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明:“茶叶工匠”扎根深山 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李玉明在茶田修剪茶树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侯梦菲 实习记者 吕凌棘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宋金峪
从韶关曲江下高速,沿着省道一路向西,向山而行。经过近一小时的崎岖山路后,“雪花岩”三个红色大字横立山间,这里出产闻名全国的罗坑茶——古树杏仁香。
罗坑茶发展的背后有一位“茶叶工匠”,十几年如一日默默钻研。他就是李玉明,2022年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广东雪花岩茶业有限公司制茶师、车间主任。
“只有制定标准,罗坑茶才有未来”
初见李玉明,他身着灰色的夹克与裤子,脚上是一双普通的运动鞋。“古树杏仁香是罗坑茶的一个高端品类。除了杏仁香,罗坑茶还有多种品类,一斤茶的价格从六七十元到上万元都有。”聊到茶叶,李玉明打开了话匣子。
为了让罗坑茶有更好的发展,李玉明带领团队进行标准化探索。“我们探索的标准化分为两部分,一是茶叶品质的标准化,二是茶叶品类的标准化。”李玉明介绍,茶叶等级的标准化,指的是按照茶叶的大小、嫩度、采摘时间等因素,对茶叶进行分类;茶叶品类的标准化,指的是结合罗坑茶品种特点,对其外形、滋味、香气进行分类,以此区分不同的罗坑茶品种特色。
在李玉明的带动下,不同等级的茶叶以图例形式向一线采摘茶叶的村民科普,村民按茶叶等级采摘,茶厂按不同等级标准收购。而对于茶叶品质的甄选则困难得多,在前广东省农科院专家、茶叶大师陈栋的指导下,李玉明率领团队收集了罗坑镇的上百种茶青,试制成茶叶并对其进行一一审评,对外形内质进行分类,并将有代表性的茶送有关部门用科学手段进行检测,最终形成对茶叶品类的标准化分类。
标准化后的罗坑茶,从以前的“大碗茶”“口粮茶”摇身一变,成了能满足不同消费人群、不同口味受众的茶叶“新宠”,其品质与价格也直线提升。正如李玉明所说:“只有制定标准,罗坑茶才有未来。”
“罗坑镇资源独特,我一定要保护好”
从茶厂出发,眼见景色从金黄色的平地变为绿色的森林,李玉明的茶园便到了。说是茶园,但如果不仔细观察,你可能会以为这只是一片普通的森林。这便是“生态茶园”的独特之处。
由于地处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内,茶厂不能进行大规模种植,不能破坏生态环境,不能使用化肥农药,需要进行人工锄草、施用有机肥。这直接导致生态茶园的种植成本是普通茶园的十几倍。
尽管生态茶园高成本、高投入,李玉明却丝毫不后悔。他说:“罗坑茶之所以好,是因为罗坑镇的资源好、环境好,我一定要保护好它。”生态茶园建设因而硕果累累,不仅通过严苛的测试、连续多年获得中国有机认证,还有效提升了茶叶品质与其营养成分,使茶叶更受消费者的热捧。
“将罗坑茶越做越好,带动当地村民共同富裕”
事实上,在2011年以前,作为“大碗茶”的罗坑茶并不出名,价格约莫六七元一斤。标准制定、标准化生产与生态茶园建设,带动了罗坑茶的发展。李玉明所在的企业成为韶关第一家“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企业推出的罗坑茶品种获评“广东省名牌产品”、入选“广东十大名牌”“广东名茶”等,其中古树杏仁香更是获得了由中国茶叶学会评比的“中茶杯”金奖,跻身中国顶级红茶行列。
令李玉明更为自豪的是,在罗坑茶发展的带动下,当地村民的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节节高。茶厂提供种植技术、资金,鼓励当地村民种茶,企业也以高于一般市场收购价的价格水平给予补贴,当地村民生活越来越好。李玉明说:“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这些年,当地人陆续盖起了新房,也开上了小轿车。”
谈到未来,李玉明还将继续扎根深山,潜心开发新的罗坑茶品种,狠抓生产品质,同时也想利用新媒体对罗坑茶进行推广。他说:“让罗坑茶越来越好、带领当地村民共同致富,就是我做茶的初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