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要确保特殊群体不掉队。图为2019年百家社会组织走近留守和困境儿童“牵手行动”之“牵手成长”青少年公益夏令营活动 省民政厅供图
省民政厅厅长卓志强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贡献民政力量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符畅 通讯员 莫冠婷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随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近日,广东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卓志强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广东民政系统坚持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力以赴做好兜底保障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应救尽救,“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坚决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聚焦脱贫攻坚
社会救助全方位衔接
羊城晚报:在推进社会救助制度与脱贫攻坚政策有效衔接方面,广东民政系统做了哪些工作?取得怎样的成效?
卓志强:广东各级民政部门将社会救助兜底脱贫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全力推进社会救助制度与脱贫攻坚政策有效衔接,确保纳入兜底保障范围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吃穿“两不愁”,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政策创制,实现制度衔接。连续出台《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底线民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的实施方案》《关于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中切实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多个文件,促进社会救助制度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出台《广东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广东省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和生活状况评估认定办法》等,实现救助更广泛、办理更便民、认定更精准,并持续完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专项制度。
坚持稳步提标,实现标准衔接。自2016年起,全省农村低保最低标准为月人均335元(年人均4020元),已实现与扶贫开发标准(年人均4000元)衔接;2017年至2020年,全省四类地区农村低保最低标准逐年提高,稳定高于省扶贫标准(4000元/人年)。目前,全省城乡低保对象共有140.2万人,月人均城乡低保标准分别为870元、712元;特困供养人员22.7万人,年人均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供养标准分别为16918元、13800元。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孤儿保障、残疾人两项补贴等各项救助和福利保障水平均位于全国前列。
坚持专项整治,实现对象衔接。连续三年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行动,并联合省扶贫办开展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困难群众进行认真核实,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及时纳入社会救助范围。目前,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有73万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16.6万纳入特困供养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坚持动态比对,实现信息衔接。上线运行广东省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管理系统,及时发现非民政对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同时,对于已纳入社会救助范围的建档立卡兜底保障对象,明确2020年底前不将其纳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范围,确保其稳定脱贫。
保障特殊群体
使贫困老人有所养、留守儿童有所依
羊城晚报:农村贫困老年人、留守和困境儿童、贫困和重度残疾人是脱贫攻坚中的特殊群体,如何保障这部分群众的供养和护理服务?
卓志强:近年来,广东全面提高农村贫困老人供养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农村留守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水平,认真落实残疾人护理补贴等福利保障。
目前,全省各地均出台了特困人员照料护理实施细则及具体标准,全省月人均全自理、半自理、全护理照料护理标准分别达到73元、726元、1280元,并积极开展照料护理服务。今年以来,已向签订照料护理协议的18.99万分散特困供养人员发放照料护理资金6138万元。同时,深化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公建民营供给侧改革,着力完善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
2016年广东建立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2020年起,全省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当地散居孤儿基本生活养育标准。此外,完善补强农村留守和困境儿童基层工作力量和救助机制,“儿童主任”“儿童督导员”实现全省全覆盖。
2019年起,广东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提标扩面,将非重度智力、精神残疾人纳入重度护理补贴保障对象范围。2020年,“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继续提升,分别达175元/月、235元/月。此外,鼓励并指导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探索,依法稳妥开展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工作。
动员多方参与
社工、志愿者、社会组织为脱贫“添薪”
羊城晚报:脱贫攻坚要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广东在这方面有哪些创新做法?
卓志强:广东各级民政部门发挥地方特色和优势,积极引导社工、志愿者、社会组织发挥作用,努力形成多方联动、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为贫困地区群众提供专业社工帮扶。2017年至今,省民政厅以实施广东社工“双百计划”为抓手,在19个地市建立407个乡镇(街道)社工站,开发了1737个社会工作岗位,并依托社工站成立了330个乡镇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协会。社工扎根村居,以“社工+志愿者”的方式为贫困地区群众提供社会融入、能力提升、心理慰藉、精神疏导、资源链接、宣传倡导等专业化、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同时,整合社工、志愿服务和慈善力量,培育志愿者5万多名,链接慈善资金1500多万元。
此外,积极引导和动员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工作。近两年来,省级社会组织助力扶贫济困活动,在“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捐款逾3亿元。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度,全省社会组织开展助力“三区三州”东西部扶贫协作、“社会组织扶百村”等脱贫攻坚项目共500多个,投入项目资金逾1.5亿元,预计受益贫困人口约265万人。
统筹战疫战贫
及时落实临时救助,防止因疫致贫返贫
羊城晚报:疫情发生以来,广东民政系统如何帮扶困难群众,防止因疫致贫返贫?
卓志强:省民政厅坚持战“疫”与战“贫”两手抓、两不误。一方面,加大新冠肺炎患者及受影响家庭救助力度,对确诊病例中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收入家庭成员以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及时给予临时救助;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及时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对受疫情影响致贫的其他人员和返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及时落实临时救助等,确保其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另一方面,落深落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政策。对于受疫情影响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的居民,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低保范围。同时,进一步加强临时救助。据统计,全省对因疫情出现基本生活临时困难的群众4400余人次予以临时救助,包括外来人员456人,有效纾解困难群众燃眉之急。
聚力决战决胜 逐户逐人全覆盖摸排,兜底脱贫防止“漏保”
羊城晚报:接下来,省民政厅将从哪些方面持续发力,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卓志强:下一步,省民政厅坚决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的决策部署抓实抓细抓落地,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应救尽救。
开展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对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逐户逐人进行全覆盖摸排,及时把符合条件的人员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坚决防止“漏保”问题。
强化农村低保兜底保障。对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范围,对其家庭不再进行经济状况核对。
制定低保“渐退帮扶”政策。对收入已超过当地低保标准但尚不稳定的建档立卡低保家庭,继续给予一定时间的渐退帮扶,确保稳定脱贫。
落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及时将符合条件的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救助供养范围。鼓励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在满足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的基础上,优先为低保对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提供无偿或低偿的集中托养服务。
及时救助返贫人口和新增贫困人口。建立健全致贫返贫预警机制,主动发现并及时将符合条件人员纳入救助范围。落实“先行救助、分级审批”和乡镇(街道)救助储备金制度,对返贫人口和新增贫困人口,符合条件的先行给予临时救助;一段时间后仍然困难的,按规定及时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实现闭环救助。
整合社工、志愿服务和慈善力量,组织开展“打赢脱贫攻坚战 南粤慈善社工志愿服务齐行动”系列活动。
继续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志愿扶贫等行动。积极探索“社会组织党建+”扶贫模式,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慈善捐赠、志愿服务,营造支持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