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行与澳门 共同唤醒“世界记忆”

来源:金羊网 作者:谭铮 李焕坤 发表时间:2021-04-20 07:15
金羊网  作者:谭铮 李焕坤  2021-04-20
西风东渐,东风西传……东西方文明因为十三行在澳门交汇,构成了清代以来一幅动人的历史画卷,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1845年澳门圣保禄教堂遗迹 主办方供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谭铮 李焕坤

“十三行与世界的关联,不仅仅在于贸易。它是东西半球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科技、语言、艺术、法律等领域首次全方位交融的地方。这次在澳门举办展览,也是希望通过粤港澳大湾区这一窗口,通过澳门,把岭南文化的根脉,把十三行与世界重新连接起来。”4月20日,“海上丝绸·双城忆——清代广州十三行之广州与澳门印迹”图片展暨学术研讨会(以下简称“十三行与澳门图片展”)在澳门城市大学举行。广州十三行博物馆策展人、十三行与澳门图片展艺术总监李黎在讲述此次展览的初衷时,表达了对十三行通过澳门再次向世界“启航”的无限期待。

澳门,是十三行时期粤海关下的一个大关口,是外国商船进入中国南方海岸的第一站。两百多年前,来自各国的商人经过澳门与广州十三行的行商们进行交易,订制心爱的瓷器、丝绸、通草画等物品;两百多年后,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带着这些物品的“证件照”来到澳门,再次勾连起十三行与世界的记忆。

澳门南湾景色。南湾原为澳门半岛的一处海湾,昔日为上船停泊之处 主办方供图

相连 十三行博物馆踏出南粤的第一步

当谈起此次图片展为何选择在澳门举办时,李黎向记者感慨道:“这是广州十三行博物馆自2016年建成后,首次走出南粤大地,首站选择澳门也是因为澳门与广东、与十三行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了解,唐代的“广州通海夷道”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叫法。这条海上航道,从广州、澳门经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欧洲,途经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

16至19世纪中前叶,澳门隶属广州府香山县。1553年,葡萄牙人进入和租居澳门之后,很快开辟了广州—澳门—果阿—里斯本、广州—澳门—纽约、广州—澳门—俄罗斯、广州—澳门—澳大利亚等八条国际贸易航线。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早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人纷纷来到澳门进入广州贸易经商,澳门逐渐成为广州的外港。

1685年,康熙皇帝实行“开海贸易”政策,在东南沿海设立粤、闽、江、浙四大海关,作为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行政机构。粤海关地位重要,专设监督一人。“清政府于1684年在澳门设立粤海关澳门监督行廨(官署)。澳门作为粤海关的五大征税总口之一,每年由将军衙选派旗员防御一名前往监督、稽查洋船进出澳门。《粤海关志》中记载,‘各国夷船进口出口货物,以澳门为夷人聚集重地,稽查进澳夷船往回贸易……’。”广州大学十三行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元林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时介绍。

“无论是远至唐代,还是18世纪-19世纪十三行成为中国唯一的对欧美通商特区时期,所有欧美商船想要和中国交易,进入中国南方的第一站就是澳门,所以展览的首站选在澳门非常有意义。”在李黎看来,由于十三行与澳门在历史上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且澳门与广东地域相连,语言上同声同气,十三行博物馆走出南粤的第一站,非澳门莫属。

相融 东西方文明在澳门构成动人画卷

十三行这段历史对澳门来说意味着什么?

据了解,每年春夏之交,西南季风吹起时,欧美商船经过数月航行抵达东方。在澳门登记后,通过指定的航道,来到广州黄埔港。船员不得随意上岸,大班、船长在粤海关完成登记后,可乘舢板前往广州城外的十三行商馆暂居到贸易季节结束。当贸易季结束,洋商可以选择回到自己的国家或是到澳门过冬。“澳门可以说是当时广州的‘外港’,为洋商提供‘住冬服务’。从现在来看,就是服务业。”暨南大学澳门研究院院长、教授叶农指出,“澳门现在服务业为什么那么发达?其实它是有基础的。”

因为十三行而留在澳门的客商,除了在某种程度上催生了澳门的服务业发展外,还在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造成了影响。叶农举例说,葡萄牙语中的“婢女”一词采用了广州话中的“妹仔”的发音与意思,“这个词,成为了葡语中的外来词。这就是粤语对葡语的影响。而广州话中的‘冷衫’(意为“毛衣”)则来源于葡语。语言交流非常丰富。”

叶农还告诉记者,商贸的交流,还为澳门带来了多样的体育运动。“澳门的体育分两种,一种是骑士体育,由葡萄牙人带来的。”叶农说,“到了18世纪,英国对华贸易占据主要地位。往来频繁的英国商人,又为澳门输入了‘绅士体育’,桌球、网球、赛马等运动进入了澳门。这些影响也持续到了今天。”

西风东渐,东风西传……东西方文明因为十三行在澳门交汇,构成了清代以来一幅动人的历史画卷,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承 十三行是世界共同的记忆

2016年11月2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记忆项目(MoW)的教育和研究分委会在澳门城市大学设立了全球首个世界记忆学术中心。该中心的设立旨在推动历史遗产,尤其是文献史料方面的研究与教育的工作,未来将进一步加强与大湾区合作,以及推动大学与国际的联系。

澳门文献信息学会理事长杨开荆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时提到,“世界记忆工程”分为三个级别,包括国际级、地区级、国家级。她说:“从1997年第一份文献正式列入国际级名录始,全世界已有多个国家的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收编的是符合世界意义入选标准的文献遗产,中国有十三项位列其中。”

据杨开荆介绍,随着澳门记忆工程的推行,进一步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相关的合作和交流活动不断扩大。世界记忆工程设有教育与研究分委会,澳门与之合作包括在大学开展相关课程时引入世界记忆工程的理念。

对于十三行着手准备申请世界记忆工程,杨开荆说:“广州与澳门一直联系密切,十三行保留了丰富的文献遗产,在文化、教育等领域交往殊深,各地也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包括世界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遗产等等。因此,大湾区通过合作参与UNESCO的世界记忆项目,以澳门世界记忆学术中心为平台,建立有效的机制,发掘各自的特色,共享历史文化资料,对加强彼此的了解以及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十三行与澳门因历史而相遇,更因未来而紧密相连。

出 品 人:杨汉卿 刘海陵 林海利

总 策 划:李 黎 林洁

执行统筹:李焕坤 谭铮

编辑: 正龙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