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高科技防疫“神器”持续上线 智慧医疗让科技抗疫更有温度
王女士边走边示范使用智慧导诊系统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林清清 实习生黄士
通讯员郝黎 张蓝溪 靳婷
新冠疫情冲击下,科技应用的便利性凸显。春节在即,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智慧医院又有哪些高科技防疫“神器”陆续推出?作为医院的使用群体之一,老年人能否便捷地使用这些高科技智慧产品?1月28日,记者走访广东省人民医院,亲身体验。
高科技防疫“神器”更高效安全
1月28日早上,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东川门诊部门口,进出医院的人流秩序井然。59岁的王女士步速如常毫不停顿地经过门口的5G红外测温仪,熟练地掏出手机进行扫码,开启了智慧导医系统。简单几步操作,王女士就跟随语音指引穿过不同楼层,来到了三楼中医科。
“我平时不怎么用手机导航软件,但这个导诊系统,我第一次试用就成功了!有3D实景图可以对照,比问人还容易。”王女士边走边用手机向记者展示着智能导诊系统的使用过程。这个系统不仅能带路,就诊后还能直接手机扫码交费,省掉到窗口交费的步骤,直接来到药房取药。“这是我最喜欢的功能了!能少走几层楼,少排一次队!”王女士对记者说。
像这样充满智慧元素的高科技场景,在省医并不少见。医院副院长杨小红告诉记者:“2019年3月,省医启动创建5G应用示范医院,至今不到两年,医院中各种智慧元素陆续上线,我们要在安全和高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凸显‘温度’,让患者觉得看病不再是件困难的事。”
春节即将到来,高科技防疫不断有新“神器”落地。1月29日,核酸检测自助开单系统在省医正式发布,有春节返乡核酸检测需求的人群,不需要到门诊开单,通过该系统就能实现24小时实时自助开单,8小时可线上获取检测结果。
而医院在2020年持续投入的高科技防疫设备,早已成为群众就诊的“日常”。门诊楼入口,是去年2月省医在广东医疗行业中率先投入使用的5G红外体温监测仪,和能说会道的无接触导诊机器人小易;在不同病区,时不时能见到穿梭于不同楼层的“送药机器人”,还有能识别不同人群显示不同诊疗信息的“屏屏安安”智慧大屏……
医院在去年2月上线的“线上慢病续方系统”,在今年春节仍然凸显作用。目前已有23种慢性病可在网上续方,互联网送药,减少人群聚集风险。截至今年1月28日,最近三个月省医的“网上续方”使用人数达到6641人次,处方量1521个。随着人们对互联网医院的熟悉,使用量仍在持续增加中。
适老化设计,让老年人轻松看病
让许多老年人望而生畏的“数字鸿沟”,在智慧医疗体系中,能否得到很好的解决?
“我们充分考虑了老年人使用时的各种细节。例如最常被搜索的目的地,会以快捷键方式出现在首页,让老年人容易找到。目前搜索排第一位的就是核酸检测,其次是取药房、中草药房、卫生间。”医院信息管理科副科长刘亮向记者透露,智慧导诊系统自去年12月25日在东川门诊部试运营以来,使用峰值达5200人次,每日平均值2500-3000人次,占门诊量近半,接受度颇高。其中18岁-29岁人群占比28%,30岁-39岁占29%,40岁-49岁占20%,50岁以上占19%。“可以看出,虽然年轻人对智能手机使用依赖程度较深,但这个系统在40岁以上的人群,使用率也不低。”
“智能导诊系统不仅是简单的导航,还能优化就诊动线。例如有些人既要做检查,又要拿中西药,涉及不同建筑不同楼层,系统可以提供最佳的路线,提醒你‘按部就班’地前往。”刘亮告诉记者。
“智慧医院并不是要取代传统医院,只是增加一种高科技服务方式。”杨小红表示,针对没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医院一直保留了电话、人工等服务,让前往医院看病的老年人心底更加踏实,“如何让老年人群体看病更安全高效又温暖,是医院今后智能诊疗建设的努力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