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飞针”绝技,“岭南陈氏针法”传人陈秀华分享中医养生秘诀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宙辉
图/主办方提供
8月29日,南方非遗学堂第二期:“中医治未病与秋季养生”讲座在岭南活力非遗艺术馆举行。本次活动由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指导,南方非遗传播志愿服务队主办,邀请国家级非遗“岭南陈氏针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广东省中医院传统疗法中心主任陈秀华教授,分享如何科学利用中医理论养生,在秋季远离疾病困扰。陈秀华还在现场展示国家级非遗“岭南陈氏针法”的“飞针”技艺。
陈秀华教授分享中医养生秘诀
“治未病之病”是“上医”
讲座伊始,陈秀华教授借助“扁鹊见蔡桓公”的典故,分析疾病由浅入深的演变过程,展示中医在诊断、病程演变和预后的高明。
陈秀华表示,“良医诊病应趁病位在浅、在疾病早期及早诊断、及时治疗”,故民间有“病从浅中医”的说法。
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科学地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层次,“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欲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将健康养生和早期干预措施作为更有效的医学手段。
讲座吸引众多观众前来聆听
接着,陈秀华以中医理念中的九种常见体质为切入点,介绍不同体质人群的主要表现和传统中医疗法的干预措施,深入浅出地讲解各种体质对于的秋季养生原则,以及针、灸、刮痧、刺血、敷贴、熏蒸、沐足等中医传统保健疗法如何在秋季养生中发挥作用。
配合理论知识的讲解,陈秀华还专门针对秋季“阳气收敛,阴气生长”、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特点,分享“太子参百合汤”等适宜秋季饮食的药膳茶饮,以及情志、音乐、养生操等多维度的中医康养手段,令现场观众收获满满。
现场展示“飞针”绝技
今年6月,岭南陈氏针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作为岭南陈氏针法第四代传承人,陈秀华自大学实习期起,就跟着广东省针灸学会终身名誉会长、岭南陈氏针法第三代传承人、广东省名中医陈全新教授学习。
陈宝珊在清光绪年间就开设医馆
“岭南陈氏针法”第三代传承人陈全新教授
陈秀华介绍,岭南陈氏针法源于家传,第一代传承人为其师父陈全新的祖父陈宝珊,清光绪年间就在广州西关开设医馆,在当地小有名气。
第二代传承人为陈全新的父亲陈锦昌,子承父业,8岁就开始跟诊。
出生于1933年的陈全新受医药世家的熏陶,刻苦钻研针灸。1958年,参加工作仅3年的陈全新被委派参加赴也门的中国医疗专家组,被当地誉为“东方神针”。
陈秀华透露,“飞针”法就是由师父陈全新意识到传统的针灸操作复杂、进针时痛感强烈、医者手持针体易感染等问题,经过不断研究实践,综合多种刺法,改进创新而成。
历经陈宝珊、陈锦昌、陈全新、陈秀华等五代人两代弟子逾百年的传承、发展与创新,陈氏针法成为岭南中医针灸最具代表性的学术流派之一。
陈秀华教授展示“飞针”绝技
“无痛、无菌、准确、穿透力强,用瞬间快速旋转的手法让病人在毫不察觉时,针已经刺入穴位。而且手指不直接接触针体,避免污染,开创无痛针灸的里程碑。”在讲座现场,陈秀华特地表演岭南陈氏针法中最具代表性的“飞针”技艺。
“都没反应过来,针就在肉里了!”现场体验者连连惊奇。“飞针法”见效快速,几秒钟便缓解体验者的身体酸痛,观众亲身体会到其神奇之处。
“中医针灸起源于中国,带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质,闪烁着中华民族关于人、自然界和宇宙关系的认知实践的智慧光芒,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陈秀华表示,“中医针灸是鲜活的,是一个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它最好的保护就是在实践中发挥它的最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