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谭志明:潜心笃志诚信扎狮五十载

来源:金羊网 作者:梁正杰、邬洢尹 发表时间:2022-07-12 08:16
金羊网  作者:梁正杰、邬洢尹  2022-07-12
谭志明坦言,被评为好人后,自己的要求更严格,为人处事更要诚实守信,更注重自己言行对社会的影响。
00:00
00:00
详情
收起
00:00
00:00
谭志明对扎狮头如数家珍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正杰 实习生 邬洢尹

日前,2022年第一季度“广东好人”名单公布,佛山市高明区明城镇明阳七社村村民、佛山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谭志明获评“诚实守信好人”。年近70岁的他是高明扎狮的代表性人物,是有150年历史的大胜利狮行第三代非遗传承人。长期以来,他坚守传统工艺,诚信经营,追求精益求精,宁愿婉拒订单,也不偷工减料缩减工期,甚至承诺售出产品终身保修。

选料上乘工艺精

“狮头饱满、口大带笑、眼大明亮……”谭志明坐在屋外的小板凳上,对自己制作的狮头特色如数家珍。与此同时,他也熟练地用刷子蘸上胶水,把砂纸粘上狮框。一次偶然与客户攀谈的经历让他发现,传统的狮头无法更灵活地表现跌、扑、滚、翻等舞狮的动作套路,他便参考狮头画作及传统石狮,创新性地把狮头的眼、鼻及鬃毛改良,把整个狮头的结构、架构拉长,使其外型更加灵动,颇有猴子神韵,谓之“猴型狮”。

如何保证扎出来的狮头美观、好看?这完全有赖于扎狮手艺人的技术和情怀。要扎出一只好狮头,首先要选好材料。谭志明扎狮选用黄竹,这黄竹长在高明的山上,韧性好,制作出来的狮头不容易塌。先将竹砍下、清理竹叶,再开削成精细均匀的竹篾。开好的竹篾浸泡在水中,泡完之后需要喷硫磺,以增强韧性、达到防虫防蛀的作用。据介绍,市面上扎狮头的竹篾大多只泡三四次,谭志明则依然坚持六泡,这样做出来的狮头至少可用三四年。

准备好竹篾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用软纱纸扎竹架,这是扎狮手艺中最关键的步骤。扎一个狮头,需要经历扎狮框、顶嘴竹、中竹(定型)、扎额、加密竹、扎嘴、扎鼻、扎腮共八大工序,约1800个接点。

扎狮用的糊纸,谭志明选用广西梧州生产的传统糊纸。为保证扎狮原料质量,年近70岁的谭志明每年都不顾长途劳累,从佛山坐车到200多公里外的梧州采购。别人只用2至3层糊纸,他则用5层糊纸。他与妻子两人,从上午9时干到晚上10时,每20天至22天才能扎出一个狮头。

“仅是原材料也要耗去五六百元。”他对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说。由于物美价廉、在市场上享有良好的口碑,谭志明做出的产品不仅在高明颇受欢迎,更销往鹤山、新兴、高要。甚至,连港澳台、东南亚等地都有醒狮爱好者追慕而来。

位卑不敢忘忧国

有顾客好奇,为什么谭志明家传店铺名叫“大胜利”?原来,晚清时的中国内忧外患、风雨飘摇,谭志明的爷爷谭积宝把纸扎铺起名“谭复兴”,有期盼中华复兴之意。后来,日军侵华,纸扎铺业务不得不停顿。抗战胜利后,纸扎铺重开,谭志明的爸爸谭乙生将铺名改为“大胜利”,以此纪念国家重光的重要时刻,这个名字便一直沿用至今。

铺名的更迭,见证着一份属于手艺人的家国情怀。谭志明从小耳濡目染,小学五年级时就开始扎狮头、扎花灯,到18岁正式担纲,至今已从事纸扎行业50多年。谭志明长期以来坚守职业道德,诚实守信,严格坚守传统工艺,不偷工减料。他认为,做人、做事都应该“一是一、二是二,做得到就做得到,做不到就做不到”。

传统扎狮工艺繁杂、耗时长、收入低,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但谭志明不计较个人得失,还进学校义务传授扎狮手艺,传承非遗文化。正是因为这种情怀与执着,谭志明夫妻一直坚守传承纸扎工艺,将这门手工艺视为自己生命的重要部分。

2021年以来,谭志明先后被评为高明区好人、佛山市好人,这是否对他带来便利或压力?“没有什么便利,来访的人更多了,要应酬,工作的时间还减少了。”谭志明坦言,被评为好人后,自己的要求更严格,为人处事更要诚实守信,更注重自己言行对社会的影响。

编辑:郑健龙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