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仙坑村四角楼修缮项目入选“全国优秀” “文物扶贫”推动乡村振兴

来源:金羊网 作者:黄宙辉 发表时间:2021-03-13 08:21
金羊网  作者:黄宙辉  2021-03-13
3月12日,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独家专访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彭长歆教授团队,了解荣封第修缮背后的故事。

荣封第已有200多年历史 李民 摄

荣封第转斗门修缮前(左图)后(右图)的对比 宋雄豪 摄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宙辉

近日,在国家文物局统筹指导下,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主办的“2020年度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宣传推介活动”结果公布,广东河源仙坑村四角楼修缮项目成功入选,并作为四个优秀项目之一,向全行业推荐。这间兴建于清嘉庆年间的荣封第(俗称四角楼),因这次的重新修缮而名扬全国,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首个“文物扶贫”项目,开创了房地产公司结合乡村振兴介入文物保护的新模式。

3月12日,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独家专访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彭长歆教授团队,了解荣封第修缮背后的故事。

荣封第历史已逾200年

荣封第位于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仙坑村。该村坐落于仙峰嶂山脚康禾水冲刷形成的小片谷底上,是一座典型的客家传统村落,主要聚居家族为叶氏。叶氏家族于明末清初迁入仙坑村,此后不断经营建设,荣封第是仙坑村发展至鼎盛时期的产物,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据介绍,清嘉庆年间,叶氏第二十七代祖先叶景亭与六位儿子延请兴宁名师设计,前后用十多年,建成“九天十二井,屋内有厅,厅内有房,共一百零八间”的荣封第,号称当时东江流域上游规模最大的建筑物。

荣封第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整体布局为方形围屋,四角设角楼,前面设一半月形水塘;空间结构为四堂四横,中轴四进堂屋作为公共、祭祀、礼仪活动的空间,左右两侧各设两路横屋作为主要生活居住场所,整体呈现出中轴对称,主次有序的特征。2011年,四角楼(荣封第)被公布为河源市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荣封第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房地产公司介入文物保护

沧桑岁月在荣封第上留下了痕迹。“在修缮前,荣封第内已无人居住;中路厅堂作为仙坑村民祭祀先祖、举行活动的场所;两侧的横屋房间作为储放杂物的空间。”广东河源仙坑村四角楼修缮项目设计团队成员、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顾雪萍向羊城晚报记者回忆,由于年久失修,缺乏日常维护保养,荣封第出现了墙体大量开裂、屋面漏水、地面磨损等问题。荣封第的修缮迫在眉睫。

记者了解到,2018年,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响应党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及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号召,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选择仙坑村荣封第进行修缮保护,以此推动乡村振兴,打造美丽乡村的广东样本。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彭长歆教授团队对荣封第进行详细的勘察,并制订完善的修缮设计方案。

修缮运用了多项高新技术

2019年1月6日,荣封第修缮工程开工,并于2019年6月27日竣工。据介绍,荣封第勘察、施工的过程中运用了多项高新技术。

“由于荣封第规模宏大,实地勘察难以清晰详细地反映其残损状态,本项目借助了两项新技术获取荣封第更全面和精确的数据。”该项目设计团队负责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彭长歆教授介绍,其一为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该技术成像的点云模型能够帮助测查人员了解建筑的内部结构状况,如墙体倾斜程度、梁架弯曲程度、屋顶凹陷程度等;其二为航拍建模技术,以鸟瞰的视角建立荣封第的三维模型,可以更加直观地观察围屋屋顶的交接情况、屋顶与墙体的交接情况、屋面的残损状况,以及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等。

该项目还开发了数项客家民居建筑修缮的关键技术,包括:借助本地材料毛竹片进行拉结的土坯墙裂缝修复技术;东江流域客家建筑仿花岗岩、红砂岩装饰墙面修复技术;客家传统建筑三合土地面修复技术。此外,项目组对于屋顶漏雨现象进行了全面的修整并取消了气窗,并对阁楼和门窗采取酌情按原样修复的原则,同时疏通排水系统,排除排水通道堵塞的隐患。“这些关键技术为当地同类型民居建筑的修缮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彭长歆说道。

为全国首个文物扶贫项目

据介绍,荣封第项目修缮完成后交村民委员会使用,由仙坑村民全程开展后续的活化利用。在村民的共同商讨与参与下,将文化与旅游活动引入荣封第;设计游览路线,全面展示荣封第的空间特色及生活场景;并设展陈空间,展示仙坑村历史及客家先民生活生产、民俗信仰、饮食及耕读文化等,使荣封第成为展示东江流域客家建筑及客家文化的重要基地。该项目还以荣封第的保护修缮为起点,在保护传统村落历史环境的基础上推动周边基础设施的提升,比如疏浚水塘和排水沟,完善周边道路系统,增加照明、休憩、卫生等基本设施,优化绿化与景观等。

该项目曾成功入选“2020年度广东省文物古迹活化利用典型案例”。“本项目是广东省乃至全国首个‘文物扶贫’项目,开创了房地产公司结合乡村振兴介入文物保护的新模式。”彭长歆教授表示,该项目是在多方合作、公众参与的基础上达成的,是广东省“文物扶贫”的典范,“因荣封第保护利用的触发,仙坑村的周边环境得到了改善,仙坑村农旅结合的产业得到了发展,村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实现了依靠‘文物扶贫’推动‘乡村振兴’的目标”。

编辑: 正龙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