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 大未来 丨在粤港澳大湾区,这群人正努力让粤剧火起来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莫谨榕 实习生 苏璇
图/视频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杨奇
浓妆淡抹总相宜,粤韵飘扬歌台间。
在充满岭南韵味的广州荔湾永庆坊传统民居建筑群间,藏着一间粤剧艺术博物馆。4月19日,“大湾区、大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粤剧曲艺交流活动暨全球微粤曲大赛第三届作品创作赛启动仪式”在粤剧艺术博物馆举行。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粤剧曲艺名家们共聚一堂,分享他们在粤剧传承和创新上的探索。
粤剧,早期称广东大戏,是流行于广东、广西、香港和澳门,并传播到东南亚、美洲、大洋洲、欧洲等华人、华侨聚居之地的地方戏曲剧种。2009年,经粤、港、澳三地联合申报,粤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东粤剧促进会会长、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倪惠英从艺超过50年,近年来,她全身心投入到《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的整理编纂工作中。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作为一项重大文化工程,这部粤剧典籍被称为“传承活态艺术遗产的文化壮举”,目前已经出版第一卷《唱念卷》,编纂团队都是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多地的粤剧工作者。
“粤剧,在数百年来一直是我们粤港澳三地人一种共通的最具代表的文化生活,在粤剧曲艺中我们粤港澳是不分彼此的。”倪惠英表示,粤港澳三地在粤剧方面的交流十分频繁,每年各剧团都会在三地巡演,近年来三地艺术家还共同进行粤剧创作。香港也开班了许多粤剧少儿培训班,香港青少年对粤剧传承也有浓厚兴趣。“可以说,粤港澳共荣共生,粤剧是我们三地人共同的精神家园。”
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东省曲艺家协会主席、中国舞台艺术最高奖“文华奖”获得者梁玉嵘,作为星腔第四代传人,她分享了自己主演的粤曲音乐剧《小明星》的创新尝试之路。
该剧是粤港合作重点剧目,凝聚粤港两地艺术家的许多心血。梁玉嵘介绍,计划将这部粤曲音乐剧带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进行巡演,“《小明星》从台前到幕后,是粤港两地的深度合作,有别于一般交流。我希望通过音乐剧这种‘接地气’的演出方式,让更多年轻人喜欢粤曲,从而推动粤曲不断创新,成为普通老百姓都喜爱的雅俗共赏的一种高雅艺术”。
广州市文联副主席、广州市戏剧家协会主席、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欧凯明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同根同源、传承粤韵瑰宝是他的使命和责任:“剧团每年多次到粤港澳大湾区各地演出,受到各地群众的欢迎。粤剧《秦王孟姜》更由香港粤剧编剧执笔,广州红豆粤剧团全力打造,这是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一次深度的‘大湾区合作’范例。”近年,他十分关注创作排演本土题材,还走进华南理工大学、澳门大学等高校开展戏曲艺术讲座,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
新闻加点料:粤剧艺术博物馆以保护、传承、弘扬粤剧艺术为主旨,2016年6月9日对外开放。博物馆总用地面积1.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7万平方米,沿荔枝湾涌三期分为南北两岸,建筑形制为岭南园林风格的仿古建筑群,其中南岸为基本陈列展厅、主题展厅、剧场和园林景区,北岸为粤剧艺术的传承与保护等配套区域。2017年荣获我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的最高荣誉奖“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