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进城乡社区】办好民生实事 绘就幸福底色

来源:金羊网 作者:朱嘉乐 发表时间:2022-11-28 06:52
金羊网  作者:朱嘉乐  2022-11-28
连日来,羊城晚报组织骨干编辑、记者深入城乡社区采访,深入反映广东各地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务实举措和实际行动。...
广州黄埔区普晖社区绿苑小区设置的口袋公园 梁怿韬 摄

广东各地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嘉乐

小区居民在大榕树下议事,共同讨论解决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等急难愁盼的问题;在社区微改造项目中,原本功能单一的小公园被改造成环境优美、功能丰富的口袋公园,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在一个个乡村,当地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农旅融合,让村民的“钱袋子”进一步鼓起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连日来,羊城晚报组织骨干编辑、记者深入城乡社区采访,深入反映广东各地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务实举措和实际行动,展现各地持续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绘就人民群众幸福底色的良好风貌和生动事迹。

佛山市禅城区同华社区的居民在大榕树下议事 范晗越 何昱 摄

增进民生福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在广州天河的富力天禧花园小区内,居民的电动单车曾经只能停在户外日晒雨淋,充电也不方便。经过社区、小区物业和居民共同协商,拥有几百个停车位的停车区域很快建成,居民还能在旁边的充电桩给电动单车充电,群众对此纷纷点赞。

作为老城区的中心,东莞的市桥社区常住居民中有30%左右是老年人。为了帮助居民完成一个个“民生微心愿”,社区为群众提供心理疏导、权益维护、安宁疗护等普惠型服务,精准解决群众身边的“小急难”问题,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这些老百姓身边的变化中,记者感受到各地正持续加大民生事业投入力度,推进惠民工程实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

墙绘,让韶关市始兴县顿岗镇乡村增色不少 张文 摄

发展基层民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增强城乡社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实效。

“小区没有改造前,道路破旧,爬楼辛苦,现在内部道路翻新了,电梯也在安装,我感觉居住环境会越来越好!”在佛山市禅城区同华社区住了20多年的王叔感慨道。小区里一棵百年古榕树,是同华社区的居民们交流商议群众事务的好地方。“榕树下智慧论坛”的建立,提供了基层群众自治、自我管理的平台,搭建起群众与社区沟通的桥梁。敞亮的居民休闲活动空间、清晰的停车划线、个性化的墙面艺术涂鸦……在这里,随处可见居民共议后实实在在的变化。

广州黄埔区普晖社区的绿苑楼小区近年完成了微改造项目,这个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小区的基础设施、环境卫生已得到极大改善。在日常生活中,普晖社区积极创新发现和解决居民诉求之道。除了等待群众反映需求,不少居民党员当起社情民意信息员,楼长和热心居民组成各类居民自治组织,更加积极主动了解居民所想,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需求,让老旧社区焕发新活力。

广东各地不断健全村(居)民会议、村(居)民代表会议制度,丰富村(居)自治内容和形式,深入推进基层全过程民主实践。社区党组织通过召集支部、业委、居民等协商议事,发挥各自优势,让群众事群众议群众管,通过党建带群建,促进居民共建共治共享。

农文旅融合推动茂名信宜市钱排镇快速发展 受访者供图

建设美丽乡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在“中国三华李第一镇”信宜市钱排镇,双合村三华李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年产值超过1亿元。同时,当地串珠成链打造沿云茂高速农文旅结合带,推进农文旅一体深度融合,借助旅游推动乡村振兴。

“乡村颜值高了,产业发展了,我们的收入也增加了。”韶关市始兴县顿岗镇宝溪村一位村民高兴地说。顿岗镇在全镇11个行政村推行美丽乡村DIY创意活动,各村打造特色人文微景观,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接受记者采访的镇村负责人都对记者表示,随着更多的乡村振兴措施扎实推进,村民的生活将越来越好,美丽乡村的日子将越过越有滋味。

梁淑华 受访者供图

居民再不配合,都不好意思了

基层声音

广州市天河区车陂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梁淑华:

解决民生热点问题不易,我们坚持以身作则、主动出击,通过党组织会议、活动联系群众,用“维护好自己家园秩序”的理念为民造福。

记者手记

近年来,电动车消防安全、垃圾分类一直是“老大难”的热点民生话题。很多基层社区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好这些问题,有的虽然貌似解决了,但因为管理坚持不下来,导致问题反复出现。

在走访广州天河区车陂北社区的富力天禧花园小区时,记者看到,社区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积极推动,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电动车乱停放、垃圾分类难等长期存在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过程中源于基层的智慧和力量功不可没。

经过社区管理人员和居民的友好协商,干部群众为建设美好家园群策群力,300多辆电动车从楼栋架空层移出,楼栋的出入通道畅通了,消防安全隐患也消除了;垃圾分类投放点建在了大家都满意的地方,居民遵守垃圾投放规则,社区环境变得干净整洁。

在取得上述成果后,社区没有放松管理,持续坚持做好管理和维护工作,管理人员以身作则,巩固已取得的胜利成果,形成了“我以维护家园安全整洁为荣”的良好氛围。用工作人员的话来说:“看到我们这么努力维护秩序,居民再不配合都不好意思了。”

社区工作是繁琐而零碎的,在车陂北社区,解决民生问题不仅做好了面子,还深入到了里子。通过大大小小的党组织会议、社区活动,潜移默化地让居民们认识到安全问题、环境卫生问题的重要性,自觉站出来维护家园秩序。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思想理念得到了提升,大家劲往一处使,解决“老大难”问题也不再难了。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徐振天

钟浩华 受访者供图

社情民意,不是单纯“等”来的

基层声音

广州市黄埔区夏港街普晖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钟浩华:

了解社情民意,不仅要等待居民反映,还可以主动联系群众,用更贴近的方式收集。

记者手记

社情民意的获取,不是单纯“等”来的。走访广州市黄埔区夏港街普晖社区的这几天,居民反映诉求的渠道之多、居委会收集社情民意的办法之多,均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一块块网格党支部责任区域公示牌,方便居民直接联系向社区报到的党员。自治组织、居民议事协商平台、居民微信群、驻点律师,均是收集社情民意的平台。社区居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渠道起到了社情民意的“哨兵”作用,方便居委会更早了解居民的心声。

作为居民服务的提供者,居委会有责任尽力满足居民的合理诉求。通过争取广州市的微改造资金,普晖社区居委会实现了辖区内绿苑楼小区的“微改造梦”。但居委会也不是大包大揽、什么事情都要做,如果小区自身确有“一技之长”,也允许他们“自治”。在旧楼加装电梯时,居委会孵化的“加装电梯智囊团”便起到了很大作用。作为一项需要全体居民参与的决策事项,居委会充分调动居民自治的积极性,动员成功加装电梯的楼栋居民加入“智囊团”,请他们介绍加装经验,让更多居民实现“电梯梦”。

普晖社区正在全力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怿韬

蔡奕芬 受访者供图

真心暖民心,小处见精神

基层声音

佛山市禅城区同华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蔡奕芬:

基层党组织的威信是从解决群众一个个矛盾问题、办好群众一件件好事实事积累得来的,只有全心全意、尽心竭力、坚持不懈为人民办事,才能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记者手记

“这些韭菜是新出的第一茬,我做好韭菜炒鸡蛋给你送来。”一位居民拿着新鲜的韭菜送到居委会给蔡奕芬看。“曲奇饼干是我烤的,来尝尝。”蔡奕芬热情地央请来访的居民坐下来……在采访时记者听到的一番番朴素的对话,只是蔡奕芬日常与居民打交道的缩影。为了拉近与居民的距离,蔡奕芬学会了烘焙,和居民有了更多共同话题,沟通起来也更加亲近。

“在0.25平方公里的社区里有106栋楼,93%没有安装电梯。从2013年至今,除了23栋楼因结构不符合规定无法加装外,74栋楼已安装或已通过审批,占可装楼栋的89%……”在基层工作20多年的蔡奕芬介绍起社区加装电梯的情况时如数家珍。因此,她也被居民亲切地称为“电梯博物馆馆长”。

过去,同华社区因老旧小区居多,停车难、道路破损严重、老年居民数量多、环境卫生差等问题凸显。社区党委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将“小改造”做成“大民生”,推动老小区焕发新风采,有效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其中,社区党委多年来在小区设置党群活动阵地,打造社区居民、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队伍交流、活动、展示的温馨空间,面向居民全天候开放,为群众提供个性化服务,成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正杰

陈旭明 受访者供图

老城可以旧,但不能破

基层声音

东莞市莞城街道市桥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陈旭明:

市桥社区坚持党建引领,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访民情知民意,不断提升辖区服务与环境品质,提升老城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记者手记

沿着东莞市莞城街道的老街行走,总有种恬静怡然的感觉。两旁斑驳的墙壁是岁月留下的痕迹,人行道上有些光滑的地砖是老城区发展的印记……这里曾是东莞最繁华的中心,是潮流最前线,是制造业名城发展的原点。

随着岁月变迁,老城回归宁静,跟着老街一起变老的人们则选择留下,守护着美好纯朴的旧时光。榕树下、公园里、老街边,随处可见三五老人歇脚闲聊的身影。老城的一砖一瓦不仅是他们年轻过往的见证,也承载着他们对老年生活的向往。

“老城可以旧,但不能破,才能让生活在这里的群众更有幸福感。”东莞高度重视老城区改造项目,近年来不断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活化旧城推动改造,助力老城区颜值提升。

老城区的群众需求也总能被听到,真正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让群众倍感安心。平日里,市桥社区密切联系群众,通过日常驻点的形式,走街串巷挨家挨户走访,了解辖区居民群众需求和困难,并通过工作实践解决群众难题,让老城区的群众拥有满满的获得感。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宝珠

王建明(右一) 受访者供图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基层声音

韶关市始兴县顿岗镇党委书记王建明:

我将切实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带领全镇干部、群众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思想指引,立足“四季果园·农旅小镇·宜居顿岗”发展定位,推动实现顿岗镇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记者手记

对于顿岗镇来说,乡村如何振兴发展,农业如何产业化,农村资产如何盘活,农民收入如何增加,农村人居环境如何提升……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在这片粤北红土地上寻求答案。

近年来,顿岗镇充分激发乡村振兴强大内生动力,引导群众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接力赛”中,步履坚定地向前行进。无论是在乡村产业发展上,还是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处处都能看到村民们努力奋斗的身影。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有了产业振兴才能提高乡村内生动力,农民收入才有保障,乡村改造才有支撑。顿岗镇坚持将产业发展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扎实推进耕地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撂荒地整治工作,推进“米袋子”项目建设,打造两个千亩“水稻+”优质粮食种植基地,同时发挥强镇富村公司企业优势,做强马蹄、蜜香李、小龙虾、葡萄等特色产业,加快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从而助力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当地充分征求镇、村、组党员干部和群众意见后,在全镇11个行政村推行美丽乡村DIY创意活动。由村党员干部带头,大学生志愿者、教师等组成的“创意队伍”,自主研讨、设计、创作出属于本村的特色人文微景观,把闲置的箩筐、坛子、石磨改造成“微景观”,在墙面上绘制秋日丰收图、农耕文化图等主题墙绘,以实际行动“点亮”美丽乡村,乡村面貌一新,乡土文化气息也更加浓郁。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

李冠章(右) 受访者供图

再也不是“养在深闺没人识”了

基层声音

茂名信宜市钱排镇双合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冠章:

三华李是双合村引以为豪的产业名片,是千家万户奔康致富的“摇钱树”。要用乡村旅游来发展双合村的产业,把一二三产业融合起来,致力打造独具李乡文化、“农旅一体”的文化休闲旅游胜地。

记者手记

双合村,是享有“中国三华李第一镇”美誉的信宜市钱排镇的一个行政村,盛产质优味美的“银妃”三华李。当地地形以丘陵高山为主,一年四季均可观赏到高山云海。当地家家户户种植三华李,每逢冬天就会出现“千山暮雪”的壮丽景观;每逢夏天,酸甜可口的三华李又吸引来大批游客采摘。推动农旅融合,双合村是有厚实基础的。

去年开始,记者第一次见到改造成功的“山水双合”景观颇为震撼;第二次见到人善勤劳,李乡风情逐渐显露;第三次见到“沿云茂高速农文旅结合带”逐渐成形,引领发展……每次采访来到双合村,记者都有被惊艳到的感觉。这个依靠三华李产业发展起来的乡村,再也不是“养在深闺没人识”了。据了解,今年以来,双合村已接待游客近120万人次,月均迎客逾10万人次。

双合村日新月异发展的背后,是茂名、信宜扎实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体现。云茂高速通车已有一年,信宜充分挖掘云茂高速与钱排三华李产业的优势,大规划、高标准打造“沿云茂高速农文旅结合带”,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平塘马安竹海、钱排山水双合、白石三华李度假区……这些极具特色的生态旅游资源,各美其美,因云茂高速“串珠成链”,成为游客青睐的旅游胜地。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全良波

编辑:郑健龙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