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新征程上 从“有”到“优” 品质生活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我们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其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始终,提出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10年来,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在新征程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将会更加丰富多样。那么,我们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对品质生活的要求?各地都有哪些探索呢?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在报告中特别强调“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艾四林:“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民生问题提高到了非常高的位置,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这个命题的提出,也反映了我们国家经济发展进入到了一个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
生活品质有着丰富的内涵,不仅包含客观物质保障,还包括主观感受,也就是对于各类服务水平的满意程度。因此,“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也就意味着民生保障的更高层次,这也正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与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有机结合。
艾四林:“高质量到民生领域一个就是必须高,这种高质量是体现在多维度的,我们生活的环境、生活的条件以及生活的服务的水准等等。过去可能大家更关心的是有没有,今天老百姓关心的是质量、品质究竟怎么样,更多体现是好和优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为“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何更进一步做到从“有”到“优”?在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着重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健:“在二十大报告里主要提到了在发展中来解决现在的民生保障问题,第一个是中国的发展进入到新阶段,国家更有能力来实现自己的初心使命;第二个方面在过去这十几年里,我们越来越感受到民生实际上是一揽子工程,从出生到教育、就业、住房、养老,现在把所有这些问题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希望能够一揽子来解决,从供给和需求两个层面都是生活会越来越好,不仅是要求提高了,满足这个要求的能力也在提高。”
民生问题纷繁复杂,但是说到底就是做好千家万户的事儿,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
在浙江杭州市三墩镇民生综合体的健身室内,一场激烈的乒乓球赛正在进行着。
浙江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兰里社区居民宋丽说,这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比赛,和她一起打球的都是附近社区的居民。
近年来,杭州市西湖区开展了建设“15分钟幸福生活服务圈”计划,注重快速抵达、使用率高、实用性强、体验多元。三墩镇的民生综合体就是其中之一。在这里,不仅有健身室,还设置了书房、画室、便民驿站等。
浙江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颐兰社区居民徐朗:“刚刚建设好的时候,有些地方不符合球迷专门的标准球场,我们一边打球一边也向他们提出来,比如窗帘以前是白的,因为打球有反光,换成灰色的,还有一个灯光原来不足,后面加了几个灯。”
依照居民需求完善功能,同时把服务做到位,这才能让好政策真正起到好效果,这也正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强调的“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意义。
艾四林:“由于高质量发展所提出的高品质生活,对党员干部要求就更高了。一方面过去一些好的办法、好的做法还进一步延续提升;同时还要结合新的情况创造新的办法、新的探索,才能够提升服务质量。”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更加丰富多样,如何真正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这也对下一步民生工作的落实、落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宋健:“在这个新阶段,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多元化。能够让人们不仅活得舒服,而且活得舒心,舒服是物质层面的,舒心就是精神层面的,需要我们想得更细致,做得更多。”
让老百姓过得更舒适、更舒心,就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在工作中认真倾听。
浙江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水秀苑社区居民李宝珠:“我是特别焦虑的妈妈,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什么都管他,你应该几点干什么,几点睡,包办的,家里也有压力,不舒服。”
过度关心,不仅加大了孩子的压力,也让李宝珠与家人的关系越来越紧张。一次偶然,她向社区工作人员倾诉了自己的难题,让她没想到的是,社区把这件事儿放在了心上。
社区在民生综合体专门开辟了空间,让社区居民可以互相进行交流,还请来了心理咨询师为有需要的居民进行心理疏导。
李宝珠:“我觉得我的孩子阳光了、自由了,我自己也阳光了、自由了,我们普通老百姓的品质,不是那些高大上的品质,我觉得我们能感受到幸福,能感受到快乐,我觉得就是品质。”
能够整合、优化、调整小而散的公益服务事项,形成一个相对集中、功能完善的民生综合体,无疑是一个好办法。但是对于大多数地区来说,并不具备这样的场地和条件,而很多似这样的民生问题,各地情况均有不同,为此,二十大报告专门提出,要“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艾四林:“这个时候就要各个地方结合自己的省情、县情来谋划好在新时代怎么去量力而行,提升生活品质,而不能“一刀切”、“一窝蜂”,按照一个模式、一个标准来做。”
在离三墩镇民生综合体不远的翠苑四区,也在进行着“15分钟幸福生活服务圈”的探索。翠苑四区建设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常住人口6000多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1800多人。对于这样的人口高龄化的老旧小区来说,很多家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就是老年人的生活起居问题。
中午,翠苑四区居民张琴书正和女儿在社区的老年食堂用餐。张琴书老人平时都是女儿在照顾,赶上女儿有事儿过不来,一日三餐就成了他们一家最发愁的事儿。
几年前,翠苑四区社区曾经试点开办小型的老年食堂,但是,食堂面积小,可选择的种类也少,运营情况并不理想。
浙江杭州市西湖区翠苑四区社区党委书记杨桂芳:“只有24.84平方米,只提供一餐,满足不了老年人的需求。”
老年人多是社区的现实,用餐难的问题解决不了,就更谈不上提升生活品质了,社区工作人员开始着手解决这个难题。
杨桂芳:“现在光是老年食堂就餐的面积有差不多300多平方米,这样一改造之后,整体的环境比较好了。”
新食堂宽敞明亮,也能够容纳更多老年人用餐,还按照年龄层给予优惠,但面积扩大、用餐环境改善只是食堂的基础,要提升品质,就还要把这项工作做细做精。
为了让老年居民能够有一个更舒适的环境,翠苑四区还建设有养老服务中心,不仅有老年活动室、老年阅览室,还提供养老床位等。根据杭州西湖区民生综合体的规划要求,翠苑四区社区正在逐渐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希望满足不同年龄层居民的需求。
像这样的“15分钟生活圈”,目前在很多地方也正在建设中,努力实现公共服务均衡化布局。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篇章中,不论是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还是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或是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又或是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每一桩每一件都是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
艾四林:“民生的提升是无止境的,是永远在路上的,没有终点的。但是必须意识到,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不断去推动民生改善,让老百姓真正能够从改革发展当中受益,衣食住行年年在发生变化,而且是不断向更高的层次在发展,老百姓对党就更有信心,对国家的前途就更加有信心。”
翻天覆地的变化,映照着过往的付出,也启迪着未来的奋斗。翻开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到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到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从各个领域做出详细部署,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共同奋斗,我们对于高品质的生活愿景,才会一步步化为生动可感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