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粤讲粤有古丨走进广州白云这个百年古村,“听”老物件讲旧历史

来源:金羊网 作者:符畅 谭铮 石建华 祁航 肖惠津 发表时间:2022-06-28 21:34
金羊网  作者:符畅 谭铮 石建华 祁航 肖惠津  2022-06-28
最近,广州市白云区嘉禾街科甲水历史文化展馆正式揭牌开放。
00:00
00:00
详情
收起
00:00
00:00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符畅 谭铮

音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谭铮

图/通讯员 石建华

通讯员 祁航 肖惠津

最近,广州市白云区嘉禾街科甲水历史文化展馆正式揭牌开放。展馆迎来了唔少社区居民捐赠嘅老物件,包括缝纫机、酸枝木家具、红木储物箱、收音机等10余件旧式家用或农用工具,时间跨度由清代去到上世纪80年代。

今期嘅《粤讲粤有古》就带大家一起去了解下,科甲社区入边有乜睇。

近日,广州市白云区嘉禾街科甲水历史文化展馆正式揭牌开放,该馆陈列了不少来自社区居民捐赠的老物件,包括缝纫机、酸枝木家具、红木储物箱、收音机等10余件旧式家用或农用工具,时间跨度从清代到上个世纪80年代。

嘉禾街科甲水历史文化展馆

据悉,科甲社区前身为科甲水村,始建于明神宗万历十四年(1586年),距今已有430多年历史。2020年以来,嘉禾街联合新科经济联社对科甲社区进行升级改造,打造了具有岭南特色的市级容貌示范社区。如今,科甲社区内的各个“地标”,正生动地“讲述”着科甲社区的历史变迁。

牌坊

地标一:百年家塾

科甲社区历来崇文颂德,明清时期,该社区就建有玉富家塾、兆宏家塾、进郁家塾、应和书舍等家塾。它们排列而建,青砖瓦窗,形成了古建筑群落,是科甲社区独有的文化瑰宝。

家塾

玉富家塾建于清同治五年丙寅仲秋(公元1866年8月),是科甲家塾中“岁数最大”的建筑,距今已有150多年历史。科甲村民历代重视文化教育,建村400多年无一文盲。玉富家塾现作为长者饭堂和星光老年人活动中心,为周边长者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用餐服务和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

兆宏家塾建于清光绪辛巳年仲秋(公元1881年8月),除供本姓儿孙读书外,也吸引了周边的很多书童前来读书。兆宏家塾现作为嘉禾街科甲水历史文化展馆,介绍科甲历史沿革、革命斗争、民俗风物、发展变化,陈列农耕农具、老物件等,潜移默化地激发村民感悟历史、留住记忆、记住乡愁。

进郁家塾重建于清光绪癸未季冬(公元1883年12月),科甲水村曾在此开设妇女扫盲班,提高了本村妇女文化水平。现作为醒狮队伍培训基地,用于展示该村舞狮文化。

应和书舍建于民国癸酉冬日(公元1933年11月)。应和书舍由广东著名抗日爱国将领伍观淇和他的副官杨君智(少校参谋,科甲水人)筹建,曾经是科甲水自卫团的活动基地和出征地。1938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伍观淇的副官杨君智回到科甲挑选了22名有志青年组建了科甲水抗日自卫团,参加了江高之役、赤泥、白泥之战和兴仁市之战等重要战役,直到日本投降后才解甲归田。可以说,这里既见证了科甲人抗日时期的惨痛瞬间,也凝聚了科甲人浓浓的爱国情怀。直到今天,“伍观淇”的名字仍刻在应和书舍的门头。应和书舍现作为村图书馆,提供免费的图书借阅,为周边居民创造了良好的阅读环境,丰富精神生活。

地标二:清风桥

家塾群周边有一座观光石桥,名为“清风桥”。这座桥的名字和当地的一个杨氏先祖有关。东汉名臣杨震被公认为是杨氏家族的发脉祖先,为官清正廉明,从不私下接见任何人,也不允许家里人询问他的公事。后来官至太尉,除了他应得的薪饷外,其他财物全部都归入公家。此外,杨震还常常教育子孙要疏食来节省家用,出门靠步行,不能坐公车。人们见他做了大官,家里却还是那么清苦,便都劝他整治产业来留给子孙。杨震却说:“让后世的人,称我的子孙为‘清白官吏的子孙’,用这个当做遗产,不是已经很丰厚了吗?”由此,“清白传家”的美誉传诵至今。

清风桥

地标三:飞榕树

科甲社区一株拥有400多年历史的老榕树,因树木高大,约有五层楼高,又被村民叫做“飞榕树”。

飞榕树

关于这棵榕树,村里老人说,解放前夕,因为天气特别炎热干燥,仅存的最后一棵榕树也曾经一度濒临枯死。广州城迎来解放后的某一天,老树奄奄一息之际,一群鸟儿飞来,衔起种子播撒,终日不离开,最后这棵老树竟然奇迹般焕发新生。现在还能看到,这棵榕树的树干新老参半,颜色较浅的为老树干,颜色较深的就是群鸟播种长出的新树干,新老交缠,融为一体。

400多年来,这棵榕树见证了科甲杨氏先祖迁徙繁衍的悠久历程,村民睹物思人,从对先人的追思衍生到爱榕护榕的浓厚情怀,把古榕变成了科甲人乡愁记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编辑:邓豪杰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