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无畏,她负重往返60趟温暖隔离点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全良波 通讯员 杨珮珮 柯诗华
脱下厚重的防护服,时针已经指向3点,这是茂名市电白区电海中学老师梁宁在隔离点内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的首个凌晨。尽管躺在床上,她还是合不上眼,时不时打开手机看着消息,牵挂着隔离点里面的学生,生怕有学生发烧发病。
7月12日,记者采访时,从梁宁身上感受到党员亮身份显担当的责任感,正如她所言“组织需要我的时候,我就站出来了。”在茂名,正是千千万万个像梁宁一样的党员干部,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逆行而上守护群众健康安全,让党旗飘扬在防疫一线上空。
主动请缨深入一线
11日,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电白学校隔离点外,由梁宁率领的电海中学志愿服务队正在忙碌着,为隔离点里的学生准备后勤物资。这支志愿队有20人,在10时许接到通知后,短短20分钟内已抵达现场。他们还在隔离点一线建立起了“临时党支部”,把支部建在“疫”线。
隔离点内欠缺老师,需要有志愿者深入其中进行排查以及做好安抚学生情绪等工作。“我可以!”梁宁第一个举手报名。她带领着其余4位党员志愿者在结束岗前培训后,毅然前往隔离点内。
“隔离点里的工作量超乎想象,但我和同伴都坚持下来了。”梁宁说,当时没有想那么多,就是想要有人站出来的时候,做一个党员就应该站出来,来不及想疫情的危险。“我报名后,再给爱人打电话告知一声,就是这样了。”
面对海量工作,梁宁等五人保持着乐观的心态,认为有困难就去协调,会坚守到疫情结束。
这不是梁宁第一次请缨上一线。今年4月4日,梁宁率领电海中学疫情防控党员志愿队伍坚守抗疫前线,从15时30分忙到凌晨0时30分。搬运物资、登记信息、检测体温……她奔波在战“疫”一线,什么能做的都帮忙做。
负重前行温暖一方
“岁月静好,总有人为你负重前行。”这是在隔离点的真实写照。
在隔离点里一共有3栋楼,每栋楼有6层高,321名师生分别住在这里。梁宁每天穿着厚实的防护服,不断往返在这3栋楼里,一层楼一层楼地清点师生人数、收集信息、配送生活用品。炎热的天气里,对她而言,每爬一层都如高原上爬坡,但她还是咬紧牙关,上上下下往返60趟。
梁宁说,志愿者工作是配备物资、清理垃圾和排查存在不适的学生。“穿着防护服送早餐、中餐、晚餐、宵夜,还要清理垃圾,每一天都很累,但我们只能克服。”
11日中午进入隔离点后,梁宁一直忙到12日凌晨3点,才终于脱下厚重的防护服休息。一整夜,梁宁基本没有怎么合过眼,时不时看看手机,生怕这些刚转运过来的学生不适应新环境,生怕没有及时看到同学提出的紧急诉求,生怕一些情绪躁动的同学没得到及时的关注和宽慰……
有一次,有名学生跟家里人打着电话,突然不讲话了,家长着急起来,直接把电话打到梁宁那,她急忙穿上防护服,马上跑到学生房中,才发现原来是虚惊一场,学生睡着了。梁宁说,学生们肚子痛、拉肚子、都是打电话汇报。缺少充电插头,也会留信息通知她。她都会根据学生们的消息,想办法去解决他们的需求。
志愿者像管家,像老师,像父母,他们用无微不至的关怀温暖着隔离点,安抚着学生们的情绪。学生们从刚到隔离点的不适、不安和发牢骚,逐渐转变为配合工作。
梁宁说,他们正处于懵懵懂懂的年纪,通过个个志愿者的真心付出和暖心之举,让他们体验到大家齐心抗疫的温暖,也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志愿者的“不容易”,慢慢地他们自己的牢骚也少了,积极配合工作,这是最大的收获,最大的安慰。
夫妻携手共同战“疫”
在空闲下来时,梁宁打开与丈夫的聊天对话框。“我申请进入隔离点内照顾学生们了。”“好,你一定要注意安全。”“来说一声,今天我很安全。”“我也安全。你加油啊!”……这份来自家人的支持,是她的无限动力。
同样身为教育工作者,梁宁的丈夫此刻也正奋战在电白华附集中隔离点的外围,开展物资搬运、分配和卫生打扫等工作,保障着师生们的衣食住。
他们两人只能在休息时匆匆发一条短信,连见面都成为奢望,但彼此却没有怨言。家里的2个孩子,已经送到爷爷奶奶家。在得知父母都需要到一线战“疫”时,已经中考完的孩子乖乖与爷爷奶奶一起住,还把自家打扫得干干净净。这让梁宁心里感到非常欣慰。
疫情面前,夫妻二人把坚守和无畏留给岗位,把奉献和担当留给群众,思念则留给了家人。
梁宁说,想到在关键时刻能奉献一份力量,助力疫情早日散去,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风雨砥砺,初心如磐;征尘未洗,使命在肩。像梁宁不畏艰险、担当作为,在各个岗位上抗击疫情的党员志愿者们还有很多。目前,茂名市成立32个临时党支部,组建了582支疫情防控志愿者突击队,储备约34705名志愿者,累计调度约32312人次志愿者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他们与时间赛跑,与疫情作战,筑起了一道道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