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圈 代表委员围绕文化发展建言献策

来源:金羊网 作者:董柳 发表时间:2021-01-26 08:19
金羊网  作者:董柳  2021-01-26
到202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超过6%。为完成这幅远景图,省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铆足了履行职责、参政议政的...

今年的广东非遗晚会以网络视频直播方式展开,充满岭南韵味的非遗展演让观众感受到浓浓的新年气息 (资料图片)

未来五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百分之八,代表委员围绕文化发展建言献策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董柳

每个周末,广州图书馆、广东省博物馆里人头攒动。这里迎来送往,留下了一个个追求文化的身影。

“十三五”期间,广东文化事业费投入总量连续多年全国居首,广东省文化产业结构布局不断优化,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基本实现全省五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覆盖。

“‘十四五’时期,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8%,到202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超过6%。”《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以下简称“广东省‘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描摹了一张未来五年广东文化发展蓝图。

为完成这幅远景图,省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铆足了履行职责、参政议政的干劲:有的省人大代表建议将网络视听产业作为重点培育扶持产业,有的省人大代表建议加大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力度制定古驿道整体保护利用规划,有的省政协委员建议将广州“天河智谷”打造成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新业态“新高地”……

夜幕中的广东省博物馆流光溢彩 (资料图片)

“十三五”扫描

五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覆盖

“十三五”时期,广东在文化强省建设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扎实成效。针对广东外来人口多、群众文化需求多元、区域发展不均衡等“省情”,广东推动实施一批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公共文化有效供给能力明显提升。

“十三五”期间,广东省文化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结构布局不断优化,质量效益显著提升。统计部门核定的数据显示,2018年广东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5787.81亿元,比上年增长20.15%;增加值约占全国的1/7,连续17年居全国首位。截至2020年10月,广东省文化产业9大类146个行业门类齐全、产业链条完整,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装备生产、文化产品制造等产业规模领军全国。

广东省“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在回顾广东“十三五”取得的重要成就时写道:五年来,广东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省级重大标志性文化工程“三馆合一”(“三馆”指广东美术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和广东文学馆)项目正式开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湾区之声落户深圳,基本实现全省五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覆盖。便民利民的公共体育设施覆盖城乡,“15分钟健身圈”基本建成。

“十四五”目标

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8%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也有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这些都彰显出文化的重要意义。

今年的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工作安排”部分,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提升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努力塑造与广东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文化优势”。

未来五年怎么干?广东省“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给出了“目标图”:“十四五”时期,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8%,到202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超过6%。

这其中,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是一个着力点。广东省“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指出:未来五年广东要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优化提升文化产业链价值链;实施内容精品战略,培育原创内容精品;推进“版权兴业”工程,做强版权产业;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建设岭南文化大数据体系,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做优做强4K/8K影视、数字出版、网络视听、动漫游戏、数字文化装备制造等,前瞻布局智慧广电、智慧出版、电竞、直播短视频、云游戏、云音乐、云演艺等引领全国的战略性新兴文化产业;规范发展文化产业园区,推进区域文化产业带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圈。

此外,广东省“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到,要加快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十四五”时期,建成10个省级以上文化生态保护区;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表达,鼓励各类文化展示场所创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要推动岭南美术、广东音乐、粤剧等岭南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推出一批精品剧目,培育一批岭南文化品牌;依托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文化遗产日等,培育具有岭南特色的节日文化。

“坚持守方向、守立场、守根脉、守底线,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相互促进。”广东省“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明确了大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优势产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新业态集群,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省人大代表江明秦:

让网络视听“唱响”广东高质量发展之音

“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努力塑造与广东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文化优势。”1月24日,省人大代表江明秦用笔圈住了政府工作报告上的这句话。“放眼世界,经济发达的地区,文化也随之繁荣。”江明秦介绍,作为网络视听大省、强省,广东网络视听市场规模约占全国产值规模的40%。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广东的网络视听产业高质量创新性发展还面临政策扶持不足、人才缺乏等问题。对此,她建议将网络视听产业作为重点培育扶持产业,培育“网络视听+”新业态,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广东网络视听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近三年来,广东网络视听市场规模年均增长率都超过30%,2019年直接产值规模达1790.5亿元,上下游复合产业产值3829亿元,占2019年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的3.56%。”江明秦介绍,在新冠疫情催化下,网络视听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速。初步估算,2020年产业产值规模将达2500亿元。

“广东的网络视听产业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有着巨大的潜力。”她认为,广东拥有全国性的网络视听头部平台,其中网络音乐产值占全国份额近八成。同时,还有约十万家网络视听产业链条上的中小企业。如果善加培育引导,未来将有一批高成长性的独角兽企业诞生。

但与此同时,广东省网络视听产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也面临着产业发展引领扶持力度不够、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作不畅、产业协同发展水平有待提升、产业协同发展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江明秦表示:“与北京、上海等地相比,广东对网络视听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尤为缺乏,这制约了企业和产业创新发展。”

将网络视听产业纳入重点培育产业

今年,繁荣发展广东音乐、地方戏曲等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已被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不过,江明秦将目光放得更远。她建议,将网络视听产业作为重点培育产业,并提出了多条具体建议:

——加大网络视听发展资金支持力度。建议设立广东省网络视听发展专项财政资金,并支持网络视听行业成立广东省网络视听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支持具有技术创新性、高成长性的合规企业和项目孵化,以及青年人才培养、网络音视频投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大产业经济服务等领域。

——成立粤港澳大湾区网络视听产业协作联盟。支持粤港澳三地行业组织联合成立粤港澳大湾区网络视听产业协作联盟,汇聚优势资源,推动大湾区三地开展合作,提升大湾区网络视听产业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

——大力推进中国(广东)网络视听产业园区建设。支持高标准建设2到3个广东省“5G+智慧视听”产业园区,推动线上线下产业协作,打造国家级网络视听产业集聚高地。鼓励各地围绕文旅融合、乡村振兴、技能培养等方面设立网络电商直播、视听内容生产、新媒体运营等产业基地、园区,积极发展“网络视听+”新业态,推动建设“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

——强化网络视听产业人才资源保障。创新网络视听人才培育认证机制,加强行业组织、院校、企业合作,实现网络视听产业人才的定制培养及双向输送,扩大多层次、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供给。

——以行业自律促进产业高质量健康发展。支持行业组织推行行业信用等级评价制度,探索创新网络视听人才职业技能和素养评定管理制度,保护合规运营、守正创新的市场主体,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发展环境。

(侯梦菲)

省人大代表黄海燕:

利用南粤古驿道带动文旅发展

1月25日,广东又公布了15项“南粤古驿道重大发现”。加上此前公布的15项,全省“古驿道重大发现”已达到30处。这条新闻,让省人大代表黄海燕欣喜不已。

“早在2018年,肇庆古城驿道遗址和肇庆羚羊峡古道就被列入广东南粤古驿道15处重大发现之一。”她介绍,近年来,全省各地陆续推出的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文化之旅,让“诗+远方”成为现实。其中,肇庆历史悠久,古驿道遗存资源丰富,文化遗存、物质遗存都别树一帜,极具开发前景。

然而,如何在传承南粤古驿道文化的同时,带动当地文旅的发展?黄海燕建议,政府要加大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力度,进一步对古驿道文化线路进行踏勘、挖掘和梳理,制定出古驿道整体的保护利用规划。“尤其是涉及粤港澳三地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古物古迹,要进一步了解相关历史故事,选取具有历史意义和典型特征的古驿道作为标准示范段,打造一个可延续性的文旅融合的活动。”

同时,黄海燕建议政府出台政策,在人、财、物等方面对古驿道保护利用给予支持,积极推动古驿道沿线历史文化保护和农村人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扶贫开发、乡村旅游、户外体育运动等工作相互融合。“如果能更好利用多方媒体资源宣传古驿道文化和相关旅游产品,有望吸引更多游客,助推广东全域旅游发展。”

(侯梦菲)

省政协委员曾璇:

在广州天河打造数字文化新业态集群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数字文化产业异军突起、逆势上扬,展现出强大的成长潜力,成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省政协委员曾璇认为,当前我国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文化新业态呈快速发展态势,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完善创意文化政策,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培育新兴文化业态、文化企业、文化产品。”曾璇说,盘点全省数字产业“家底”,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3406家的广州天河区最有条件率先实现这一目标。“特别是天河区科韵路、车陂南延伸至广氮片区的‘天河智谷’,现已成为全省甚至全国文化新业态的聚集地。”

“目前,天河正对电竞、人工智能等部分文化新业态进行全产业链布局,拓展周边产业,打造更完善的产业生态圈。”曾璇提出多条方案,建议政府从规划、政策到产业全面布局,打造湾区科技创新龙头节点,培育一批具有长期发展潜力和细分领域核心竞争力的“单打冠军”“隐形冠军”:

——强化顶层设计,加强政策制度精准扶持。强化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战略指导、制度设计、政策支撑。在规划、土地、财税、金融、版权保护政策上,为文化新业态发展提供更到位的支撑。贯彻落实税收抵免、费用扣除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集中资源优势,将广州“天河智谷”打造成为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新业态“新高地”。通过打造标杆园区,培育数个千亿级别的新业态产业集群,带动一批文化新业态成长为行业翘楚,助推珠三角“世界工厂”向“世界创意之都”转型。

——省市区三级合力攻坚土地难题,破解用地性质瓶颈,降低文化新业态孵化门槛。“天河智谷”一带是老工业区的规划布局,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释放土地能量,大力推动产业用地性质变更和产业链招商,将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分层分类培育文化新业态创新企业,梯队式发展。部署一批重点研发项目,打造领军全国的文化新业态、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建立文化新业态企业库,重点培育10家互联网新业态企业;在政策、资金上引导扶持30家文化新业态企业进入“第二梯队”,加速发展;培育100家新业态企业成为“第三梯队”,鼓励创新发展;引导大中型骨干文化企业入股文化新业态新产业,与新型互联网公司、新业态公司共同壮大。(侯梦菲)

11名省人大代表联名递交议案:

建议制定全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建筑(以下简称“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切实保护好这些历史文化遗产,这两日,在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揭阳团代表、省节能中心信息部部长田中华等11名代表,联名递交关于启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立法工作的议案。

代表们认为,应该尽快制定“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议案提出之前,田中华开展了深入调研。她了解到,目前,广东省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8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2个、中国传统村落160个,以及省级名城15个、省级名镇19个、省级名村56个、省级传统村落186个,各地市在普查的基础上划定历史文化街区94个,公布确定历史建筑3100多处,列入保护名录的历史文化遗产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尽管近年来,广东不断完善历史文化长效管理机制,避免大拆大建破坏历史文物,但当前制约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责任主体不明确、部门联动不顺畅、利用方式不合理、修缮技术不完善、管理制度不配套、资金投入可持续性差等问题十分明显。”田中华表示,目前广东并没有专门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只是在2012年出台的《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里,专门设立了历史文化保护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篇章,仍缺乏系统的立法保障,缺乏明确的政府职责规定。

由于保护资金不足等原因,制约广东省历史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的瓶颈依然存在。田中华在议案中建议,应结合广东发展实际,尽快制定“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通过立法明确政府有关部门的保护职责;完善保护规划的编制和审批;明确分区分级分类的保护措施;探索建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专项资金,优化资金保障,加强提升改造、活化利用,强化法律责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丰西西)

编辑: 正龙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