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一老一小”消费陷阱,中消协发布相关案例作出提醒:老年人谨防忽悠 未成年警惕诱骗

来源:金羊网 作者:马灿、卢佳圳 发表时间:2022-11-08 07:07
金羊网  作者:马灿、卢佳圳  2022-11-08
中消协表示,由于老年人身体各方面机能下降,容易受到疾病困扰,老年消费群体普遍比较关注健康养生问题,这给一些不法商家可乘之...
老年人要警惕虚假宣传等营销陷阱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秋明 摄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马灿 实习生 卢佳圳

近年来,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老年人和未成年人认知能力弱、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的特点,通过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等方式设置消费陷阱和消费套路,骗取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的钱财。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梳理了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有关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的消费投诉案例,建议相关行政部门聚焦“一老一小”消费领域突出问题,加强对老年群体、未成年群体消费模式和服务内容的监管力度,建立针对面向老年群体、未成年群体销售商品和服务的审查机制,切实兜好政府监管底线。

@老年人

商家宣称高价饮水机可治病

2022年3月26日,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接到黄女士的投诉,称有销售人员上门向其80多岁的父母推销一款价值14280元的高价饮水机,声称喝了该饮水机的水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其间,销售人员趁着老人子女不在身边,对老人嘘寒问暖,采取种种手段诱导老人购买产品。在发现父母被骗后,黄女士到店铺与销售人员沟通要求退款,遭到拒绝。经省消委会调解,目前商家已退货退款。

对此,中消协表示,由于老年人身体各方面机能下降,容易受到疾病困扰,老年消费群体普遍比较关注健康养生问题,这给一些不法商家可乘之机。

中消协提醒消费者,要注意有人冒充医学专家兜售保健品。比如,一些电话推销人员抓住老年人病急乱投医的心理,冒充医学专家向患病老年人兜售“特效药”“救命药”等“神丹妙药”,而所谓的“神丹妙药”实际并无治疗效果,仅为普通保健品,不仅骗取了老年人钱财,更耽误了治疗时间。还有部分养生保健服务经营者以能治疗各种疾病、夸大服务效果来诱导老年人大额充值,但实际服务并无宣传效果。一些经营者利用老年人追求健康和长寿心理,打着“高科技”的旗号,谎称普通产品具有保健等功能诱导老年人购买。

老年人要警惕虚假宣传等营销陷阱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秋明 摄

以旅游名义推销保健品

消费者林先生向安徽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投诉称,2022年6月25日,林先生的老伴参加了当地某艾灸馆组织的旅游活动,费用为每人130元。旅游期间,老伴参加养生听课时,花费4980元购买了一种石斛口服液。林先生发现口服液没有厂家名称,没有包装盒,要求退款。经安徽省消保委调查调解后,商家同意退款。

中消协提醒消费者,要注意有人以“低价游”“免费游”为“幌子”向老年人推销商品,或变相“强制”消费。比如,一些旅游从业人员与相关商业场所经营者相互勾结,发布“超低价旅游”广告,吸引老年人参与跟团游,随后在旅游目的地强制老年人购买假冒伪劣或质次价高商品。

同时,要小心康养旅游服务夸大宣传承诺难兑现。比如,一些企业依托于疗养院,将短期旅游度假与医疗体检相结合,以低廉价格、星级服务、随时入住等为卖点,夸大宣传吸引老年人,实际无法兑现承诺。还有的不具有旅游资质的公司组织旅游并向老年人推销产品,宣称消费者购买后保值、增值,负责高价回购,实际拒不履行承诺,不少老年人上当受骗。

到银行存钱变成了买理财险

2022年7月,徐先生向湖北省丹江口市消费者委员会投诉,2020年10月29日,徐先生母亲到某银行丹江口汉江营业所存款,存款的时候被工作人员推荐了某保险公司的理财险,老人以为是普通定期存款,直到投诉前一天需要用钱时,拿出存款单才发现是保险单,去取款时被告知违约,原本存款4万元,如果提前取款只能取出3.4万多元。老人说,当时银行工作人员并没有告知不能随时取款,要求退还全部本金。

中消协称,老年人退休后一般会积攒一定的存款或有相应的退休金,往往会选择理财产品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但是由于老年人对一些新型的金融理财知识缺乏足够了解,很容易上当受骗。要小心有人用保险产品冒充银行存款。比如,部分保险公司通过与商业银行合作,在银行网点内兜售保险产品,导致老年人误认为是银行存款而购买。还有一些保险销售人员在向老年人推销保险产品时,故意隐瞒或不告知保险免责条款,夸大保险实际保障功能。

养老助老产品频现质量问题

2022年6月,消费者陈先生向中消协反映,称其在某网络平台花费3980元购买了便携式电动轮椅一辆,商家先后送来4辆轮椅,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如刹车失灵、前进后退无法走直线、手动电动无法切换、电池充不上电等。不得已,消费者与商家沟通后退款退货。

中消协指出,随着我国老年人口规模的持续扩大,养老服务和助老产品相关产业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相关领域问题也进一步显现。有的以“预订养老床位”骗取老年人钱财,比如,一些养老机构以优惠入住养老服务机构为诱饵,吸引有入住养老院需求的老年人支付高额钱财预订养老床位,后续因经营不善或资金挪作他用,经营者无法履行承诺。

同时,从投诉情况来看,老年人康复辅助产品投诉多。比如轮椅、助听器、防摔产品等老年人辅助产品因质量问题引发投诉较多,部分产品可能会影响老年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利用互联网暗设消费陷阱

廖先生向深圳市福田区消费者委员会反映,2022年1月9日,家里老人通过手机网站上的广告购买了一部手机,事后发现手机质量有问题,本来想找商家沟通解决,结果发现购买的手机盒上没有任何信息,老人无法提供购买商品的网站,也没有售后服务信息。

对此,中消协指出,老年人对互联网上的各类新兴事物认识不足,容易陷入不良商家的营销陷阱。还有的经营者诱导私下交易暗设消费陷阱。比如,一些平台内商家为逃避平台监管,诱导老年人私下添加卖家个人微信,并以微信转账方式支付价款,发生纠纷后又以消费者未在平台内交易为由拒绝处理。

@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买酒喝醉被送医

2022年5月29日,周女士向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投诉,称其15周岁儿子在某超市购买了4瓶二锅头。她儿子在购买时,超市老板也未核实其是否成年。由于周女士儿子因饮酒过度在医院住院。经定海区消保委协调,被投诉方同意一次性赔偿给周女士3000元。

对此,中消协指出,一些不良商家为谋取利益,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明知或未经核实服务对象是否为未成年人情况下,擅自为其提供相关服务,侵害了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比如,一些经营者在没有核实未成年人真实年龄、未查看其身份信息情况下,仅凭孩子自称是成年人就提供文身服务。还有一些经营者在校园周围开设烟酒商店,违法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和电子烟。

音乐平台引诱未成年人消费

徐先生向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投诉,2022年1月17日发现微信零钱余额突然少了,事后,发现是他10岁的儿子利用家长手机交网课作业时,在某音乐直播平台充值16270元并打赏给一个主播,打赏后平台推送很多同类主播私信给孩子的账号,发一些引诱、诱骗的话语。然而,该平台客服坚持称是家长看管不力,并拒绝退款。

中消协提醒消费者,应注意未成年人“盲盒”消费热。比如,一些商家利用未成年人的好奇心强、爱攀比、容易跟风等特点,推出珍藏版、纪念版、稀有版等饥饿营销方式引诱未成年人高额购买卡片等低价值“盲盒”商品。

同时,要留意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比如,一些平台和主播以各种方式引诱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被家长发现后平台以无法证明是未成年人打赏或父母看管不力为由而拒绝退款。

登录家长社交账号充值引纠纷

2022年8月,罗先生向深圳市南山区消费者委员会投诉,他未成年的孩子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家长的社交账号登录网络游戏,并充值65814元。经南山区消委会调解,网络游戏公司同意退款处理。

中消协表示,未成年人利用家长手机注册游戏账号进行大额网络充值消费,在付款环节平台未采取有效措施验证充值人实际身份,家长在维权时由于无法证明实际充值人为未成年人,从而引发大量游戏充值退费纠纷。

中消协提醒消费者,未成年人在自我管控、辨识能力等方面尚不成熟,需要家长帮助和社会关爱。解决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相关纠纷,一方面需要家长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对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使用进行一定限制,管理好自己的身份证信息和手机支付密码,防止未经同意被未成年人使用。

编辑:郑健龙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