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时光】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广州党员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 续写老城市新活力新篇章

来源:金羊网 作者:罗仕 曾潇 发表时间:2022-10-23 07:32
金羊网  作者:罗仕 曾潇  2022-10-23
走进位于广州市荔湾区的永庆坊,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无不散发着岭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统筹/羊城晚报记者 罗仕 

采写/羊城晚报记者 曾潇

【殷殷嘱托】

“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时指出。

粤剧艺术博物馆里粤韵声声,恩宁路上岭南传统建筑鳞次栉比,广州首个非遗街区“三雕一彩一绣”千姿百态……走进位于广州市荔湾区的永庆坊,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无不散发着岭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曾经的永庆坊,是广州市危旧房最集中的区域之一。近年来,永庆坊秉承“修旧如旧、新旧融合”的微改造理念,用“绣花”功夫对老旧建筑进行修复活化。古老的永庆坊在新时代重获新生,成为广州展示岭南优秀传统文化、老城市新活力的一个窗口。

连日来,广州市荔湾区党员干部群众通过各种方式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大家纷纷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继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在新征程上续写老城市新活力新篇章。

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 羊城晚报记者 宋金峪 摄

【现场心声】

“推动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血脉相融’”

聆听党的二十大报告后,广州市荔湾区住房建设和园林局二级调研员江伟辉表示:“我将立足本职工作,继续推动永庆坊项目吉祥段和多宝段的改造,并以永庆坊街区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历史文化街区、老旧小区推进更新改造工作。”

近年来,永庆坊微改造秉持“修旧如旧”“建新如故”的理念,以“绣花”功夫推动街区改造,以“传统焕新”延续非遗文化,以“产业升级”焕发经济新活力,居民的生活环境、生活品质得到显著提升。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的气质和根基。江伟辉表示,城市更新作为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环节,要始终以保护好历史文化和城市风貌为前提,挖掘城市发展潜力,“作为城市更新工作的执行者,我将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继续推动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血脉相融’,守护好城市的历史文脉,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传承好、发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广州市荔湾区永庆坊的粤剧艺术博物馆,工作人员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后纷纷表示,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倍增干劲。

近年来,粤剧艺术博物馆已经发展成为展示、弘扬粤剧艺术和岭南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粤剧艺术博物馆负责人表示:“作为文博工作者,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准确把握新时代博物馆事业发展面临的战略机遇,切实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守护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传承好、发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为广州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亲历者说】

让传统文化融入现代都市生活

回忆起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视察永庆坊时的场景,广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谭广辉依然记忆犹新。“当时我正在制作广彩作品,总书记走到我的工作台前一边看一边仔细询问。我向总书记介绍说,这是极具广州特色的广彩,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一直都是广州重要的对外商品之一。”谭广辉表示,“现在回想起当时的场景,依旧心潮澎湃,总书记对传统工艺、传统手艺人的关心,让我对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充满信心。”

近年来,永庆坊的社区改造对广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2020年8月,广州首个非遗街区在永庆坊开市。目前,永庆坊已吸引牙雕、广彩、广绣、珐琅等具备较强创新意识和市场运营能力的项目进驻,建立了11间非遗大师工作室。

“广州非遗街区(永庆坊)的开办,为我们搭建了展示非遗文化的平台,让更多人有机会亲身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谭广辉表示,“我出生在西关,成长在西关,未来会继续扎根在西关。我将传承好广彩技艺,传承好广府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现代都市生活。”

让粤剧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粤剧艺术博物馆,同粤剧票友亲切交谈,希望他们把粤剧传承好发扬好。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广州市荔湾区博物馆(广州十三行博物馆、荔湾区粤剧艺术博物馆)负责人马楠仍然记得每一个细节。“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关怀,对人民群众生活的关心关爱,让我深受感动”。

近年来,粤剧艺术博物馆推动开展收藏研究、展览展示、公共服务、社会教育、展演交流等工作,先后被核定为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国家二级博物馆。马楠介绍,近年来,有160多万观众走进博物馆,其中,年轻群体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

“我们还成立了少儿粤剧传承基地,积极开展普及教育活动,先后有500多人参加了粤剧基本理论、基本功和折子戏排演等学习。”马楠表示,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接触粤剧、了解粤剧文化,粤剧艺术博物馆将牢记嘱托、砥砺奋进,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继续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粤剧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

编辑:聂粤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