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数读】从4个数据,看“第一经济大省”是如何优化营商环境的?

来源:央广网 作者: 发表时间:2022-12-31 13:03
央广网  作者:  2022-12-31

编者按:今天是2022年的最后一天。这一年,面对疫情反复冲击和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广东在政策上不断发力,稳经济、保民生、促发展。

岁末年初,各项经济数据陆续出炉。数据背后有门道,数据背后也有故事。即日起,央广网广东频道推出系列策划“年终数读”,聊聊数据背后的那些事儿。今天第一篇关注广东的营商环境。

央广网广州12月31日消息(记者 王雪薇)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省市场主体已突破1600万户,市场主体数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这也是市场主体对广东营商环境投下的“信任票”。

在昨天(12月30日)下午召开的广东省新闻发布会上,《2022年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报告》正式出炉。2022年,广东交出了怎样一份答卷?还存在哪些问题亟需改善?一起盘点这份报告背后耐人寻味的4个数据。

广东省新闻办召开发布会,解读《2022年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报告》(央广网记者 王雪薇 摄)

三个“注重”

营商环境如何评价得更科学、更全面、更符合本地实际?从2018年起,广东就开始一路探索。

目前采用的这套评价逻辑,充分借鉴了世界银行和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广东实际,逐步建立起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

2019年,广东在省内选取了11个城市开展试评价;2020年,将试评价范围扩大到全省21个市;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对21个市开展全面评价。

在评价的实践中,广东也在不断地摸索和创新评价方法,完善评价指标。以评价理念为例,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特别强调了三个“注重”,即“注重政策落地效果、注重市场主体感受、注重客观数据比较”。

“不管各市出了多少政策,我们更关注市场主体能否真正享受到政策红利,更关注市场主体的直观感受和切身体验。”他解释称,数据来源包括官方网站公开数据、统计数据和业务系统数据,通过客观数据与对应政策落地效果、市场主体感受度互相印证,从而保障评估结果的公正。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央广网发 广东省新闻办 供图)

在评价方法上,2022年广东也进一步优化。用朱伟的话说,就是“改变简单汇总数据、应考应答式的评价方法”,而是采取网上公开信息分析、实地暗访、问卷调查、部门数据分析、现场磋商五种方法开展评价,各市基本实现“无感”参评。

记者注意到,与上一年相比,2022年广东特别增加了实地暗访环节。评价组在各市抽取2个县(市、区)开展暗访调查,事前不发通知、不打招呼,直奔大厅暗访,累计走访了84个政务服务等各类大厅,通过实地查看大厅环境、办事指南、办事流程、收费标准等,随机访问办事群众、中介机构,了解企业群众的真实感受和意见。

市场主体满意度

提高4.35分

在2022年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中,共设置了19个一级指标、77个二级指标。

其中,有12个一级指标与“世行评价”相同,18个与“国评”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增设了“市场主体满意度”这一项。该指标由省工商联组织民营企业填报,完全以市场主体实际感受度作为评价依据。

2022年以来,国家、省和各市都接连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的纾困解难措施,帮助企业走出难关。那么,广东市场主体的满意度表现如何呢?

对此,广东省工商联秘书长关向明公布了一个数据,2022年市场主体对全省营商环境评价同比提高了4.35分,“表明全省整体营商环境建设持续向好。”

广东省工商联秘书长关向明(央广网发 广东省新闻办 供图)

分数本身是抽象的,但加分项来自于哪些领域,却是可感可知的。关向明解读称,至少在五个方面获得了企业的普遍认可,包括法治化环境建设、便利化政务服务、一体化要素保障、规范化市场监管,以及精准化创新政策。

从区域来看,广东各市之间的营商环境满意度差距也在进一步缩小。“虽然珠三角地区市场主体评价满意度还是保持领先,但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特别是粤东、粤西地区的满意度增幅高于珠三角地区。”关向明称。

这也意味着,对广东来说,短板正在加快补齐,营商环境评价的引领和督促作用持续增强。

深圳、广州的5.0版改革

根据此次发布的报告,广东21个地市的营商环境被划分为三档:

第一档是深圳、广州;第二档包括佛山、东莞、珠海、江门、肇庆、惠州、中山、汕头、清远、湛江10个城市;剩下的9个城市被列入第三档,涵盖韶关、茂名、潮州、云浮、梅州、汕尾、河源、阳江、揭阳。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和广州正在推进营商环境5.0版改革。何为“5.0版”?在具体做法上又各有哪些特色?

2021年1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在北京、上海、重庆、杭州、广州、深圳6个城市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营商环境5.0版改革”随之拉开大幕。

在深圳,重点围绕健全透明规范的市场主体准入和退出机制,在12个领域推出了200多项改革举措。据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张晋周介绍,截至目前,深圳市登记的商事主体已经达到391.1万户,总量和创业密度均在全国保持第一。

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央广网记者 夏燕 摄)

记者注意到,在重点领域立法创新、为新兴产业发展保驾护航方面,深圳走在了全国前列。

2022年6月,我国首部关于智能网联汽车地方性法规在深圳颁布;仅仅过了3个月,《深圳经济特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颁布,这也是我国首部人工智能产业专项立法。这些法规的颁布,无疑为深圳建设全国智能网联汽车全城开放示范城市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此外,深圳在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也下了大力气。比如,目前已有超过500名境外专业人士,经过备案登记在深圳提供相关服务;通过率先开展“组合港”通关业务,物流整体时长由5-7天压缩至2天,节省报关成本约30%。

对“千年商都”广州来说,则是以“激发活力”为主线,实施营商环境5.0改革。2022年前三季度,广州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超312万户,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居全省第一。

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邓毛颖一连用了6个“更”字来总结改革成效,即:业务办理时间更短、流程手续环节更少、企业开支成本更低、涉企服务质量更优、跨境贸易便利度更高、公共法律服务更加便捷。

在一连串的举措中,几乎都在为市场主体“做减法”,如开办企业全流程最快半天办结,2022年以来为企业办理留抵退税超550亿元,超过2021年全年规模的5倍……

广州南沙港(央广网记者 夏燕 摄)

不只谈经验

还提出65条建议

从某种意义上说,《2022年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报告》像是一个“放大镜”,全方位分析审视了广东各地各领域的营商环境状况。不仅总结梳理出18条各市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做法和鲜活经验,还结合每个指标都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65条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比如,在“获得电力”方面,建议清理规范非电网直供电环节不合理加价;在“跨境贸易”方面,要进一步规范港外堆场收费,对外贸进出口企业反映强烈、价格明显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开展成本调查;在“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方面,推广以责任承诺书替代保证金,推进电子营业执照替代CA证书……

谈到营商环境还存在的问题时,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直言不讳:“市场中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隐性壁垒、不公平竞争、基层群众办事不方便等问题,饱受市场主体诟病。”

目前,针对这些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长期存在的痛点难点问题,省发展改革委已会同省有关部门,选取了反映突出的9个领域开展专项整治,包括妨碍公平竞争、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违反统一市场、办事不方便、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体外循环”、中介服务不规范、涉企违规收费、行政执法不规范、拖欠民营企业账款、形式主义等方面。

除了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行动外,广东下一步还会加快提升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营商环境水平,将营商环境帮扶作为新一轮省内对口帮扶协作的重要内容。具体如何帮扶?报告也给出了路径:

在珠三角地区和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之间建立结对关系,“一对一”指导优化办事流程、改造信息化系统、培训人员队伍;围绕优化政务服务、提升项目投资和审批便利度、维护公平竞争秩序等领域,逐条提出重点任务,设置量化目标。

对于改革目标,朱伟也给出了明确节点:“争取到2025年,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办事标准和服务质效与珠三角地区全面接轨。”

编辑:邬嘉宏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