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暴雨竞速 英德市党群同心打响“安全保卫战”

来源:南方+ 作者: 发表时间:2022-06-22 22:35
南方+  作者:  2022-06-22
00:00
00:00
详情
收起
00:00
00:00

6月22日早上七点多,骤雨初歇,久违的太阳微微露脸。在英德市区北江防洪堤上,近百名来自清远军分区的部队官兵正忙碌地堆着沙袋,他们已经在此奋战了整夜。远眺北江,一片汪洋,偶尔露出几处绿化树和房屋的顶端,提醒着江与岸的分别。

部队官兵整夜持续奋战,加固加高英德北江防洪堤。

6月12日以来,强降水导致英德市大部分地区出现山洪、道路塌方、农田受浸、城市内涝等灾害。据英德市三防部门消息,截至6月20日20时,英德累计雨量1785毫米,较常年同期(1122毫米)相比偏多近六成,为该市有连续气象记录以来同期第一。

英德全市上下闻汛而动,齐心协力开展各项抢险救援工作。

35.54、35.69、35.75、35.81……截至6月22日上午10时,英城镇北江英德(五)站水位达35.91米,超警戒水位9.91米外。随着北江水位数据的不断刷新,英德的汛情形势十分严峻,抢险救援刻不容缓。面对汛情,英德市各地各部门党员干部逆流而上,团结协作,第一时间投入到抢险救灾中,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暴雨侵城 启动防汛I级应急响应

连日大雨,让英德北江河段的水位急速上涨,滚滚洪水日渐逼平防洪堤面。市区部分路段出现内涝,一些小区的地下车库进水,业主纷纷把车挪至附近高处停放。而桥头、浛洸、英红、英城、大站等英德市大部分乡镇几乎是一片汪洋,多处路段和堤坝损毁、山体塌方、水漫桥梁,当地党员干部不断用橡皮艇、冲锋舟、铲车等工具转移受灾群众。

望埠镇党员干部及时转移受灾群众。

6月12日以来,英德持续降雨,政府部门陆续发布预警信息。6月21日凌晨起,暴雨如注,时不时伴着隆隆的雷声。英德市气象台于当日10时20分将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扩展至全市。经会商研判,英德市三防指挥部于6月21日10时将防汛II级应急响应提升为防汛I级应急响应。

根据气象、水文、水利部门的综合研判,预计6月22日12时前后,北江英城水位将出现36.10米的洪峰水位,超警戒水位(26.00)10.10米。

为有效防范和抵御大范围、持续性强降水带来的各项危害,英德全面铺开“龙舟水”防御工作,压实应急值班预警机制,各有关部门迅速响应,切实做好防汛安全保障。

6月17日起,全市中小学校(含幼儿园)全部停课,复课时间等待通知。

6月21日下午,英德发布《关于英德市区城南片区人员转移的公告》。英德公安、城综、英城街道办等单位出动200名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上门通知,帮助英城城西路以西、浈阳路以南、英州大道以东、南山以北范围内,楼房在三层以下(含三层)的群众进行转移。

6月21日晚,英德市三防指挥部再次发布公告,新增部分需转移区域。呼吁居住在英城浈阳路以北、建设路以西、教育路以南、仲达街以西、光明路以南、仙水路以东、峰光西路以南、马口路以东;洋塘路以东、金子山大道以南、滨江路以西、教育路(含人民医院)以北范围内,楼房在两层以下(含两层)人员立即撤离,危房和老旧小区的人员全部撤离,在当晚23时前,离开上述范围,自行投亲靠友或到和平北路体育馆安置点。其他人员非必要不出行,并备好充足的生活物资。

同一天,英德西牛镇和大湾镇发布公告。西牛镇要求连江沿线低洼地段人员全部撤离;望埠镇呼吁镇街居民自行转移至三楼以上楼层,并积极开展自救互助,或到镇文化广场避险;大湾镇呼吁圩镇街区、楼房在三层以下(含三层)人员立即撤离。

针对市区内涝,英德市水利局派出68人的应急服务队,对市区路段全面排查,发现金子山大道三耀公司路段、城北市场周边、君玉街与长线街交界处等多处内涝点。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工作人员迅速通过揭开沙井盖、抽水泵助排等方式,让积水快速排放,同时做好各内涝点的安全警示、围蔽等工作。

英德市北防局6座泵站25台抽水泵已全部开启,总抽水功率14235KW。目前,浈阳湖关闭三扇闸门控制下泄流量,何公坑内水位保持在26.5米运行。“总抽水流量达到136立方米每秒,每小时抽排水量达49万立方米,现在我们各泵站前池的水位都控制在设计水位之内。”英德市北防局副局长徐健清告诉记者。

6月21日晚,降水云团明显减弱,英德市气象台于20时10分解除全市暴雨红色和雷雨大风黄色预警信号。

指挥靠前 一线督导防汛救灾工作

连日来,英德多次召开防御强降雨会商研判会议,深入研究剖析雨情、水情的发展情况,同时提出防御部署意见,及时调整防御强降雨策略。英德市委书记张杨彬,市委副书记、市长林明晓,以及四套班子领导分头率队,多次奔赴相关镇街指挥防汛救灾工作。

6月20日的北江防洪堤,一些露出的绿化树和房屋顶端,提醒着江与岸的分别。

6月20日,张杨彬率队到英城街道调研抗洪排涝抢险工作,他乘坐橡皮艇深入受灾村庄,详细了解人员转移、后勤保障等抗洪抢险情况,看望慰问了抗洪一线工作人员,叮嘱他们要注意安全,要求属地政府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在人民大桥、金子山大道、浈阳湖等地,张杨彬检查督导防洪排涝抢险工作,听取积水点排水、抽水设备运行、抢险人员安排等工作落实情况汇报,详细了解水情雨情、积水点积水原因、解决方案等。

“如果看到了危险,不要管那么多,先救人再说。生活物资、应急物资,我们都有准备,不能让群众饿肚子。”张杨彬指出,抗洪抢险减灾是英德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全市党员领导干部要保持高昂的斗志,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冲锋在前,不畏艰险,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做好有关工作,让党旗在抗洪抢险一线高高飘扬,增强人民群众抗洪抢险信心。

6月21日,张杨彬乘坐冲锋舟在英红镇检查指导抗洪抢险救灾工作,并到广德园调研,详细了解园区人员转移安置、企业受灾、企业生产运营等。

“信心非常重要,我们要把信心传递给全市人民。党委政府永远跟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困难是暂时的,英德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战胜这场洪水。”张杨彬表示,将继续调配应急物资和应急队伍支援受灾地区,全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6月20日,林明晓深入到英德市英西片区调研群众受灾、农作物受损情况。他强调,要最大限度保障受灾群众生活和健康,加大受灾地区抗灾保产工作力度,尽最大可能减少因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由于地势低洼,石灰铺镇大田村积水严重,林明晓一行到该村查看灾情,了解群众转移情况;在大湾镇,部分街道及村社区受淹,不少民房一楼过水。林明晓仔细询问房屋受损、人员转移、生活出行和医疗保障等情况;在西牛镇赤米村、浛洸镇鱼咀村,林明晓深入田间地头,详细查看各类农作物受灾后生长发育情况及倒伏情况。

林明晓表示,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必须尽最大努力降低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保障粮食产量。要加大受灾地区抗灾保产工作力度,组织好机具和人力,最大限度减少农业损失、农民损失。要统计好各类农作物受灾减产面积和对粮食总产量的影响,为全市推广政策性农业保险提供依据,做好灾后农业生产补救工作,尽最大可能减少因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党员冲锋 强力筑牢防汛“红色堤坝”

面对接连而至的汛情,英德全市上下快速应对、齐心协力,英德市全体党员干部开启“连轴转”模式,打响了一场与暴雨竞速的“安全保卫战”。

6月19日,英德市委组织部发布《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防汛救灾倡议书》,号召全市党员干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立足防大汛、扛大险、救大灾,立即行动,积极履职、主动作为,坚决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在英红镇,主要街道、多个村小组受灾严重。英红镇党员干部、民兵应急分队等290多名干部下沉一线,分赴受灾严重的片区,12个驻村工作团队对全镇地质灾害点、高陡偏坡、在建工程等地进行安全隐患巡查,做好群众劝导工作,力争“抢时间、转人员、救灾情”,确保人员安全。

“我们每天隔3个小时就要收集1次村(社区)转移群众、房屋、水田等摸排情况,以确保消息畅通。”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英红镇还出动“无人机”,开起“挖掘机”,划动救生艇,成立临时巾帼志愿通讯队,建立专项工作群,设立群众救助热线,做好后勤保障,及时联系分享处理群众救助信息,定期观察各村(社区)汛情,多措并举抓实抓细防汛各项工作。

“社区主要街道侨兴一路有1000多名群众受困,被洪水封锁了回家的路。其中,一名70多岁的独居老人请求党和政府救援,需要水和食物。”连日来,坑口咀社区群众不断向镇里发来求助。该镇接收通知后,派员实行24小时三班倒驻点在侨兴一路等主要街口,利用橡皮艇以人力拖拽的方式,多次往返救援,并快速运输所需品到群众手中,仅1小时就累计转移受困群众200余人。6月19日至今,全镇已累计转移受困群众2000余人。 

望埠镇应急救援志愿队转移受困群众。

连日来,望埠镇班子成员以上率下、靠前指挥,带领乡村振兴团队分赴驻点村(社区)巡查山塘、水库、河道、地质灾害点、水浸隐患点等,并在应急响应期间严格落实“三个联系”和“四个一”因灾转移机制,参与驻村(社区)受困群众转移、防汛物资派发、隐患消除等各项防汛救灾工作。截至6月21日14时,全镇累计出动巡查人数1614人次,集结应急抢险队伍445人次,共转移受灾群众1740人,实现人员“零伤亡”。

6月21日上午,望埠镇望河社区辖内的高良闸突发漫堤险情,接到抢险任务后,驻望埠镇部队紧急调遣50名官兵火速驰援,与当地镇村干部协力处理险情。大家按照任务分工快速展开行动。沙土运至现场后,官兵们依次排开,两人一组手拿着铁锹或袋子,把沙土装填入袋中。沙袋装好后,官兵们一个接着一个扛起沙袋小跑着,在漫水河堤与岸边来回不停穿梭。

穿上救援装备,救援人员自行装沙包封堵河堤。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集体奋战,官兵们在河堤多处垒起沙袋堆,河堤过水速度得到极大减缓,有效控制住险情。“洪水一旦大量漫过河堤,将迅速涌向望埠镇南片各村庄,对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一名参与抢险、全身湿透的官兵说。

大站镇大塘村组织党员干部群众清理倒塌树木。

大站镇位于北江与滃江汇合处,连日强降雨导致大站社区、江南村、大塘村、景头村、波罗坑等7个行政村受不同程度的水淹。该镇迅速启动防汛救灾应急预案、配齐防汛物资,组建了一支由镇村干部、村小组长公安干警及志愿者近300人组成的应急抢险队伍,构建镇村组一体的防汛抢险体系。镇领导班子成员第一时间下沉所驻村(社区)一线巡查、实时分析水情、会商措施、研究方案,带队进行24小时值班值守,向全体党员发出倡议书,动员了220名党员干部投身防汛抗灾工作中。截至6月21日17时,大站共疏散转移人员4000多人。

青塘镇党委政府多次召开防御新一轮强降雨防御工作部署会议压实责任,形成由驻村领导、村干部、村民小组长、网格员和党员志愿者组成的“红色网格”防汛队伍,班子成员率队到一线指导防汛工作,对防汛物资储备、重要堤防隐患整改、中小河流巡查防守、水库水电站水位情况等现场督查,严格落实24小时应急值班和监测排查制度,实行“分片”包干、“多线”作战,利用大喇叭循环播放汛期防溺水音频,做到第一时间传达雨情、第一时间开展巡查、第一时间发现险情、第一时间组织撤离。

该镇还成立了18支党员突击队、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及时做好防汛应急处置,提升攻坚合力。根据“村党组织+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小组”三级党建网格划分161个防汛网格,重点针对本网格区域重要堤防、重点点位等,组织网格员、“红色网格”防汛队伍等开展防汛巡查,实现值班值守全天候、全覆盖。

“兴隆路已封路,禁止车辆和行人通行,请大家周知。”一条条汛情实况视频、安全提醒迅速通过工作交流群、村(社区)微信群等广泛扩散,让村民提前做好准备和防范,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青塘镇还设立了161个“党员责任岗”,组织镇村干部党员分赴8个村(社区)开展应急抢险、巡河查堤、设置警示标识、帮助转移受灾群众,24小时分批参与防汛巡查工作。

在黄花镇,辖内多处河流水位上涨,部分水流已涌至各主干道,道路塌方、房屋倒塌、农田受损、山体滑坡等灾情陆续出现,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面对险情,黄花镇第一时间吹响防汛“集结号”,全体镇村干部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下沉一线、靠前服务,及时做好危险区域人员转移工作,加强地质灾害点、高陡边坡、危旧房等重点区域的巡查,在漫水桥、塌方路段设置警戒线并安排人员值守,及时清理公路塌方,确保交通正常。工作人员还挨家挨户上门排查,开展防汛救灾宣传,面对面讲解山洪灾害防范和自救小常识,增强群众防灾避险意识,提醒群众做好防汛准备。

6月21日上午,黄花镇城下村临河生长的竹子被河水冲倒,顺流而下流到坑坝大桥桥墩处,严重阻挡河水流通。“我们看到大堆竹子缠绕在一起,卡在了桥下。竹子又挡住了很多木头、树枝等杂物,桥洞几乎被堵死。暴雨还在下,如果不及时清理很可能会威胁石桥安全!”几名坑坝组村民在经过坑坝大桥时发现现场情况,随即迅速自发地对堵塞桥梁的竹子和其它杂物进行清理。为避免河道再次堵塞,村民将现场情况报告给城下村委会,镇党委政府获悉后立刻派出专业人员及挖掘机对河道堵塞物进行进一步清理,确保河道尽快恢复畅通。

风雨中,救援人员逆流而上,赶去救助被困群众。

6月18日,桥头镇群众被困家中,英德市公安巡特警大队迅速救援,副大队长龙冬林以背为梯,解救群众;下太镇下太社区党支部书记邓诚恳得知辖区路段发生大面积塌方,连夜赶赴现场设置相关警示标志,防止次生灾害和事故发生;东华镇发动救援队员、党员干部600余人次,转移受灾群众1016人;英德市纪检监察干部积极响应市委号召,全体动员投身英德抗洪抢险工作第一线;英德供电局成立党员突击队和青年抢修队,不分昼夜开展电力抢修;英德市侨界组织桥接青年突击队积极参与抗洪救灾……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近段时间以来,在英德各镇街,随处可见身穿红马甲的党员干部“冲锋陷阵”,他们共同构筑起英德防汛救灾的“红色堤坝”。

【一线直击】

“来,趴我背上,背你上车!”

英德紧急转移城南片区群众 

受持续强降雨影响,连日来北江水位高涨,加上英德市区集雨量大,其城南片区易造成严重内涝。6月21日下午,英德发布《关于英德市区城南片区人员转移的公告》,党员干部闻汛而动,投身转移工作中。

一路敲锣上门通知群众转移

“阿叔,城南片区将有内涝,请尽快和家人转移。”当天下午,公安、城综、英城街道办等单位出动200名工作人员,一路敲锣挨家挨户上门通知,帮助英城城西路以西、浈阳路以南、英州大道以东、南山以北范围内,楼房在三层以下(含三层)的群众进行转移。

17时,群众林先生向工作人员救助:家中还有三名老人没有安全撤离。公安、英城街道工作人员迅速出动,慢慢搀扶老人上巡逻车,并送至转移点。“感谢公安和英城街道办的工作人员帮助,不然我不知怎样将三名老人安全带离。”林先生说。

在群众搭乘大巴转移过程中,一名坐着轮椅的老人难以上车,家属又无力抬动他,工作人员见状,立即上前帮忙。“来,趴我背上,背你上车!”一名工作人员在车门前弯下腰,其余人小心地将老人扶起,慢慢抬至工作人员背上,然后背上大巴车,安全转移至安置点。

转移安置群众住上“临时家”

由于汛情形势严峻,英德将新升级改造后的体育馆作为临时安置点,接纳从英德城南社区及部分乡镇转移安置过来的群众。6月21日晚,记者在该市体育馆看到,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来回穿梭,为群众提供服务。“阿伯,身体有没有不舒服,要及时跟我们医务人员说。”“大家过来排好队领东西吃,需要多少领多少,不要浪费。”......安置点为群众准备了床、枕头、被子、食物和水等物资物品,志愿者将物资一一派发给转移群众。此外,安置点还设置了医务室,为身体不适的群众诊疗。

英德市体育馆内,一名小女孩坐下来吃着小蛋糕。

市民曾先生说,今天下午3点便接到了居委会的转移通知,他立即收拾钱包、身份证、户口簿等财物证件,与家人坐上转移大巴到安置点。“这里有水也有食物,有需求的话可以随时向志愿者提出,感谢党委政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安全场所。”曾先生说道。

据工作人员介绍,现场有一百多名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分别来自团英德市委、英德教育局、民政局等七个部门和英德市志愿者协会及其他社会志愿力量。

截至21日24时,市体育馆安置点已安置1384人。

此外,团英德市委还联系到省内其他地区的5支应急力量支援英德。团英德市委书记陈定佳介绍,英德团委积极响应防汛任务,迅速组织志愿力量,联合壹基金和亮石志愿者协会,紧急协调了2500箱饮用水支援英城镇、大站镇、英红镇等灾情严重地区,本批水将覆盖受灾群众约6万人。同时,组织动员各级团组织和广大青年志愿者积极投身抗洪救灾,生产自救。

截至6月21日24时,英德市体育馆安置点已安置1384人,其中白沙村264人,江湾村362人,城南居委632人,南山103人,其他23人(灾区自来),其余需转移人员已在工作人员帮助下自行转移。

【记者】焦莹 陈咏怀

【通讯员】苏思慧 郭文强 李宝燕 胡清华 王若琳 陈小情 胡悦

编辑:束孟卿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