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下的武汉78天丨城已初曦,共赴春约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汤铭明 发表时间:2021-08-16 11:02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汤铭明  2021-08-16
78个日夜、1800多个小时,来时风霜雨雪,别时春暖花开

文/图 羊城晚报特派武汉记者 汤铭明

△羊城晚报4月10日A8-A9跨版

汉口江滩边,76岁的吴伯终于摘下口罩,像往日一样静静地看着波光潋滟的长江水,“我永远会记住那些让我们摘下口罩的人。”

△家住长江边的吴伯出来透气,这是武汉“封城”后,他第一次看到江边的黄昏落日。

那些为武汉拼过命的医护人员,4月10日全部和这座城市告别,返回家乡。78个日夜、1800多个小时,来时风霜雨雪,分别时已春暖花开。

△4月8日,武汉“解封”首日,在家待了两个月的黄女士在东湖边呼吸新鲜空气。

冰冷

90岁的潘胜出(化名)老人怎么也没想到,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断了他在黄鹤楼下的平静生活。

△2月28日晚,被封闭的得胜桥老街失去了往日的喧哗,一位老伯在路边遛狗。

历史会永远记住2020年1月23日。昼夜不息的长江上,江水裹挟着一长串火车鸣笛声奔腾着。居民楼上空飞过的白鸽,那哨音与江汉关的钟声呼应,提示着城市的动静。空荡荡的长江大桥,不时呼啸而过的救护车,总让人心头一震。

△4月1日,武汉长江大桥下,一位市民游泳后上岸。

△3月1日,武汉东湖栈桥,一位市民在栈桥上自拍。

△3月28日,武汉住宅区的上空飞过一群白鸽。

△2月7日晚,武汉市中心医院的大门前,不少市民通过快递小哥为李文亮医生送来鲜花表达哀思。当天凌晨2时58分,李文亮医生因感染新冠肺炎不幸离世。

△2月3日,武汉市汉口医院,发热门诊人满为患,患者不得不在自家车内打点滴。

△2月2日,武汉市汉口医院发热门诊,患者挤满了整个大厅。

△3月7日凌晨,武汉协和医院门口,等待亲属诊断消息的刘师傅一家人累得在车内睡着了。小区实行封闭管理后,出入都有严格的审核手续,为了避免麻烦,他们选择在车内吃住。

△2月4日,武汉长江大桥桥底,一位买完菜的老人在江边驻足许久。

△2月1日,武汉香港路,一位穿着睡衣的女士牵着狗出门买菜。

△4月3日,武汉吉庆街雕塑旁,一位身着防护服的路人在吃热干面。

△武汉动物园内,游船静静地停在湖心中央。

△武汉动物园内,丹顶鹤在林中独自踱步。

城市进出通道封锁,住宅小区打围封控——“重症”武汉,从这一天开始,仿佛进入隔离病房。

△“封城”后的武汉动车基地,动车组依次排开。

△2月6日,“封城”后的武汉江城大道立交鲜有车辆经过。

△2月19日,雷神山医院,穿着防护服的建设者追赶工期,与生命赛跑。

△2月10日,武汉香港路上的一座雕塑被戴上了口罩。

坚韧

喧嚣被病毒藏了起来。

△3月4日,武汉马场路上,长长的隔离围栏将小区的出入口封堵。

“今天到处串门,明天肺炎上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标语,时刻警醒着每一个人。社区巷口的广播里,不停地循环播放着防疫须知。

△2月20日,社区大门上写着“小区封闭,谢绝来访”的字样。

2月11日凌晨,武汉所有住宅小区实行封闭管理。几乎一夜之间,小区门口拉起了警戒线。几天后,一排排颜色各异的人工围栏、共享单车搭成的临时路障,让“硬隔离”成为新的城市景观。

△3月16日,汉正街附近的小区,共享单车被堆成临时路障以阻止行人出入。

△3月17日,武汉民主路,黄鹤楼下的社区围栏内,一位街坊向外张望。疫情发生以来,许多居民已两个月没出过家门。

那天之后,围栏内外,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人们想方设法适应围栏切段的生活:外卖小哥站在电动车上,趴着围栏用力张望;街坊用长长地绳索将快递吊起;修手机的年轻人透过围栏扫二维码付款……

△3月28日,武汉江汉四路,一位街坊用绳索拉拽送来的快递。

△3月9日,武汉黄陂街,外卖小哥透过小区的隔离板领取商家的外卖订单。

△3月19日,武汉胭脂路,一位刚遛完狗的街坊正悄悄地通过围栏进入社区。当天起,武汉市允许无疫情小区居民分批、分时段、分楼栋,在小区内进行活动。

△4月8日,武汉西马路,一位店铺老板娘在围栏中跳舞。

这些红黄蓝绿的围栏缝隙里,是一张张武汉人坚韧的面孔。

△4月5日,武汉汉正街附近被挡板封闭的小区里,一位做服装批发生意的伙计正回家运货,准备开张营业。

△3月18日,武汉六渡桥远东巷,居民们在自家楼下打羽毛球锻炼身体。

△3月18日,武汉民主二街,居民们在封闭的小区内散步。

△3月18日,武汉民主一街, 一位身着睡衣的街坊在小区隔离板前驻足。

时间和病毒在赛跑,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社区居民、下沉党员干部、志愿者…..这些生命的摆渡者,穿越支离破碎的至暗时刻,帮助人们重新建立连接。

△3月14日,武汉瑞祥路路口,49岁的志愿者司机陈先生将湿透的防护服放在阳光下晾晒。疫情发生以来,陈先生每天接送医务人员上下班,他一天的工作时间长达十多个小时。

 “在社区,我们是医生,是采购员,是心理咨询师”,面对巨大的社区工作压力,东西湖区长墩堤社区宋兰娟从未想过退缩。

△3月10日,武汉东西湖区径河街长墩堤社区用公交车为居民运送700份蔬菜。武汉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后,采取微信群下单、社区统一团购的方式,保证居民日常饮食。

△3月12日,武汉二七街道联合社区门口,社区工作人员正在分发团购的蔬菜。该社区每隔5天会为居民统一采购生活物资。

武汉的烟火气被暂时隐藏在每一个居家隔离的厨房里,也被隐藏在大大小小的方舱医院里、康复隔离点中。

△2月25日,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确诊的轻症患者在这里接受隔离治疗。

△3月25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康复驿站,来自湖北省中医院的刘芙蓉医生带领11栋隔离区的康复隔离人员做八段锦。

△3月8日,滞留在武汉40多天的丈夫徐超和妻儿,被收留在香港路上一间不到十平米的天台棚屋里。

前进四路的街坊浦姨研究起了蛋糕的N种做法,“忙活了大半辈子,这次算是真正回归生活了”。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内,患者们在这里谈病情、拉家常、下棋、跳舞……3月27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康复驿站,最后99名治愈患者结束隔离观察,在细雨中踏上了归家路途,临别的前一夜,他们在空旷的楼道里,亮起手机,用爱点赞医务人员。

△2月8日,夜幕降临时的万家灯火。自1月23日武汉关闭离汉通道以来,近千万市民在城内坚守。

复苏

这个冬天太过漫长,这个春天来之不易。4月8日,武汉城门重启,迎来春色。

△4月6日,武汉汉口江滩,出门透气的市民将口罩挂在江边的树枝上,距武汉“解封”还有2天。

△3月14日,武汉长江大桥,一位市民摘下口罩呼吸新鲜空气。

△4月8日,武汉轮渡恢复运营首日,市民可以乘坐轮渡通勤。

△3月28日,武汉地铁2号线内,为了确认乘客所在车厢,精准追溯同乘人员,乘客进入车厢后还要扫描“车厢码”。时隔65天,武汉地铁6条线路开始恢复运营。

△3月29日,武汉汉口火车站,大批回城复工的旅客准备出站。3月28日起,在关闭离汉通道65天后,武汉铁路客站陆续迎来抵达乘客。

△3月31日,武汉江汉路步行街,一位消毒人员为准备开张的服装店进行消杀。

△3月30日,武商广场附近的一家超市门前,前来购物的市民排起了长队,每人间隔1.5米左右。当天起,武商广场、中商广场、楚河汉街等部分商业体开始恢复营业。

△3月24日,武汉东风本田二厂,复工的总装车间流水线上,工人们正在吃午餐,每人间隔1.5米。

傍晚的江滩,远处高楼,霓虹闪烁。江边散步的情侣、玩滑板的少年、健身的大叔……在家待了60多天的摄影师小刘终于回到了这片他最爱的打卡地,他说“最美的,不是照片滤镜下的武汉,是眼前这个生动而真实的武汉!”

△3月25日,武汉汉口江滩公园,两位穿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在江边小憩。3月24日起,汉口江滩重新开放,市民可以到江边放松。

得胜桥老街街口的热干面店铺送起了外卖。杨姐戴着口罩,领着伙伴们跳起了广场舞,她说“我要把攒了两个月的舞步,全都跳回来!”张姨经营了十多年卤肉小店重新开张,街巷里远远飘来阵阵卤牛肉的香味。或许,经历过苦难和抗争,才能重新体会到市井生活的坚韧。

△3月30日,武汉得胜桥社区,晚饭后街坊们跳起了广场舞。

△4月2日,武汉黄兴路路口,一家小卖部的老板在屋内练起拳击。

△3月4日,武汉海寿里社区,街坊正在晾晒衣物。

△4月1日,胭脂路社区内,一名网约理发师在为街坊剪发。受疫情影响,社区居民近两个月都无法出门理发。

△4月5日,武汉汉正街服装批发市场,一位商铺老板从隔板中探出头来张望。

△4月8日,武汉“解封”首日,西马路上的一家小吃店卖起了热干面。

△4月8日,武汉“解封”首日,一位戴着口罩的市民在解放大道上的银行等待业务办理。

尼采说,每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还好,那些不能起舞的日子,很快就会过去。期待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可以摘下口罩,认真地笑,认真地哭。认真地爱。

△4月6日,武汉汉口江滩,一对父子行走在江边准备钓鱼。

云开雾散,繁华依旧。武汉,这座依水而生的城市,依旧会如滚滚江水般生生不息。

潘胜出的那顿四世同堂、儿孙促膝的年夜饭,等了两个多月,终是吃上了。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魏礼园

编辑:魏礼园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