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通讯员 周密 李雯
距离高考不到三周时间,时间紧迫。今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学生们大都在家上网课。一些学生在家自律不够,学业放松,面对高考,有学生出现焦虑等心理问题。
6月19日,记者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等医院的精神心理科了解到,从5月份开始,心理科接诊的高三备考学生因为焦虑情绪导致身心障碍已经排在所有心理咨询疾病的首位。
备受压力“尖子生”拒绝参加高考
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心理科主任医师汪玲华近期接诊了某重点中学高三学生小美(化名)。小美的从小学到中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学校和家长对她寄予很大的期望。从4月份开始,小美出现紧张、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心烦意乱、失眠,看书复习效率每况愈下的情况,模拟考试成绩一次不如一次。
在上周的小测验中,她的成绩很不理想。这导致小美经常发脾气甚至哭泣,并拒绝上学,拒绝参加高考。
经过专家评估,发现小美患上了急性焦虑症,由于惧怕考试引起的焦虑情绪影响了她正常的学习生活,并且影响考试的正常发挥。
像小美这种情况的高三考生还有很多。“我要复习的内容太多了!”““这次考砸了,我怎么办啊?”“爸爸妈妈又在催我!越催我越紧张。”“为什么我做题的时候脑子一片空白?”不少学生情绪紧张时会有这样的想法。
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心理科,不少高三学生家长告诉医生,孩子很紧张,睡不好觉,经常性吃不下饭,体重也开始下降,整天恍恍惚惚,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上明显有焦虑。该院心理科副主任医师杨思渊说,在临近高考时,学生面对重大考试出现的一些复杂的身心反应,这是人面临压力时自然产生的一种反应。
不过,在压力过大以后,则会开始出现情绪的压抑、低落,对什么都没有兴趣,甚至有些孩子出现一些自我的行为,比如有些学生在日记里面流露出一些自毁、自杀的念头。
冷静引导家长要成为孩子的“神助攻”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叶克斯-多德森定律,即焦虑水平过低、动机过弱不能激起学习积极性,而过强的动机可表现为高度焦虑和紧张,而引起学习效率的降低。所以说,考试减压是相对而言,因人而异的。对于考试焦虑过高的人要讲减压,但对考试毫无焦虑的人就要讲加压。”汪玲华表示,要在考试前有适当的压力,学生就应对自己的应试能力须有正确、客观的估计。
“学生焦虑很多时候是因为害怕考试结果不好,自己联想出很多不良后果。”杨思渊说。有的家长很冷静,他们能够帮助孩子客观分析自己的能力,也有助于孩子去缓解焦虑。而有的家长自己也很焦虑,不断给孩子施加压力,比如熬夜给孩子搞题海战术,或者说太多一定要考什么样的学校等,这些无疑就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压力,甚至诱发焦虑情绪。
高考不仅是考学生的知识技能,也在考验学生和家长应对压力的能力。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主任医师查彩慧指出,家长要做的就是多观察孩子的状况,经常听听孩子的倾诉,不带评判地指导,有助于孩子平复情绪,成为孩子的“神助攻”。
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合适地拥抱、触摸,可以让孩子感到踏实和放松,家长自己也要调节自己,放下焦虑,用平稳的状态面对孩子。
链接
高校伸援手呵护考生心理健康
为了呵护考生心理健康,教育行政部门与各所中学均做出了响应,广东一些高校也伸出了援手。
记者了解到,中山大学心理学团队从去年秋季开始就和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开展合作,针对高三学生备考阶段心态调整提供了一系列的指导,包括进校讲座和个体咨询。
中山大学心理学系穆岩副教授表示,疫情发生以来,团队专门针对学生居家复习的情况,进行了多轮网络调研,并针对学生的典型问题,开设网络讲座提供指导。团队制作的“自主复习心理25问-交互式指导手册”网络工具,从3月12日上线至今,有3200多名学生浏览。“针对部分有需要的学生还设置了专门的微信与电话咨询热线,已为超过500名考生提供了多种形式的远程心理指导。”穆岩说道。
广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则依靠广州大学心理学科的力量开展了考生及其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利用网络咨询、热线电话、视频咨询等形式对有焦虑情绪的考生进行了个别辅导”,中心副主任刘百里告诉记者,因学业压力、考试焦虑等向中心求助的个案约占咨询量的13%。中心还针对考生家长普遍紧张、焦虑,不善于与孩子沟通的问题,开展了家长线上团体辅导活动,以视频沙龙的形式邀请有需要的家长进行亲子沟通、家庭教育方面的分享。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专家王玲教授也于近日主讲了《疫情下初三高三学生的心理调节》微课,为同学们介绍了几种实用的考前心态调节方法。微课在广东教育微信公众号推送后,阅读量超过10万次,受到全省各地学校的欢迎。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