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科学大讲堂第98讲:广东省化妆品学会理事长、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杜志云:本土品牌有望替代外资品牌
杜志云在演讲中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钢
中国是全球第二化妆品大国。据统计,从2011年到2022年,我国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高达9%。2020年以来,疫情对整体经济造成较大影响,但化妆品市场规模仍保持6%左右正向增长,充分体现了我国化妆品市场的发展潜力。广州是我国化妆品市场极为重要的一级。如何进行品牌塑造?如何形成市场核心竞争力?近日,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广东科学中心、羊城晚报社联合主办的珠江科学大讲堂第98讲,邀请了广东省化妆品学会理事长、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杜志云对此做科普演讲。
中国市场增速全球第一
2021年1月9日,《广东省推动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出台,提出要将广东建设成为中国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成为国际化妆品优质原料生态圈、科技创新中心、先进制造示范区和时尚文化新高地。力争到2025年,培育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百亿元领军企业各3到5家,超过50亿元的本土企业10家以上,拥有10个以上的知名民族品牌,本土自主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占全国50%以上,打造国内乃至全球最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群。
杜志云认为,当年化妆品行业已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巨大,2019年我国化妆品市场容量达到4777.2亿元,预计2024年市场容量将达到8282亿元。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为全球第二,但市场规模的增长速度为全球第一,未来有更大发展空间。
当前,国际大牌牢牢霸占一二线城市的优质消费市场,本土品牌则在三四五六七线城市艰难生存,寻找缝隙寻求发展。中美两国人均化妆品消费金额的差距约为6倍,中国人均消费金额为50美元,而欧美国家达到了300多美元,预测到2030年,我国人均化妆品消费能力将达到美国2022年的水平。
杜志云说,中国化妆品行业的发展空间非常大,因此一定要将美妆产品深耕下去,要以长期眼光布局,做大做强自有品牌。而且,化妆品行业一定要向国货高端品牌定位去发展,跟风走的时代已经过去。
本土行业曾经历“至暗时刻”
从空间分布来看,目前国内化妆品行业呈现“南广东北上海”的产业分布特点。上海、浙江、四川、云南等省市,都形成了自己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区。而从广东来看,化妆品产业则主要分布在广州和潮汕地区,其中广州白云区已成长为全国化妆品产业集聚地之一,产业链条完整。持证化妆品生产企业1388家,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生态圈,且打造出了千亿元级别的广州“白云美湾”区域品牌。
从时间上来看,本土化妆品行业曾经历过“至暗时刻”,含汞美白祛斑霜、含荧光增白剂的美白化妆品、含激素类美白延缓衰老化妆品等都曾形成了对“颜值”的伤害。此后,经过行业调整,化妆品市场逐渐健康起来,成了让消费者放心的行业。
杜志云说,现在化妆品产业已发展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国内行业的智能制造化水平远远高于国外厂商。现在大部分品牌开始转型,转向国内本土特色和技术含量高的原料。
杜志云认为,现在是国内化妆品企业的机会期,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形成自己的产业链,不能总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中国化妆品行业正在崛起,涌现出许多优秀国产品牌。
目前,本土品牌正在开启高质量发展时代,从发展眼光看,2015年之前,国外品牌占据高端市场,2016年国产化妆品品牌掀起新国货运动,2025年至2030年,本土品牌有望替代外资品牌。
杜志云说,预计再过10至12年左右,国有品牌将与日本、法国高端品牌平起平坐。
通过新零售实现弯道超车
“电商和新零售出现后,国有品牌开始弯道超车,不少新锐品牌开始涌现,受到广大消费者热爱,正在不断做大做强之中。但目前依然是国外大品牌在新零售平台上占据着前列位置。”杜志云说。
杜志云特别提到,现在行业发展需要有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国内企业在原料、配方、智能制造水平方面都有长足进步,甚至已超过国外企业。但现在遇到一个痛点,就是原始数据较少,这说明基础研究和产业研究之间存在脱节问题,国家正在力图破解这些问题。
“现在,研究体系和产业研究之间存在完全脱节的问题。我们行业的技术人员,可能才刚刚开始会读原始研究数据。”杜志云说。我国化妆品行业虽然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仍存在小、散、乱等问题,行业整体竞争力与欧美、日韩还有较大差距。此外,化妆品法规与市场需求、科技水平之间不平衡的问题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有待全行业的共同努力去解决。
杜志云有针对性地指出,要从产业集聚发力和企业集团作战两方面努力,形成集团优势,布局更多目标人群与细分市场,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并且要在新零售市场布局和产品技术创新等方面努力,实现技术与市场的双向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