医药还未能够常态化进入传染病防控的流调、监测、决策、规划、防治和研究全过程。如此一来,疫情发生时中医医疗机构只能以协作单位的方式参与部分临床和研究工作,妨碍了中医药在防治新型传染病方面发挥作用和开展相关科学研究。
而且,国家尚未建立中医药防疫研究体系,中医药应对突发传染病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和实验条件有待完善,即使有确切有效的方药,也不能迅速开展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筛选研究。“中医药系统在传染病防治方面,也需要建立更好的预案和科学的决策机制,才能避免临急上阵、准备不充分、力量分散的现象。”她补充道,中医药往往重视治疗、而在科学研究总结方面比较薄弱,导致虽然事实上发挥作用,却拿不出有说服力的科学材料让社会各界信服和认可。
对此,卢传坚建议,要在国家、省、地市级疾控中心专门设立中医药管理部门和中医药研究室,以实现常态化进入传染病防控的全过程。同时,在传染病防控规划中,将传染病救治体系健全的中医类医院纳入定点医院,并建立中医理论指导下的瘟疫预测与预警、抗病毒中药活性物质筛选平台。
确保中医药财政经费投入到位
当中医药的聚焦点从参与传染病防控上移开后,行业发展现状却让卢传坚眉头难展。在她看来,中西医发展长期不均衡,仅从医疗机构数量规模看,即可窥知一二。截至2017年底,中医类医院4566个,占全国医院总数的15.1%;中医类医院床位数951356个,占全国医疗机构床位数的12.0%;中医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达104万,占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数8.9%。
从科研投入上看,中医科学研究也明显低于西医科学研究。卢传坚透露,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药类资助的面上项目共641项,经费3.5亿元,资助率仅13.36%,在整个医学科学部中排名最后,资助金额仅占医学科学部的13.96%。
而从重大科研平台上看,中医类平台数量亦寥寥无几。她举例称,像国家在20个领域建设了50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医类仅两家;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254个,其中西医领域34个,尚无中医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
面对上述现状,卢传坚建议,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中西医并重的指导原则和实施办法》,落实政府的主体作用。同时,建议以法规的形式,确定各级政府对中医药经费占卫生事业经费的比例,确保中医药财政经费投入到位,特别是要加大对基层社区中医医疗机构的建设。
除此之外,她还期待在国家科研创新体系中,切实提高中医药研究经费投入的占比。并建议在中医药科技评价体系、科技成果评审和人才评审过程中,突出其科研的社会公益性特点,重点围绕科研成果质量、社会贡献度,以行业用户和社会评价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