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应用市场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传统犯罪呈现出加速向网络化转移的趋势,网络犯罪呈现上升高发多发的特点,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在疫情期间,网络犯罪更是占据全国检察机关办理网络犯罪案件的三分之一,数量大幅上升。
对此我们不禁产生疑问,网络犯罪是如何演变成为高发多发趋势的呢?面对网络犯罪,有关部门应当如何防治,有所作为?作为网络的使用者,网民又应该怎么样去避免网络违法犯罪带来的危害?这些问题都需要经过大量的调查数据作为支撑,群策群力去分析总结,为网络犯罪防治提供实质性建议和方法。
从《2019全国网民网络安全感满意度调查报告》对“网络违法犯罪”的调查中可以发现,在普通网民常遇到的与网络犯罪有关的网络安全问题中,排行前五位的是网络骚扰行为、违法有害信息、侵犯个人信息、利用网络实施违法犯罪以及网络入侵攻击,其中最常遇到的网络安全问题是网络骚扰行为,占比 71.54%。利用网络直接实施犯罪活动的情况位列第四,占比 39.85%,而其它类型的网络安全问题中实际上也涉及到网络犯罪。
其中网民在日常上网过程中常遇到的利用网络实施的犯罪活动包括电信网络诈骗(61.73%)、网络支付诈骗(50.05%)、金融网络诈骗(50.05%)、网络传销(43.97%),此外还有账号违法交易(40.27%)、套路贷(38.94%)等。可以说绝大部分网民在日常上网的过程中曾遭遇过利用网络实施犯罪活动的情况。
网民在上网的时候,对一些网络社交、网上购物等网站或应用程序的使用上存在较大的网络安全隐患,容易遭受网络犯罪侵害,如金融诈骗、电信诈骗、套路贷、窃取个人隐私非法牟利、木马病毒盗取账号信息等网络犯罪形式多种多样。这其中,最容易受到网络犯罪侵害的是网络安全意识薄弱、网络安全知识欠缺的群体及经常使用公共网络信号(如 Wi-Fi )的户外工作者。此外,经常使用网络社交、网络购物软件的网民由于自身的需求而频繁进行网络交流、网上支付等,学生、未成年人群体心智成熟度及行为辨识力低,在网络大环境下更容易遭受网络犯罪侵害。
通过《2019全国网民网络安全感满意度调查报告》,我们清楚了解到网民对于网络犯罪的认知和评价,可以总结出关于当前网络犯罪防治的对策建议。在应对网络安全风险、预防和打击网络犯罪工作中,不仅要通过强化网络安全意识、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及相关法律的方式,发挥网民自身的作用,还要加强相关立法、完善法律体系,发挥网络监管平台、政府监管部门多方作用,构建网络犯罪防治共同体。
一是要培育网民网络安全意识,加强法律宣传,运用法律武器,需要强化网民的《网络安全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法律意识,让普通网民敢于拿起法律的武器同网络犯罪作斗争。
二是要构建网络犯罪防治共同体。加强网络安全立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网络平台企业安全监管;强化政府对网络安全的监管。
在当前网络犯罪逐渐增多的背景下,研究网络犯罪的防治和打击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20网民网络安全感满意度调查活动”即将启动,将对网络犯罪防治部分进行更深入全面的调查分析,总结最有效的对策和建议,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为构建清朗空间作出贡献,不断提升网民的网络安全感和使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