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新华学院:为广东高质量发展贡献“新华力量”

来源:金羊网 作者:陈亮 发表时间:2023-03-03 09:33
金羊网  作者:陈亮  2023-03-03

文/陈亮 刘英 王栋慧 刘赟
图/学校提供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广东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发力之年。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民办教育优质发展。“我对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实景画’信心满怀。高质量发展也是广州新华学院迈向光明未来的必由之路!”广州新华学院董事长刘荣海表示。


建设“应用型人才就业、创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民办高校的高质量发展前提和基础是准确定位、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刘荣海指出,近年来,广州新华学院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为主线,以培养适应广东及大湾区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己任,以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主要抓手,依托原母体学校中山大学优势,顺利完成转设,获批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为广东高质量发展贡献“新华力量”。

刘荣海表示,接下来,广州新华学院将以更高站位主动融入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格局,积极把握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以及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等重大机遇,充分发挥民办高校办学机制相对灵活的优势,以落实“广东省民办教育规范办学和品牌建设达标计划”为主线,提升治理水平,加大办学投入,制定学校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据悉,学校将细化具体举措,夯实凸显高水平应用特色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持续做深做实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和科教融汇,着力推进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我们将全面推动学校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以‘敢为人先’的更大气魄、‘久久为功’的更实举措,开足马力,加快实现将广州新华学院建设成为‘应用型人才就业、创业特色鲜明’的国内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愿景,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和质量强国建设中,为广东高质量发展做出广州新华应有的更大贡献。”刘荣海说。

培养地方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坚持差异化发展,瞄准稀缺专业,培养地方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刘荣海表示,建校以来,新华学院坚持差异化发展、错位竞争,立足广州、东莞,聚焦广东省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布局并建设了一批符合学校应用型办学定位及区域急需的特色、稀缺专业。

例如,聚焦健康服务产业,先后开设了护理学、药学、医学影像、生物医学工程、听力与言语康复、康复治疗学、眼视光学、呼吸治疗等医药类专业及特色方向,培养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医疗卫生人才。其中,医学影像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听力与言语康复学、眼视光学等是广东省民办高校中唯一开设的专业。

刘荣海介绍说:“我们不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以学校省级特色重点培育学科‘医学技术’引领医药类专业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人无我有,人优我特’的医药类学科专业优势和特色日益鲜明,走在全国民办本科院校前列,为广东省及粤港澳大湾区该领域人才输送做出了积极贡献。”

据了解,该校“医学技术”学科近期以“优秀”等级通过了省教育厅的结项。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和质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历年招生均是一次性高分满档,如:2022年眼视光专业在省内招生第一志愿报考平均上线率高达411%。这些极具竞争力的医药类专业毕业生踏实肯干、基础理论扎实、专业能力突出,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毕业生供不应求,还未正式毕业便早早被省内各三甲医院、医疗机构“抢先预定”。

此外,该校以“新华逸仙班”为示范引领,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顺应普及化阶段卓越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为探索符合民办高校校情、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该校于2014年组建教育教学模式改革试验班——逸仙新华班。通过实施“基础培养、专业培养、个性化培养”三大培养计划,构建并实践了符合独立学院卓越应用型人才成长规律的课程体系;创立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1234”培养模式;探索个性化培养的“学分银行”教育管理模式,探索教育教学综合改革。

“新华逸仙班”育人成果获得2019年广东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在巩固“新华逸仙班”教改成果的基础上,学校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四新”建设理念为引领,将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通过重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学习评价方式,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四新”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的适应力和胜任力得到极大提升。该项目获得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重大课题立项,并以优秀等级通过了项目验收。

以“6+1”人才培养模式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如何培养?刘荣海认为,民办高校必须做深做实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制度,推进校企合作。为此,广州新华学院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合作理念,创新打造了“6+1”人才培养模式,赋能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6+1”模式即:校企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共同进行课堂教学、共建共享实验实训实习资源、共建科研创新平台、共同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共建共管产业学院,走出了一条“与区域产业共生,与行业企业共赢”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2年,该校新增健管-星创视光、粤嵌信息技术、智能财务三个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再获新绩。

同时,研学协同、课赛融通,凸显创新创意创客“三创”特色。该校创客实验室Fab Lab XH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联合实验室,也是广东省内首家高校Fab Lab,也是MIT FAB Academy(国际课程)的全球授课点。学校在此基础上成立了Fab Lab协同创新中心,旨在为融通各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起到辅助、引领和示范作用。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该中心在课程教学、科研项目、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和社会服务等方面,为学校协同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凸显了学校在创新、创意、创客教育中的特色。

近五万名专业人才为社会贡献“新华智慧”

“学校瞄准区域行业产业人才需求方向,社会服务能力卓有提升。”刘荣海说,新华学院以“学术强校”为引领,将科学研究视为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瞄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搭建科研平台,开展科学研究,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地方发展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

针对粤港澳大湾区高科技与经济高速发展的迫切需求,该校于2021年筹建了粤港澳应用数学中心东莞分中心,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医疗健康、智能制造等领域方向开展相关数学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并获得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委员会2021年粤港澳应用数学中心项目立项及50万元经费支持。

2022年,该校成功获批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科研项目立项和经费实现双增加,高质量论文发表质量数量实现双增长,科研成果含金量和转化价值实现双提升。此外,学校发挥在地优势,职普融合、育训并举,成功获得省人社厅批复的养老护理员、健康照护师、人工智能训练师、公共营养师等13个工种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资格,积极参与并承接东莞市政府新生代产业工人“圆梦计划”,先后完成近千人的技能型专业学历培养和技能培训。“学校社会服务能力增强的同时,也扩大了社会影响力。”刘荣海谈到,学校自2005年创办以来,立足穗莞两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社会培养并输送了近五万名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他们正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以不同方式贡献着“新华智慧”和“新华力量”。

经过十八年的发展,该校办学质量得到社会普遍认可。2022年,学校历史类投档线位居全省同类院校第二名,物理类投档线位居全省同类院校第三名;毕业生升学考公、创业就业成果显著,毕业去向落实率达90.52%;学生学科竞赛喜报连连,共获奖项116项,其中国赛55项、省赛61项;学校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跃上新台阶,位列武书连中国同类院校综合实力排行榜第19位、广东省第2位,位列中国同类院校综合实力总排名第27位、广东省第4位。

编辑:邓豪杰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