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青海传统村落:新、旧转换,描绘发展新愿景
图为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扎毛乡乡村旅游设施。(资料图) 却藏措 供图
中新网西宁10月14日电 题:探访青海传统村落:新、旧转换,描绘发展新愿景
作者 却藏措 马芝芬 张添福
传统村落建成藏家乐风情谷,修旧如旧,守住一方乡愁;改造农家小院,让农村和城市没有多大区别……在青海省历史文化名城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传统村落新、旧转换,描绘乡村发展新愿景。
图为航拍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扎毛乡。(资料图) 却藏措 供图
旧景致:修旧如旧,守住一方乡愁
青山绿水怀抱,古色古香的藏式特色乡村里,麦香满地。可是谁能想到就是这么一个生态资源丰富、人文资源独特的乡村,多年前还是一个深度贫困地区。
“以前我刚来这里的时候,河渠里面全是垃圾,村里道路通行不便,路上坑洼泥泞,整个就是脏乱差,全村人均收入排在全县最尾。整个村子里看不到一点致富的希望。”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扎毛乡立仓村第一书记万玛仁青回忆说。
扎毛乡的“春天”是从2014年“美丽乡村”项目建设开始到来的,随着传统村落、特色藏寨、美丽乡村、原生态藏乡、乡村建设等项目建设接踵落地见效,畅通了公交线路,建成了藏家乐风情谷一体化村落等。
为了乡村旅游更加有“记忆点”,扎毛乡在乡村旅游发展上串珠成链,将7栋高规格集自助、餐饮、住宿的木屋,以及环山徒步、骑行栈道、标志性景观大门、环湖观景、集装箱酒店有机结合,打造成特色文旅产品。扎毛乡乡村建设示范村实施项目达18项,建成了“修旧如旧”带有浓郁民族特色和现代文明相结合的多功能型乡村,使扎毛乡乡村旅游体系基础逐渐完善,扎毛乡完成一次次“蝶变”。
守住一方乡愁,不仅体现了乡村振兴的文化内涵,还是文旅旅游发展的特色所在。
为了彰显扎毛乡全域旅游特色,扎毛乡重点打造旅游景点“藏家乐”体验,通过举办赛马会、藏戏、则柔、拉卜则祭等节庆活动以及开展扎毛藏乡游、摄影协会游扎毛、生态徒步等营销活动,大力发展藏家民俗体验和民宿接待服务产业,让游客看到当初的风景、回归原始的情怀、还原最初的味道。
“我是在朋友圈看到扎毛乡美景的,看完就按捺不住带着家人来看看。果然这里风景美不胜收,村里干净整洁,古朴雅致。”来自同仁市的吴先生为扎毛乡的良好环境点赞。
从“村庄”变成了景区,从“村民”变成了股东,幸福生活、共同富裕靠勤劳智慧来创造。“以前我们都要出去打工挣钱,留下家里的老人孩子,一去就是几个月,现在不一样了,不用去城里打工,而是城市里的人来我们这里,还能挣钱。”村民多杰扎西高兴地告诉记者。
“今后,我们要以实现‘专高优’的特色服务品牌为目标,成立扎毛乡众创平台公司,加快制定以培养农牧业职业经营管理人、新型职业农牧民、农牧业科技人才、农村电商带头人、返乡创业人才、文旅品牌商、非遗传承人、本土匠人等为主要对象的《扎毛乡乡村振兴新农民、新牧民培养计划》和《扎毛乡农旅人、文旅人培养计划》,逐步实现让民众在乡村旅游中有事可做、有钱可赚。”扎毛乡党委书记王俊安表示。
图为同仁市隆务镇措玉村屋顶铺设的防水层。 马芝芬 摄
新景象:农村和城里没多大区别
时已深秋,走进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隆务镇措玉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藏式风情的农家小院,雕梁画栋的院门、焕然一新的太阳能暖廊……俨然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
“这几年的变化真是太大了,道路硬化了,屋顶铺了防水层,厕所安装了抽水式马桶……人住得舒服温暖。”在村头污水排水渠建设现场,村民夏吾加布正和施工队员们唠着嗑。
“我们以前住的房子大多数是土坯房,刮风下雨屋里常漏雨,尤其冬天特别难熬……”夏吾加布回忆从前,时有哽咽。片刻后,他一脸幸福地说:“现在住的房子冬暖夏凉,宽敞又亮堂。如今的日子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我们特别知足。”
但夏吾加布家的“新房”并不是重新修建的,而是赶上了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项目,这才让原来的房子有了“重生”的机会。
“我是光荣的脱贫户,这些年感谢党的好政策,住上了新房子,屋里屋外都添置了很多,政府还给我奖励了一辆农运三轮车,农闲时我就去镇上拉活,很满意现在的生活。”夏吾加布讲述起自己的“前半生”,说着还给记者一行人演示起家里的最新款智能抽油烟机。
2022年,乡村振兴的号角在措玉吹响。村党支部书记仁青当周说:“措玉村相继落实了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地质灾害山体滑坡治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等项目,总投资1406.4万元,大大提升了获得感幸福感。”
旱厕改成了水厕,村支部委员看卓加布也是受益者。他家5平方米的卫生间里铺设着防滑瓷砖,洗手台、马桶、热水器一应俱全。“修这个卫生间我们家没花多少钱,现在这里已经是家里最‘时髦’的地方。”
他说,以前的旱厕臭味刺鼻,尤其是下雨天,进进出出踩一地泥。现在,原本的旱厕变成了抽水马桶,通过新修的污水管道汇入同仁市污水处理管网。他直言,装了马桶后,农村和城里没多大区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