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水平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 广东省政协调研组建议:完善产业体系 强化品牌塑造

来源:金羊网 作者:薛江华、蔡兆新、刘智城 发表时间:2022-06-27 07:43
金羊网  作者:薛江华、蔡兆新、刘智城  2022-06-27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透露,“广东技工”“南粤家政”工程标准体系规划与路线图已编制完成,计划于近期正式发布。
00:00
00:00
详情
收起
00:00
00:00
调研组在广东机械技师学院白云校区调研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薛江华 通讯员 蔡兆新 刘智城

日前,省政协召开“高水平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助力我省高质量发展”专题座谈会,省人社厅、省工信厅、省商务厅等部门有关负责人与省政协调研组、专家学者、行业协会代表等进行了现场交流。记者在会上获悉,截至2021年12月,全省技能人才总量1762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593万人。三项工程累计培训767.93万人次,带动就业创业236.69万人次。省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透露,“广东技工”“南粤家政”工程标准体系规划与路线图已编制完成,计划于近期正式发布。

2022年年初开始,省政协就开始组建三项工程专题调研组。调研组以王荣主席为总顾问,以邓海光、黄武副主席,吴伟鹏秘书长为顾问,社法委曾祥陆主任、研究咨询委王珺副主任为组长,住粤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委员、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有关负责同志、专家学者参加。调研组于3月至6月,先后赴17个地市开展实地调研,委托21个地级以上市政协开展同步调研,函请浙江、福建、山东、河南等省进行书面调研,向全体社法委委员和30余名行业专家专门约稿,召开30余场专题座谈会听取省市有关部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以及三项工程相关行业协会、专业机构和从业人员代表等意见建议。

历经三个月的调研和座谈,调研组最终形成了一份凝聚智慧和汗水的调研报告,在这份名为《关于高水平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 助力我省高质量发展的专题调研报告》里,不仅分析指出了当前广东存在的主要问题,还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借力备战、参战“世赛”,加强技能人才培养

政策推进存在盲区 人才培养存在薄弱环节

调研报告指出,当前广东的政策推进存在盲区,推进实施三项工程的思想认识需要进一步统一。各地市推进三项工程的力度不够均衡。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受自身财力限制,推进实施三项工程基本全部依靠省专项资金支持。珠三角地市对职业院校投入大幅超过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如深圳市对本地中高职院校生均拨款标准分别为17000元/生·年、22000元/生·年,对本地技工院校生均拨款标准为20000元/生·年,而粤东粤西粤北大部分地市对中职学校和技工院校的生均拨款标准仅有3000元/生·年。

调研报告指出,三项工程阶段性成效明显,已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但仍有提升空间。如配套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还不够健全,资金和人才等各方面资源投入还需加强。

人才培养存在薄弱环节。三项工程催生广东技能人才涌现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广东省技能人才培养的基础能力相对不足,技能人才评价标准尚未健全,技能人才职业认同感不够强,制约了广东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发展。

产业联动发展不够充分。三项工程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动能需要进一步提升。品牌效应还不够大,三项工程在海内外的影响力有待进一步彰显。

加强顶层设计 形成三项工程长效发展机制

为了高质量地助推三项工程,调研报告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坚持“小切口大变化”,将三项工程作为“1+1+9”工作部署重要组成部分,纳入重点民生实事长期推进,形成三项工程长效发展机制。

完善政策法规。加快推进粤菜产业发展和促进条例、技能人才培养促进条例和家政服务条例等项目省市协同立法进程,为三项工程高质量发展提供法制保障。积极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在机制、政策、资金等方面大胆尝试、先行先试,从强化技能人才培养、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支持人才就业创业,推动产业发展等各方面,细化出台系列配套政策措施。

打造“粤字号”“网红”名店名厨名品

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推进三项工程专业化发展

调研报告建议进一步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更好推进三项工程专业化发展。提高院校基础教学能力,扩大人才培养基数。参照省属高职院校生均拨款标准,补贴性提高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职业院校生均拨款标准,改善提升院校办学条件。

对投入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供实习和就业岗位的企业适当减免税收,或按一定比例返还其上缴的教育费附加。支持企业建立和完善职工培训制度,开展评选企业首席技师、首席员工等符合企业发展的奖励活动。支持鼓励龙头餐饮企业和家政企业举办企业大学,自主制定培养方案,自主确定开设专业、课程,自主建设教学资源库。

借力备战、参战“世赛”,引领人才培养方向。针对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新增加的工业4.0、工业设计技术、光电技术、可再生能源、机器人系统集成等与广东先进制造业密切相关的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和师资培养引进力度,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对标世界技能大赛水平要求,加强技能人才培养。

引导支持行业协会协助企业做好粤菜师傅、高技术技能人才和家政服务人才需求规划,在招商引资中协助企业对接职业院校等培训机构,强化对企业的人才支持。

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和诚信体系 推进三项工程规范化发展

调研报告建议进一步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和诚信体系,更好推进三项工程规范化发展。建立粤菜菜品、营养和服务标准。制定实施粤菜食材标准指南和菜品标准,系统推广粤菜宴席经典菜谱菜单。探索制定粤菜营养标准,促进粤菜营养饮食规范化。

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落实人社部《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政策,加快设立一批能够代表“广东技工”高技能水平的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岗位。

建设家政服务诚信体系。加快启动立法程序推进家政服务业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对家政服务企业、家政从业人员、雇主的权利和义务做出明确规定,保护各方权益。 加快建设全省统一的“南粤家政”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重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创新线上线下维权机制。

提升技能人才职业认同感。对获得各类技能竞赛高等级奖励、持有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高水平技能人才给予减轻个人所得税、增加在职或退休补贴等政策奖励,在落户、子女教育、购房、医疗等方面予以支持。

完善产业体系 推进三项工程产业化发展

聚焦三产融合壮大“粤菜师傅”产业体系。创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挖掘培育优质特色食材和康养饮食资源,推出一批叫得响、品质高,让群众吃得舒心、吃得放心的原生态绿色有机食材。将“粤菜师傅”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建设集厨师培训基地、民宿、特色餐厅等为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业态。

发挥“广东技工”对产业发展重要推动作用,实施“技能强企”行动,推动广东由制造业大省向制造业强省转变。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全面推行“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

持续培育领军企业和行业品牌。整合行业资源,推动家政与养老、育幼、健康、物业等服务业双向融合发展。培育以专业设备、专业化工具研发制造为支撑的家政服务产业集群,支持研发智能家政产品,推动家政服务向家庭清洁、养老护理、医疗保健等应用领域延伸。抓好员工制企业培育这一加快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牛鼻子”,完善政策配套,出台专门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补贴力度,简化相关补贴手续,推进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建设。

强化品牌塑造 推进三项工程品牌化发展

调研报告建议进一步强化品牌塑造,更好推进三项工程品牌化发展。

打造“粤菜师傅”国际名片。打造若干一流基础条件、一流师资队伍、一流培训水准的“粤菜师傅”培养示范基地,打造一批“粤字号”“网红”名店名厨名品。支持省市各地建设“粤菜博物馆”“广府菜博物馆”“潮汕菜博物馆”“客家菜博物馆”等,赋予“粤菜师傅”更多岭南文化元素。

擦亮“广东技工”金字招牌。支持鼓励普通高校结合本地产业需求,开设相应的技能操作专业,培养兼具理论知识与实操能力的高技术技能领军人才和师资人才。

打造“南粤家政”放心品牌。持续培育领军企业和行业品牌,支持家政企业连锁经营。立足“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不同地区市场需求和家政服务业发展实际,鼓励各地打造一批特色家政品牌。支持家政服务龙头企业发展,鼓励龙头骨干企业与国际品牌机构加强合作,培育一批具有广东特色的家政示范引领企业。

数说

广东三项工程进展和成绩

先后作出推进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的一系列部署,开展技能培训828万人次。

全省189所职业院校开设粤菜相关专业,扶持建成省级重点和特色专业17个。建设“粤菜师傅”省级培训基地和大师工作室各100个。全省开展“粤菜师傅”培训40万人次,带动就业创业85万人次。

加强国家“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建设,立项311个省级高职高水平专业群。推动汕尾、潮州、揭阳3市高级技工学校正式升格为技师学院,2021年新建5所公办高职院校,实现高职院校、技师学院21个地市全覆盖。

面向10类群体开展十大培训工程,重点开展百万产业工人和百万职业农民培训行动,全省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669万人次。

立项建设19个国家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29个省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和37家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成立146家产业学院,建设50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50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推动腾讯公司等119家单位制定252个行业企业评价规范,全省1266家企业、241家院校和287家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备案开展自主评价,99万人次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认定,2500名高技能人才取得工程技术职称。

以母婴、居家、养老、医护四大培训项目为重点,大规模开展企业职工适岗培训和以工代训,累计开展培训超过100万人次。

加强金融扶持,累计为2200多名“南粤家政”技能人才及相关服务机构提供授信支持近70亿元。目前,全省共有家政企业约2.68万家,比2018年翻了近一倍,从业人员超过127万人。

三项工程培训成绩斐然

去年培训人才389.2万人次 带动就业创业111.4万人次

培训高技能人才、为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是实施三项工程的目标之一。会上,相关部门通报了三项工程人才培养情况。

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广东已实现技师学院、高职院校21个地市全覆盖。目前,全省共有职业院校478所,在校生204.1万人;技工院校148所,在校生63.4万人,占全国1/7。其中,189所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开设粤菜相关专业。另据省教育厅数据显示,全省有90所职业院校开设“南粤家政”相关专业,在校生8.7万人。

为深化产教融合,广东建设国家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19个、省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29个和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创新平台37家,成立产业学院146家,助力产业人才培养。

据介绍,去年三项工程培训389.2万人次,带动就业创业111.4万人次,为稳就业保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年职业院校、技工院校毕业生总量达70.1万人。“羊城家政”“肇庆管家”等家政服务品牌涌现,全省共有家政企业约2.68万家,从业人员超过127万人。

与此同时,高水平推进三项工程离不开规划标准的指引。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提到,“广东技工”“南粤家政”工程标准体系规划与路线图项目去年9月启动。目前两个路线图已编制完成,计划于近日正式发布。广东省家政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广东省养老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成立,下来将加快组建广东省餐饮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三项工程标准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聚焦地方标准、团体标准、湾区标准三个重点,省市场监管局已批准立项《粤菜粤点术语 第1部分:烹饪工艺》《粤菜食材通用要求》等20余项省级地方标准。目前,在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公开的粤菜、家政、技工团体标准超过500份。

与会专家聚焦家政行业发展建言

建议引入社会力量 参与家政人才培养

多位与会专家聚焦家政行业发展积极建言。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罗明忠认为,家政行业发展的关键可以总结为“建机制、搭平台、育品牌、树意识、严监管、上质量”。

罗明忠表示,要注重从劳动者和需求两方面树立体面就业的意识,强化劳动者的职业认同,提升服务需求者按服务质量支付报酬的意识,做到高质量服务得到相应的高回报,进而提升家政服务行业的吸引力。

“对市场不规范行为和现象要严肃监管,确保不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家政服务不只是简单地提供保姆和保洁等劳动密集型服务,还有管家、护理、康复、育婴等技术型服务,必须推进家政服务行业升级转型,实现专业化、标准化和职业化。”罗明忠说。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高质量的养老服务需求日益提升。怎样提升以养老服务为代表的家政服务技能人才招生和培训水平?广州市技师学院副院长陈实结合实践经验建议,吸纳社会公益和慈善机构参与人才培养,通过引入社会力量一定程度解决人才培养面临的资金等短板问题。

陈实建议,要加大对家政类技能人才激励力度,对从业人员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比如将技能等级与积分入户政策对应,鼓励更多人投入到家政行业,对就读学生给予学费减免或生活奖助等。同时,畅通技工院校学历晋升的通道,并通过搭建家政类人才培养社会公共服务平台,引导优质家政企业主动参与院校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各取所需,成本分担

有机衔接: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

针对当前校企合作的难点,省政协委员谭日兴建议构建“各取所需,成本分担”的利益分享机制,实现产教融合。

他指出,“各取所需”是指保证企业在参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过程中,不会因此造成经济利益损失,同时学校获得充足教书育人、教学科研所需的资源。“成本分担”以企业减税为主要手段,企业承担学生在实习过程所付出人工、时间等方面的成本,学校则应将原本由企业税收中获得的应该支付给学校进行实践教学模拟环境建设的经费缩减,以政府减税的形式投放到企业中。

谭日兴指出,校企合作双方实施合作的障碍,主要是因双方信息沟通不畅,承担这一任务的组织最好是行业协会。他建议政府将校企合作运行效果的检查、评价权交给行业协会。同时给予行业协会相关经费,使之脱离依靠“化缘”度日的尴尬境地。最后通过法律手段,赋予行业协会在政府监管下,行使所辖行业职业资格认定、职业教育与培训以及考试标准制定的职能,推进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在企业中开展。

省政协常委李汉明建议,引导企业提高对职业技能培训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沟通调研,了解企业培训需求,动态调整技能培训补贴范围,针对企业需求开展送教上门等资助性技能培训项目。支持企业建设职工培训中心、企业大学、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对企业以适当方式给予资金扶持,支持企业自主开展技能等级认定,逐步扩大覆盖面。引导支持企业建立与薪酬、岗位晋升、退休待遇相衔接的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提升技能在企业内部的地位。

省政协常委黎军建议,加强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监管工作。他建议全省统筹建立标准统一、流程规范、方式多样化的等级认定监管体系,加强技能人才评价监管系统数字化、智能化水平。重点在规范行业发展和技术革新方面出台一些指导意见,加强社会职业技能评定的监督检查。

“建立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黎军建议紧扣产业方向,推动职业 (技工)院校优化调整专业设置,由相关行业部门牵头,定期统计、科学预测相关产业数据和人才需求数据,建立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预警机制,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编辑:郑健龙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