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og打卡广州|番禺一古村落仍在传承乞巧民俗,手工巧品还能“动”起来

来源:金羊网 作者:郭思琦;罗仕 发表时间:2022-08-04 15:50
金羊网  作者:郭思琦;罗仕  2022-08-04
七夕节前后,女子们会亲手制作的各式各样“贡品”,来拜祭“七姐”,以此来祈福许愿、乞求巧艺。
00:00
00:00
详情
收起
00:00
00:00

文、图、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郭思琦、罗仕
记者 赖珽、曾爱玲、林思彤

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如约而至。在人们的印象中,七夕节是一个与爱情有关的节日。但是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在古代是女子们专属的节日。七夕节前后,女子们会亲手制作的各式各样“贡品”,来拜祭“七姐”,以此来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女子们还会通过“穿针乞巧”“投针验巧”等形式来斗巧。

在广州市番禺区,以乞巧技艺闻名的石碁镇凌边村,依旧保留着传统的乞巧民俗。每逢七夕,各家各户会提前制作“乞巧公仔”,并由生产队收集后,置于祠堂进行展示,并举行演大戏、祈福等系列活动,村民们从农历七月初六晚子时到祠堂里烧香拜七姐,求平安求姻缘,祈求五谷丰收、风调雨顺。据了解,凌边村乞巧文化的历史已有上百年。

近日,凌边村举办了2022年石碁镇“我们的节日·七夕”暨凌边村乞巧民间工艺展,对外展示“乞巧公仔”。该展览设有主会场和分会场,于8月1日至8月8日的9:30至22:00,在凌边村松谷凌公祠二楼和凌边村四队徔志凌公祠举行。

主会场400多平方米的大展馆,包含了超过200个公仔的六个主题:奋斗百年·农耕嬗变、不朽名著·隻立千古、浪漫神话·百世流芳、现代场景、红色印记·薪火相传、凌边八景,共计有68版大型作品,每版都有不同的故事背景,每块乞巧版的上方悬挂了横幅,市民可以了解到每块版的内容及背景故事,可谓大饱眼福涨知识。

主会场内挂有多个彩灯、灯笼,增添不少喜庆氛围,摆在正中显眼位置的是凌边村门楼,舞狮人正进行舞狮表演,锣鼓喧天的交响乐,迎接各方来宾,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七夕氛围。

据了解,本次展出的“乞巧公仔”大都出自在凌边村乞巧传承人凌广聪、曾秀妃之手。在他们看来,制作乞巧展品,既是为了应节,更是为了传承。妃姨现年65岁,制作“乞巧公仔”已有三十几年。受到妻子兴趣爱好的感染,74岁的老伴聪叔退休后也加入制作“乞巧公仔”的行列。并且聪叔在原来手工艺品的基础上,加入了动力装置,让“乞巧公仔”都动了起来,而这也成为了凌边村乞巧手工艺品的一大特色。

乞巧传承人凌广聪、曾秀妃

据聪叔夫妇介绍,他们很喜欢戏曲故事,会精选出戏曲剧目中的一个场景制作成乞巧手工艺品。例如,《杨门女将》《梁山伯祝英雄十八相送》《白蛇传》等,每一版里面的人物、场景、空间是完整丰富的。“在制作之前,我会先构思城墙、门楼或场景的初稿,再根据版画的大小尺寸,把人物调整到具体的位置,再搭配其它的软装饰,所使用的材料,大多都是废旧塑料、泡沫、纸盒、水管、木材、编织条等,乞巧制作也是一个‘变废为宝’的过程。”聪叔说。

在展览现场,游客可以看到《七月初七·天仙配》大型乞巧作品。该作品讲述了牛郎织女相识、相恋、分离、鹊桥相会等七个故事,每个故事是单独的场景,每个精品争奇斗巧,绚丽多彩。《农家风情》也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看。

作品中可以看到,农夫在田里工作,作为家庭主妇的女子在家里熟练地推着石磨在磨米,树下的小黄牛、小白兔、小花猫似乎在疑惑怎么还没东西吃,孩儿在快乐地玩耍,妈妈在照顾孩子的同时也没忘记清洗衣服,农家小院里晒谷、打谷、碾谷,一个接一个场景策划在作品里面,展现了原始农家味道。作品《春到田间》则运用了机械动力装置,整个画面颇具动感,再现了牧童和老黄牛在农田中辛苦耕作的场景。

据了解,乞巧作品展只是凌边村传承乞巧文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凌边村还修建了乞巧文化广场,村里的乞巧传承人还到学校给孩子们上课,乞巧文化在这里薪火相传。

编辑:刘嘉文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