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强省,旅读广东】“岭南模式”打通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黄宙辉 发表时间:2021-08-19 20:22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黄宙辉  2021-08-19
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就在“家门口”

文/羊城晚报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粤文旅宣

2021年4月13日,《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简报(第12期)》刊发了《广东高标准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章,对广东公共文化工作进行了重点推介——

广东围绕建设更高水平的文化强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中心下移、共建共享,加强重大文化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构建标准化、均等化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人民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2021年8月19日羊城晚报A13版

近年来,广东公共文化建设通过“补短”和“提质”,但求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让更多广东人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广州图书馆是广州的文化地标 羊城晚报记者 邓勃 摄

比如韶关市浈江区博物馆、湛江市麻章区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建成,当地老百姓在“家门口”便可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佛山市与当地知名民宿合作共建“旅图·晓读夜宿”民宿图书馆项目,展示了当地传统文化,实现“诗和远方”有效结合,成为广东旅游亮丽的文化风景;

广东省2019年度公共图书馆纸质文献总藏量达到10543(万册件),居全国第一……

 划重点 

硬件:高水平打造标志性文化设施

解决全省城乡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补齐欠发达地区公共文化设施短板,织密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是近年来广东公共文化工作的重点之一。

2018年初,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式启动实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攻坚做强工程,推进县级以上“三馆”全覆盖和达标升级工作。三年来,该厅通过资金扶持、调研督导、建立台账等方式,推进全省县级以上未建、未达标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博物馆建设进度,填补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空白点,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

其中,为了扶持推动全省尤其是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加快建设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广东投入了大手笔——2020年,分配中央、省级财政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资金11237万元人民币,攻坚做强工程、图书馆文化馆补助资金6560万元人民币,将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攻坚做强工程,列入广东“补齐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短板”任务清单。

广东“三馆合一”项目效果图 (资料图片)

2019-2020年,共安排补助博物馆“补短板”攻坚做强工程项目21个,补助资金1800万元人民币;同时,中央、省财政每年分别下达广东10200万元、1459万元人民币,用于补助博物馆、纪念馆实现免费开放。

2020年下达补齐人均公共文化支出短板资金9.7亿元人民币。制定实施提升广东省革命老区和原中央苏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三年行动方案,建设补助标准为其他地区的两倍。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广东要高水平打造一批体现广东特色、中国风范、国际水平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在2021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上,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汪一洋介绍,总建设面积为14.45万平方米的新的广东美术馆、非遗展示馆、文学馆“三馆合一”省级文化工程已开工建设;广州市正加快建设广州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一批新馆;深圳市加紧推进“新十大文化设施”建设。

软件:提升服务效能,强化精准供给

在硬件上补强的同时,广东公共文化工作还从软件上提升,让群众的公共文化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近年来,广东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抓手,推进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中山市作为国家级试点,整合各类文化资源,以“小平台”承载“大服务”,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向群众提供精准服务。

广东创新建设的“标识统一化、设施标准化、资源共享化、管理信息化、服务体系化”的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已建成图书馆总馆111个(1285个分馆、4505个服务点),建成文化馆总馆112个(1252个分馆、5029个服务点),广大基层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更加丰富,途径更加便捷。

番禺区沙湾街文体服务中心 通讯员供图

此外,广东深化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完成两个国家级试点和6个省级试点建设。全省150多家公共文化机构还建立了理事会;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建成东莞市、深圳市福田区、佛山市等4个国家示范区及6个国家示范项目,建成12个省级示范区和26个省级示范项目。

提升服务效能,强化精准供给能力,是广东公共文化服务的一大亮点。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广东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在全国率先实现“三馆一站”免费开放。

其中,广州图书馆连续6年基础服务量居全国公共图书馆首位,跻身世界公共图书馆前列;

创新文化建设投入机制,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运营和管理,一批社会资本和民营企业家出资兴办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并向群众开放;

创新实施文化惠民提质工程,推动“送文化”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举办“书香岭南”全民阅读、“农村村晚”等系列活动,针对外来务工人员、残疾人等开展个性化服务;

突出群众主体地位,创新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全民阅读等;开展“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行动,建设省级公共文化数字资源总库,打造全省“一站式”综合性数字文化服务平台,线上服务不断拓展,有限实现公共文化精准供给。

 找亮点 

建成“岭南模式”新型阅读空间

粤书吧、佛山南海“读书驿站”、深圳“简阅书吧”、河源源城“槎城书吧”、韶关“风度书房”、中山书房、深圳盐田“智慧书房”……近年来,广东的新型阅读空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粤书吧”全省分布图

它们以舒适环境、智能服务、多元活动丰富用户的感受与体验,彻底改变了传统社区阅读空间“灰头土脸”的形象,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焕发生机与活力。截至2020年10月,广东省较为典型的新型阅读空间项目共计76个,共建设1900余家分馆/服务点。

受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委托,中山大学国家文化遗产与文化发展研究院程焕文教授课题组开展了广东省新型阅读空间发展专题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等方式,调查了解广东省新型阅读空间建设及发展情况。

该课题的成果《广东省新型阅读空间发展成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于2020年12月出炉。该《报告》显示,新型阅读空间建设的“岭南模式”日益成型,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便民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模式探索引领全国之先

《报告》指出,广东省新型阅读空间发展具有“起步早、发展快”,“布点多、成规模”,“全覆盖、多形态”,“高颜值、新服务”等特点。

课题组介绍,广东对于新型阅读空间的探索,最早可追及2003年佛山的“联合图书馆工程”,引领全国之先。

在2010年之后,广东各地不断推出新的阅读空间品牌,与专业机构、旅游景点、社区家庭等合作,探索出“图书馆/书店+咖啡”“图书馆/书店+智能服务”“图书馆/书店+景点”“图书馆+家庭”等阅读空间建设新模式,拓展阅读空间新的服务形态,助力公共文化服务全面开花。

广州华侨博物馆为羊城再添新名片 羊城晚报记者 宋金峪 摄

广东省新型阅读空间的建设大多建立在既有的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之上,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最为活跃的神经末梢,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全覆盖,惠及全民。

如中山书房、“共享阅读空间”、“图书馆之友”是中山市共享型纵横结构的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型阅读空间在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提供阅读服务的同时,保留社会力量的服务特性,融合多种服务形态,产生了如阅读(图书馆/书店)+咖啡、文创……等众多复合形式。这些“高颜值”的新型阅读空间,成为“网红打卡点”,不仅提供阅读服务,还能举办艺术赏析、非遗展示等多种活动,带来创新的服务体验。

公共文化建设凸显创新

制度铺路,科技赋能;两手相牵,三网共联;以文促旅,以旅载文;提升效能,点亮文化……《报告》总结出的广东省新型阅读空间建设经验,凸显广东公共文化建设的创新。

陈家祠堂代表着岭南建筑艺术 羊城晚报记者 邓勃 摄

课题组介绍,广东各地的新型阅读空间运用数字技术与智能技术,提高运营效率,丰富了读者阅读体验。如:“智能文化家+”配置朗读亭、智能书桌等智能设备;中山市“图书馆之友”引入“喜马拉雅有声图书馆”,增强用户的视听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省新型阅读空间多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合作共建,如粤书吧采用“图书馆+旅游经营单位”、邻里图书馆采用“图书馆+社区家庭”模式,吸引不同类型的社会力量参与到阅读空间的建设中,极大激发社会创造力,给阅读空间带来新的活力与生机。

 晒成绩 

粤公共图书馆纸质文献总藏量全国第一

广东在全国率先实施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2020年底,全省建成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5921个。

与此同时,全省建成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48个、文化馆144个、博物馆352个、美术馆136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619个。全省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实现省、市、县、镇、村五级全覆盖。

目前,广东省全省共建成新型公共文化空间2084家。其中,佛山市邻里图书馆1137家;书店系列类88家;其他类型859家。

读者正在逛书香节广州购书中心分会场 羊城晚报记者 黄宙辉 摄

截至2020年底,全省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新增建筑面积34.84万平方米;146个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含下属分馆)共有建筑面积279.69万平方米,同比2019年增长14.2%;每万人建筑面积128.27平方米,对标全国《“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中“每万人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110平方米的目标,全省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整体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广东省2019年度公共图书馆纸质文献总藏量达到10543(万册件),居全国第一。

到2020年,广东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总藏量达29961.6万册,其中含纸质文献11549.8万册;新增纸质文献藏量1006.8万册,纸质文献藏量同比2019年增长9.5%。2020年全省人均纸质文献新增藏量0.087册,即每100人有8.7册新增图书可供阅读。

 大事记 

1、实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攻坚做强工程

2018年初,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式启动实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攻坚做强工程,推进县级以上“三馆”全覆盖和达标升级工作。截至2020年12月底,最后一个汕尾市文化馆过渡馆已经建成开放。

2、“三馆合一”项目建设奠基

2019年12月,广东美术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广东文学馆“三馆合一”项目建设奠基活动在广州举行。

该项目选址广州市荔湾区白鹅潭,将建设成一个彰显广东特色、具有国际水平的重大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

3、“粤书吧”项目落地

“粤书吧”是全国首个由全省统筹,采取统一标识,通过嵌入方式,由旅游景区、酒店、民宿和旅游交通集散地等旅游经营单位进行混业经营,设立当地图书馆分馆或服务点的文旅融合创新形态的新型阅读空间。

2020年1月,南沙花园酒店“粤书吧”正式完工,成为“粤书吧”项目的首个落地工程,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粤书吧”项目是广东省文化和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典型产物。

4、吴桂春先生留言东莞图书馆事件

2020年6月,“湖北农民工”吴桂春先生因疫情回乡,临别前在东莞图书馆写下一段感人至深的留言。该事件引来了众多媒体报道和网友刷屏,微博累计的阅读总量超过了10亿次。

该事件让社会大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公共图书馆,还有公共图书馆所提供的人文关怀、社会教育和平等公益的公共文化服务,彰显了图书馆的社会价值。

5、全省公共数字文化项目建设推进

2020年共争取立项中央补助广东公共数字文化建设项目49个,获批国家补助资金1580万元人民币。其中,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提档升级、国家公共文化云对接暨广东省数字文化馆平台试点应用等项目均提前完成。

6、“粤读通”工程启动建设

2020年12月,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牵头启动了“粤读通”工程建设,最终目标旨在实现全省“一张网、一张卡”,消除现有图书馆数据资源孤岛,促进公共文化资源的共享与利用,推动省内图书馆服务一体化建设。2021年4月23日,“粤读通”在“粤省事”平台正式上线。

目前,已有广州、深圳、佛山等9个城市10家图书馆接入“粤读通”。


总策划/汪一洋 刘海陵 林海利
编委会主任/曾颖如 孙爱群 孙璇 胡泉
本期统筹/陈桥生 邓琼 李力
视觉统筹/侯恕望
版式设计/杜卉

编辑:黎存根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