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春在战位美丽绽放——记“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南部战区某部高级工程师乔莎莎

来源:金羊网 作者:董柳、周启青、李淋杰 发表时间:2021-08-04 06:54
金羊网  作者:董柳、周启青、李淋杰  2021-08-04
乔莎莎坚信,在逐梦强军、奔向一流的新时代,每个人的青春都有无限可能,每个人都能用青春和智慧创造无限精彩!

乔莎莎与团队进行军事训练 解放军报记者 栾铖 摄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董柳 通讯员 周启青 李淋杰

“通过对502个‘敌’目标进行价值分析和大数据仿真推演,建议对3号、27号、114号、302号4个目标优先打击!”盛夏时节,岭南军营,作战会上,一名英姿飒爽的女军官手持激光笔,神情自若地对着荧屏上的巨幅敌情图直抒己见。这名女军官,就是南部战区某部高级工程师乔莎莎。

乔莎莎因全身心谋战务战、硕果累累而誉满全军,跻身我军联合作战某领域的“领头雁”,先后取得联合作战重大攻关成果30余项,多项填补我军相关领域空白;探索形成联合作战战法训法创新成果26项,研发专业系统软件10余套,在全军联合作战相关领域率先建起3个实验室,有力支撑了联合作战筹划指挥。一位将军评价她:任务面前是猛将、工作面前是干将、课题面前是工匠。

“我就想当一名从事作战的军人”

乔莎莎出生在湘北一个军人家庭,外公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父亲是名海防军人。从孩提时起,乔莎莎就常听外公讲他在四野当侦察排长时,肚子上3个弹孔的来历。

两代从军、全家党员的家风熏陶,使乔莎莎从军报国的信念坚如磐石。高三时,乔莎莎光荣入党,毕业后如愿考上了国防科技大学。

那是上世纪90年代末,社会上流行“出国热”“下海潮”,但乔莎莎毫不犹豫地选择携笔从戎。她对外公说:“等我到了部队,一定好好学习,将来让侦察兵既打胜仗又少受伤。”稚气未脱的话语,听得外公老泪纵横。

2016年2月1日,战区成立。当南部战区面向全军选调联合作战人才时,乔莎莎第一时间报了名。此前,她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在某领域大胆创新,获得4项国家专利、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已小有名气。

这些年,乔莎莎身边不少战友转业进入广州市公务员队伍,工资待遇翻倍且工作压力小。有人听说她要到战区“自讨苦吃”,很不理解,劝她:别人朝着安逸奔,你又何必偏向“苦山”行?选调考核时,面对考官的连连追问,乔莎莎的回答斩钉截铁——

“作为一名女同志,为什么放弃舒适、选择艰苦?”

“我喜欢!”

“新岗位一切从零开始……”

“我做好了思想准备!”

“如果去了,没有给你安排职务……”

“我就想当一名从事作战的军人!”

2016年6月,乔莎莎如愿成为南部战区某部一名工程师。她兴奋得彻夜难眠,在本子上写下了自己最喜欢的诗句以明志:一个人的梦想有多大,大到可抵苍穹;一个人的梦想有多久,久到可以穿越一生。

“我的转型有些晚,但很庆幸赶上了这个时代。”乔莎莎说,她就想一辈子干一件事情:务打仗谋打赢!

乔莎莎(左二)带领团队在野外勘探 解放军报记者 栾铖 摄

“平时敢为人先,战时才能不落敌后”

这是我军联合作战的新兴领域,几乎从零起步,充满挑战。

“路都是人走出来的,没有路可以闯出一条路来。”乔莎莎主动请缨参加战区作战课题研究攻关,向我军联合作战的陌生领域发起了冲击。刚开始时,她领衔的团队就两三个人,硬件设施简陋,研究资料也不多。

“事在人为,如果不去突破,我们就会永远困在‘井里’。”乔莎莎鼓励大家。

没有研究方向,乔莎莎带着团队来到部队,登战车、访军舰、上战机,深入一线问计官兵。这些年,她的“朋友圈”不断壮大,从陆军合成旅指挥员到海军舰艇长、空军飞行员,大家在训练中遇到难题,都乐意和乔莎莎探讨交流。

缺系统工具,乔莎莎积极争取军委机关支持,与军内外十多家科研院所联手研发。经过近5年艰苦努力,乔莎莎所在团队在全军联合作战相关领域率先建起3个实验室,研发各类专业系统软件10余套,有的还在全军推广使用。

随着研究的深入,乔莎莎变得“不安分”起来。她提出,传统的工作模式,无法有效支撑战区体制下联合作战,必须嵌入作战筹划才能更好发挥作用。

乔莎莎带着大家一边与作战筹划要素捆绑研究流程,一边学习外军作战条令,潜心钻研自身在联合作战筹划和实施各阶段的支撑作用,渐渐对运行流程机理有了清晰的认识,开创性提出“一细则五规范”“五步法”等机制方法,得到全军本领域普遍认可。

创新思路被战区推行,并获军委机关肯定。一次,乔莎莎去军委机关汇报工作,军委机关领导给予充分肯定:思路很正确,工作也很细致,走在了全军前列。

“平时敢为人先,战时才能不落敌后!”她说。

5年多来,乔莎莎先后赴军委机关、其他战区、任务部队和院校介绍作战问题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30多次,受到普遍赞誉。

“搞联合作战需要科学家精神”

在乔莎莎的语录中,有这么两句:“枪响之前,问题必须归零!”“搞联合作战需要科学家精神。”

一次演习作战研究会上,指挥员突然问询:“如果对蓝军实施封锁,他们最长能坚持多久?”现场一片寂静。

乔莎莎决心拉直这个问号。刚开始,大家都觉得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蓝军一个补给站每次能补充多少物资?补充哪些物资?物资储备是多少?每天消耗多少……这些基本问题都不清楚,怎么算?”她说,如果都有现成的数据,那还要我们干什么?

乔莎莎带着大家一头扎进资料筐里“淘宝”,从海量数据和蛛丝马迹中,对蓝军自持力进行提炼分析。经过2个多月的努力,最终拿出了“图表+数据”的研究报告。

机关看后惊讶地发现,每个阵地能存多少水、油、主副食和武器弹药,每天主战装备消耗多少油,每天人员消耗多少主副食,最长能持续多少天,都精确到了个位数。一位战区领导感慨地说,把任务交给乔莎莎,她会给你十倍的惊喜。

结构力学、材料力学,蒙特卡罗法、网络分析法……在乔莎莎所在部队采访中,记者经常听到这样的专业术语。这是一组以科学精神研究“打仗学科”的科学数字:一项作战研究课题,平均搜集、消化信息资料数十万字;一份火力打击方案,涉及多个军兵种,涵盖多种武器弹药,涉猎计算机编程、运筹学、爆炸力学、测绘学和外军作战理论研究等多个专业学科,以及熵权法、有限元法、层次分析法等多种算法……

计算精确度也十分苛刻。记者翻阅作战方案看到:一栋房子哪根梁柱最脆弱?建筑物用的是什么标号的水泥……都要算出个所以然来。有的战友开玩笑说,我们算天算地算万物,乔高工把我们逼成了“科学家”。

“到听得见枪炮声的地方去”

去年早春时节,某训练场,春寒料峭。一名身材纤瘦的女军官顶着寒雨,深一脚浅一脚地跋涉在荆棘丛生的泥泞地里……

那次,她作为战区联合训练组成员,负责训练场模拟靶标构设。为了让部队尽快投入训练,乔莎莎一下飞机便赶往训练场校验模拟靶标。就在她到达训练场时,雨势突然变大,瓢泼大雨打得地面噼啪作响。陪同的部队领导见她一名女同志,穿着单薄,又没带雨具,建议改天再看。

“备战打仗的事,一刻也耽搁不起。”最终,她冒雨将40多个星罗棋布在上百亩山地的靶标,逐一进行踏勘校验了一遍。一路走下来,她全身浇透。

“3号靶标方位不准确,11号大小不符合比例……”与部队交换意见时,乔莎莎把每一个不符合要求的靶标都一一点了出来。

“打仗来不得半点虚的,否则上了战场就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她说。

一天训练结束后,一名战士找到乔莎莎,交给她一张手绘地图。这是战士们根据乔莎莎提供的数据资料手工绘制的,他们已经把任务目标牢牢记在脑子里了。临走时,那名战士神情坚定地对她说:“我们觉得你去过战场,按你提供的数据去准备,打起仗来我们放心!”

“到任务一线去,到听得见枪炮声的地方去!”乔莎莎说,只有这样,心里才踏实。

乔莎莎常说:“要想走得快,就一个人走;要想走得远,就一群人走。”这几年,她以密集的课题任务为“磨刀石”,领着团队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培养了一批研究打仗的“活字典”“专门家”,24人成长为本专业领域核心骨干,5人入选战区骨干人才库。

“为打胜仗带出更多会打仗的人。”乔莎莎坚信,在逐梦强军、奔向一流的新时代,每个人的青春都有无限可能,每个人都能用青春和智慧创造无限精彩!

编辑:正龙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