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党与中国之治】理想信念引领中国共产党铸就百年辉煌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人民大学当代政党研究平台研究员 汪亭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他还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可以说,矢志不渝的理想、坚如磐石的信念,始终贯穿在党的奋斗历程中,指引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胜利,引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012年11月29日,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创造性地提出“中国梦”这一重要概念、重要思想,指明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也是最为艰巨、最具挑战性的使命任务,一代又一代先进分子和中国人民为之牺牲奋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不断迈上新台阶,人民生活总体实现由温饱达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论断,并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和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过去成就的基础上,制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以更为清晰的姿态呈现出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更加坚定了中国人民实现伟大梦想的信心。
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成功,就越困难、越关键,越要咬紧牙关、坚忍向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圆满完成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雄心夙愿,不是靠敲锣打鼓、喊喊口号、热闹一阵子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锐意进取,需要我们时刻保持“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政治清醒,始终发扬“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干劲韧劲,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顽强意志迎接挑战,不达目的不罢休。尤其需要我们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行为和活动受自身的意识和观念支配,意识和观念是指导人类实践和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因此在强调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时,马克思主义并不否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的反作用,并不否认精神力量在改造客观世界中的巨大作用,并因此把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视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理想信念始终牵引并决定中国社会前进方向。正因为中国革命的前途是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不是在中国搞资本主义,因此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需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后及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使命。正因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前途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因此,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都需要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同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必胜信念。理想信念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他们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了心中的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舍生忘死、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由此涌现出一大批革命先烈、英雄模范,形成了伟大的革命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凝聚成一代一代传承赓续的精神血脉。
新时代坚定理想信念,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仰,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基础之上,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崇高价值的基础之上。”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其坚定的人民立场、强大的真理威力、鲜明的实践导向、开放的理论品格,实现了人民性与科学性、实践性与发展性的高度统一,彰显了真理的力量、道义的力量、实践的力量、人民的力量,从而在与各种思想、主义的比较斗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指导中国社会变革发展的重要思想和行动指南。我们要俯下身子、静下心来学习马克思主义,踏踏实实地学,持之以恒地学,原汁原味地学,联系实际学,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把学习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追求,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马克思主义只有与中国社会发展相结合才能发挥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际结合并加以运用发展的产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当前,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党的最新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好、维护好、发展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要弘扬中国精神,践行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壮阔实践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在探索传承中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彼此融通、交相辉映、共同发展,一起构筑起极具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历史、文化和实践的积淀中凝铸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中国价值,为汇聚亿万中国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力量,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持。我们要培育和倡导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激励人们自觉把个人奋斗同国家需要、民族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培养造就一批又一批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发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来抓,践行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要把全体14亿中国人民的意志和创造凝聚起来,形成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磅礴力量。
要以党的百年华诞为契机,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对党史学习教育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普及党史知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同时,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以历史、事实和党的重要决议精神为根据,旗帜鲜明地批判抵制歪曲丑化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成就、抹黑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政治观、价值观,正确分析和科学评价党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激浊扬清,正本清源,以正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