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走进经济特区国家级新区】高水平建设“三区一中心” 南沙谋划“十四五”高质量起步

来源:金羊网 作者:邬嘉宏 发表时间:2021-05-11 16:05
金羊网  作者:邬嘉宏  2021-05-11
5月11日上午,“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走进经济特区国家级新区”云座谈活动在线上举行。

金羊网讯 记者邬嘉宏报道:“十四五”时期广州南沙将如何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高水平建设“三区一中心”?如何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5月11日上午,“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走进经济特区国家级新区”云座谈活动在线上举行。广州市南沙区政府副区长孙勇与南沙区发改局副局长王剑、南沙区科技局副局长冯杰、南沙区商务局常务副局长周木亮、南沙开发区创新工作局常务副局长赵红星,一同走进直播间,介绍南沙区的详细情况及下一步工作举措,并与记者现场交流。

羊城晚报资料图

战略地位和功能优势持续跃升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

南沙位于珠江入海口、广州最南端,是“千年商都”广州通向海洋的唯一通道,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距香港38海里、澳门41海里,方圆100公里范围内汇集了大湾区全部11座城市以及五大国际机场,是连接珠江口两岸城市群和港澳地区的重要枢纽性节点。

1993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广州南沙经济开发区,2005年南沙建区,2012年和2014年先后获批国家新区和自贸试验区。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实施,南沙被国家定位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要求携手港澳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创新发展示范区、金融服务重要平台和优质生活圈。目前已形成国家新区、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和承载门户枢纽功能的广州城市副中心“三区一中心”发展格局。

孙勇向记者介绍南沙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时指出,“十三五”期间,南沙区战略地位和功能优势持续跃升。国家新区、自贸试验区建设走在前列,国家级经开区综合排名由2017年的第27位提升至2020年的第12位,四年跃升15位,获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综合保税区等重大平台,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作用更加凸显。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十三五”期间,南沙地区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1063.23亿元增至2020年的1846.11亿元,南沙GDP年均增速9.6%以上。2020年实现GDP同比增长7.1%,比2015年增长73.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1万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今年一季度GDP增长20.6%,经济恢复取得明显成效。

改革开放试验田高产高质。南沙累计推出719项自贸区制度创新成果,分别在国家、省、市复制推广43项、119项、202项,3项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通报,3项创新成果入选商务部最佳实践案例。与港澳合作更加深化实化,落户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粤港深度合作园等重大平台,成立由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担任顾问的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规则机制“软联通”持续推进。

创新发展动能厚积成势。南沙科学城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明珠科学园一期项目、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加快建设,明珠科学园已集聚10多家中科院系科研机构及创新平台。高超声速风洞、冷泉生态系统、极端海洋科考设施3个大科学装置预研项目正加快推进,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汇聚16个院士团队,华南唯一的国际IPv6根服务器已落户,一城(南沙科学城)、一岛(国际金融岛)、一论坛(大湾区科学论坛)、一“特区”(国际化人才特区)的科创格局初步形成。

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构建。先进制造业方面,2020年南沙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845.27亿元,同比增长6.1%。汽车制造业产值超1300亿元,连续三年突破千亿元大关。2020年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8.3%。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出台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国际人工智能价值创新园区建设并成功入选首批省级人工智能产业园区,培育出云从科技、小马智行、暗物智能等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落户华为(南沙)人工智能创新中心。金融产业方面,累计落户金融(类金融)企业6585家,落户持牌法人金融机构13家、占全市1/5。广州期货交易所获证监会批准设立,国际金融论坛(IFF)永久会址动工建设,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加快筹建。现代都市农业方面,2020年南沙区农业总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创历史新高,名列全市第一,农业增加值63.68亿元,增速9.7%。产业政策体系方面,为支持企业、人才聚集,南沙出台了“1+1+10+N”产业政策体系,对总部经济、科技创新、航运物流、金融服务等重点产业以及人才、用地、项目引荐、经济贡献等产业促进要素设置了全面的政策扶持,已累计兑现奖励超50亿元,惠及企业超3600家次、惠及人才超3.2万人次。

湾区门户枢纽地位彰显。南沙建成华南规模最大单体港区,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长超百万标箱,2020年集装箱吞吐量1722万标箱、增长2.7%,商品车吞吐量116万辆、居全国第二,港区四期、国际物流中心、南沙港铁路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今年一季度集装箱吞吐量增长14.4%,新增10条国际班轮航线(累计124条)。

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建设提速推进。南沙区内国铁、城际总里程205公里,新(在)建轨道交通约53.2公里,地铁18号线计划今年6月建成通车。此外,南沙高快速路网也在持续完善,“十三五”期间,南沙大桥、黄榄干线、广中江高速广州段等高快速公路项目已建成通车,新开通高速公路里程17.52公里。

社会民生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南沙教育水平与品质持续提升,与国内外知名学校共建执信中学南沙学校等10所中小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沙中学、广州外国语学校附属学校等落户并投入使用。粤港澳医疗卫生高地加快打造,6所三甲综合或专科医院加快建设,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正加快精装修及医疗专项施工,省中医南沙医院正进行主体结构施工。

羊城晚报资料图

推动“三区一中心”建设上新水平确保“十四五”开好局

“我们将以‘双区’建设、‘双城’联动为战略引领,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推动‘三区一中心’建设上新水平,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孙勇就南沙区下一步工作举措介绍道。

以“双区”建设、“双城”联动为战略引领,加快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推进地铁18号线(首通段)、深茂铁路广州段、南中高速、“三高三快”等重大项目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南沙枢纽,推动南沙加快转变成为大湾区交通中心。加快完善万顷沙南部区域规划,建设产城融合高科技产业园区,打造广深“双城”联动先行示范区。

以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为突破,加快打造自贸区改革创新标杆。加强对RCEP研究,制定实施南沙自贸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措施,努力形成更多创造型引领型改革创新成果。实施营商环境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建设营商环境国际交流促进中心。

以南沙科学城建设为牵引,加快打造大湾区创新型产业新高地。加快编制南沙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推进中科院明珠科学园、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三大科学装置建设,做大做强华南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国际化人才特区,打造广州科技创新轴南部极点。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人工智能价值创新园区等平台建设,大力培育“四新”经济,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以门户枢纽核心功能提升为关键,加快打造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节点。提升国际航运枢纽能级,加快建成南沙港区四期、南沙港铁路、国际物流中心,加快筹建联合国全球人道主义应急仓库和枢纽。打造新型国际贸易枢纽,建好综合保税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金融开放创新枢纽,推动广州期货交易所尽快开业运营。

以滨海新城建设为抓手,加快打造粤港澳优质生活圈示范区。积极申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试点,优化城市空间格局。集中资源建好蕉门河中心区、明珠湾起步区、庆盛枢纽、南沙湾等片区,持续提高教育医疗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加快建设城市大脑,推进国家级自动驾驶及智慧交通示范区建设。

今后五年南沙全区GDP年均增速10%左右

“十四五”时期南沙将如何建设“三区一中心”?孙勇表示,今后五年南沙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重大跨越,全区GDP年均增速10%左右,总量力争达到3000亿元。展望2035年,南沙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枢纽功能、综合竞争力大幅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均迈上新的大台阶,成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引领区示范区,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方阵”最前列。重点对六个方面作出规划设计:

强化创新第一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主动融入湾区协同创新和全球创新网络,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节点;

坚持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突出创新经济、数字经济、海洋经济、总部经济导向,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

持续深化改革创新,营造国际一流水平的营商环境。发挥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平台战略作用,对标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在若干重点领域率先实现突破;

推动“双区”建设“双城”联动,建设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紧抓“双区”建设,“双城”联动重大历史机遇,积极探索区域合作新路径新模式,引领带动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协调发展;

加快集聚全球资源要素,建设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实施枢纽聚合策略,巩固提升国际航运、贸易和金融服务等枢纽服务能级,促进高端资源要素加快集聚、高效配置;

高标准推进现代化国际滨海新城建设,打造大湾区优质生活圈示范区。把全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着力补齐教育、医疗、民政等公共服务领域短板,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编辑:Giabun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