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燿才状态草书——探索心物合一的自然浑化之境
编者按:
风席卷
遍地狼藉
九身熠熠穿入林叶处
暗蒙蒙,至此消失
过无人之境
——王绮彤《林叶处》
叶燿才书法
布袋和尚 《插秧歌》
手捏青苗种福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成稻 退后原来是向前
138cm×69cm 2014年
读叶燿才新书艺
陈永正
书法艺术,植根于中华文化的主体精神。每一时代的艺术,都带有当时的文化特征。在文化多元的今天,书法的时代精神,应该是博大的、兼容的。读到叶燿才的书作时,我首先想到的是这几句话。
叶燿才是广东省较早的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曾师从何绍甲、尚涛教授研习书学及汉魏碑帖,于雄强古朴的北派书风别有会心,复以碑版线质入行草,书风意态奇肆,气象浑厚,在我省的书家中,其个人的艺术风格是比较突出的,而最令我感兴趣的还是他那些“草书状态”作品。
叶燿才状态草书 30cm×69cm 2022年
草书,是很奇妙的书体。本人习书近六十年,草书范帖也临摹过不少,每见到那些飞舞灵动的草书佳作时,都不禁发出“心向往之,而不能也”的叹息。狂草更是草书之王者,神化自若,变态不穷,令人目迷心醉。在观赏狂草时,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它的整体气势,然后是线条的质量、节奏流变,末了才去辨识字形。有学者认为,不可识读的草书,是无生命力的,也不能算是艺术。我认为这是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
叶燿才状态草书 35cm×137cm 2018年
叶燿才曾在他的论文中表明其书法艺术观点,他主张创作作品应有不同状态下的多种意趣及个性化表现,在长期磨炼技巧的基础上重视艺术直觉的引发。要求书写技法与章法应以性情为主导,最终将文化的书法返回“人化”的书法,以实现视觉效应的深度把握。因此,他创作的“草书节奏状态”作品,力图超越汉字字形字意状态与技法状态,而以独特的线条节奏,抒写个人的灵性与感情。我曾多次与叶君讨论这一问题,他一再强调,“草书节奏状态”的书法,并不是否定既往的书法传统,而是在其基础上向前发展。至于这脱离汉字系统的尝试,他也觉得有点像在“走钢丝”。我认为,作为受过研究生教育的专业人士,在艺术形式上进行各种尝试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路,是人走出来的。成功与失败,要看个人天赋和社会环境、卓异的创造精神以及艺术界同行的认可。艺术,要容许探索,特别是要容许有较高天赋及修养的艺术家进行探索。没有探索,也就没有发展。艺术,需要创新,艺术上的创新,也是每一位真正的艺术家用毕生精力去追求的。
叶燿才书法
高剑父曾书此联
剑气非关月 书香不是花
137cm×69cm 2014年
我曾撰文批评当代书坛的“反传统”倾向,并指出妄谈创新,则易陷于绝境。我主张中青年的书者要深入了解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书法理论和实践上多下功夫,博习精取,不求新而自新,不求变而自变,融汇百流,自成一家,这是对广大的书法爱好者而言的。其实,真正的艺术家,并不需要别人指手画脚去提醒他如何学习传统、如何创新,他自会找到应走的路。有了博大兼容的时代精神,艺术家才得以自由发展。创新,是每个艺术家的美梦,其中一小部分人可能梦想成真。我衷心祝愿叶燿才以他的“草书状态”作品,在中国书坛拔戟自成一队。
(原文为“叶燿才状态书法展”前言。刊于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收藏·拍卖》第五期,又刊于2005年12月19日《人民日报》、2011年12月中山大学出版社《沚斋丛稿》)
(陈永正:中山大学教授、博导,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原主席)
叶燿才状态草书 136cm×70cm 2018年
抽象之超越
张演钦
叶燿才先生的书法探索,颇受业界瞩目。我尤其看重他那些非文字的状态草书。
这往往让我想起徐冰先生的天书。这种在极其顽强、封闭的汉字生态里派生出来的崭新的且成系统的当代艺术,具有强烈的观念价值和艺术价值。
叶燿才先生面对的传统书法系统,一样壁垒森严。他那超越“字形”的“状态草书”艺术,同样值得关注。
叶燿才状态草书 30cm×69cm 2022年
何为艺术?无法界定。但可以确信的是:艺术表达是在高度抽象之后,才能够独立成为人类文明结构中的重要环节。艺术的抽象性是它实现自身超越价值的前提。人类一切艺术创造都是如此。就算是前现代艺术、古典艺术,貌似非常具象,但是要理解它们,也要从抽象的层面去入手。
比如说宋徽宗的画,很多人说它太具象了,是不是不够艺术。错了。我们看宋徽宗的画,从来不光是看它画的什么鸟什么花,而是去感受它那种至高无上的清贵之气。我们看达芬奇,也不仅仅是看它的圣母故事,更多是感受它这种浓烈的宗教感,它宁静、安详、神圣又光明,这种感觉才是我们观看达芬奇时至高无上的体验。
理解人类艺术,当有抽象化的观念。这个所谓的抽象,消弭了形象的界限,弥合了心灵的隔阂,是人类迄今为止无可争辩的最大公约数,譬如音乐。
叶燿才状态草书 46cm×68cm 2018年
徐冰先生的天书,自然是抽象的,其抽象意义在于其独立构建的弥合了中西文字传统的系统的无限延展性。
叶燿才先生的状态草书,也是抽象的,理论上它可以有效表达人类面部所能呈现的一切表情。
因为这种自带“无限”的文化框架,所以能拥有自由意义、超越价值。
叶燿才 状态草书 138cm×35cm 2021年
我们的老祖宗,长期以来就不断启发过我们。唐人张怀瓘论书法时就说过:惟观神采,不见字形。这句话可以完美诠释叶燿才先生状态草书的渊源有自,及“与神为徒”。在叶燿才先生忘情创作时,我相信他已经脱离了功能性表达的束缚,洞穿其胸臆的,更多是哲学漫流,人性波荡。
多年前,本人对此忽有所感,于是以文言文手法写了一篇数百字的序文。别人读了之后纷纷反馈,说颇有六朝文赋之风,但完全看不懂文章内容。其实,作为作者本人,我也完全不懂。因为写的是一篇完全没有具体内容、只表达抽象气韵的文章——所谓的抽象文言文。它不是一篇功能性的为别人展览作序的文章,它是一件当代艺术作品,任何读者的任何反应,都会构成作品的一部分。
因为抽象,所以无限;因为无限,所以超越。
叶燿才状态草书 141cm×70cm 2020年
走遍天涯路
曹其文
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交。无癖就无深情,交友不可能深交。同理,人无癖不可从艺。从艺要付出无穷的努力,无癖根本坚持不下去。中国艺术门类很多,我认为书法是最难的。从事书法者尤其要有癖。练习过书法的人到成为书法家的人,千分之一都不到。其中在书法诸体中,草书又是最难的。楷书行书练一练,字写好一点,那里都可以用,被人承认为书法家的机会就多。尤其是二爨体,没有通常书体那种人人都明白的统一标准,世俗的人因其陌生以为其高明,不要多大功夫,就可以到处写招牌了。草书就难了,在现代没有实用功能,看草书的都是行家,要写出艺术来,非一世前行、永不歇脚不成。等你把草书写成了,生命也耗掉了一大截。所以,从事草书这样真正的艺术,是风险很大的、吃力不讨好的人生之路。叶燿才就是我见到的少有的几个敢于从事真正艺术、写草书成癖的人。他数十年如一日,走遍千山万水,终生不渝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叶燿才书法
七言联句
春水船如天上坐 老年花似雾中看
43cm×69cm 2022年
叶燿才早期学习晋唐人草书和汉魏碑版,有了基础,在林散之、于右任二家书法上用力最勤。其实,在几十年实践中,他充分利用了改革开放以后资料信息无所不有的优越性,遍参中国古今草书名迹,遍访名山大川石窟碑林。这个条件,于右任、林散之都设有。这决定了他的草书,更宽广、更勇猛、更富于变化、也更具有创新的突破性和革命性。他的草书,由汉字草书过渡到状态草书,是刻苦钻研和不断感悟提升的自然结果,是水到渠成的艺术进步。他的草书沿着笃实而造型壮美的路子前行,从不轻率和耍小聪明。书法心灵中有他很好的感受力和想象力,从不搞丑怪狞恶的把戏。他十分理解草书构成的力量,他笔下的草书,在不激不厉的闲雅风规之外,取会佳境,错综群妙:有可以热胀冷缩的线条,有高速奔腾的线条,有舒展流畅的线条,有摇摆跳跃的线条,也有交叉碰撞的线条。每一线条都是一条性命,都是一股热核能量,都是一道闪电,都构成了单字美和布局美。这是他数十年寒暑不歇努力的结果。
叶燿才书法
苏东坡句为联
黑云翻墨 白雨跳珠
138cm×35cm×2 2005年
燿才先生是一个在书法艺术上裸奔的人。他敢于超越文字事实,在规范汉字以外迎接新感觉新体验,是个强有力的创新书家。他的草书,超越了通行文字,进入纯意象领域。草书本身是意志,是欲望,是搏杀,是旋律,是魔幻艺术,更是性灵艺术!他无须去抄袭古今书法大家的线条,他只要赋予自已的草书独有的感情色彩就可以了。这种感情色彩自有其律动效果。性格直率的线条,使草书自然进入到新的层面,引出一个新的方向,赋予了草书伟大的自由。不再受文字符号“形、音、义”的束缚,使古代草书点、线的抽象愈加纯粹,艺术更能够辉煌发展。他的魔幻线条可能令世人迷惑,但必须承认,一根线条那么丰富的变化,那么多的滚动奔腾,却没有被摧毁,这正是状态草书的伟大。状态草书深刻的背后,蕴涵着宇宙秩序的重建——运动和静止都是几何学的湼槃,都能够重现宏伟的建筑结构。
要之,叶燿才的状态草书就是大线条观念,是宏观艺术。草书的大形体、大起伏、大律动、大突破,是新艺术工程的涯顶召唤。好了,燿才兄,祝贺你,为了你的大线条观念,继续积聚表达自我的伟大力量——走遍天涯路!
(曹其文:文化学者)
叶燿才书法
八言联 临水登山时有真乐 养花观书外无俗情
100cm×55cm 2014年
法自我立 藏用于人
——叶燿才草书印象
陈志平
不久前,我在一次饭局上,偶然见到叶燿才先生的简笔速写人像系列,细致传神、精妙入微的刻画,顿时刷新了我此前对他的所有认知,也促成了我认真研读他书法作品和理论著述的愿望。燿才先生是一位出色的美术家和出版家,也是一位书法的思考者和践行者,与岭南前辈多有往来,加之长年修练书法,谓为楚庭玉树,似无不妥。
他对于“状态草书”的思考和身体力行,可谓眼空前古而能独树一帜。他从书法之成为书法的原点出发,溯源归本,推陈出新,主张书法艺术性与文化性的高度统一,线性思维和音乐节奏的同步共进,试图通过消解古今界限,强调人文贯通。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克服巧似、封闭、肤浅的不足。臻于自信、自足、自放的状态。
叶燿才书法
七言联句
飞流直下三千尺 锦瑟无端五十弦
43cm×69cm 2022年
中国书法既是线的艺术,也是气的艺术,有无相生,时空相即,笔简意足,万殊一相。燿才先生于此深有领悟,所作草书,能从自然万象悟入,从传统中发展出自我,骨劲气猛,以神写形,法自我立,藏用于人。如翚翟备色,藻耀高翔,天资凌轹,自成家数。所作其他书体,线质峭削,气质苍古,节奏鲜明,水墨淋漓。其书常有斧劈之势,而不见着意之迹,可能与他长期浸淫于汉魏碑版有关,而神用独超处,更是与简笔传神暗合。
燿才先生与我交往有年,但我对他知之甚浅。所知者,书画之外,寄身出版,创办刊物,装帧设计,皆有所成;偶作艺评,亦能针砭时弊,高论横陈,洵为艺坛之常青树也!
燿才先生索评于我,因为赘数语,以志景仰之意云尔。
(陈志平:暨南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兼学术委员)
叶燿才状态草书 140cm×70cm 2020年
状态草书(节选)
叶燿才
书法作为视觉艺术,以形质为基础,向意趣、气象、神韵的高度发展,是书法本体演化的一个路径。古代书论对书法本体的描述,是以书写运笔的笔意、笔法、笔势、笔阵喻之于象。“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 (蔡邕语)。具体而言就是在长期临帖中磨练富有质素的点线,书写出精彩的汉字图形与线条节奏,写出高格调的意象。书法运笔要求达到形神合一,是一种由技术、到文化、到人化的书法的长期修炼。概言之,中国书法是建立在形学基础上的一种心学形态。
笔意,融万象于一线之意。古时的笔意,以自然意趣、鸟兽动态、人情忧悲兴感为之,并由书法形质的视觉之美,融入诗、文、史、哲的人文素养,向抽象无垠的未知领域演进,历久弥新。我向不以为古代书法是已经充分发展过的艺术。这根据,是书法本体“极简约”以至“极凝炼”的抽象特质所决定的。老子“知其白,守其黑”的思想,后人的“计白当黑”,为中国书法所独有。极简约故能蕴含深厚广大,以凝炼出高格调之意韵,成为自性具足、生生不息的艺术。
叶燿才状态草书 46cm×68cm 2018年
关于状态草书。
状态草书,是脱离了汉字的字形字意,只保留草书线节奏状态的书写艺术。由于是无字之书,故不可亦不必释读,志在线条节奏之欣赏品味。这是一种字书分离的“纯线条视觉音乐”的探索。其线条节奏韵律,可以是二王闲雅流美的散步、是旭素满壁纵横的奔腾跌宕,亦可以是山崩地裂的“重金属音乐”、浑然无迹的泥石流……。在互联网时代,现代人的所知所感,完全具备了不弱于古人的客观条件。在这种向未知领域的探索之初,非以强力无以破壁……自会有演化中的初级、高级阶段。这种探索,旨在充分挖掘与发扬书法传统的核心要素:强化书法线条的质量与线节奏在脱离字形字意之后更为丰富的变化。初以书法本体的极致化追求为目标,比已知的草书更为抽象,力避已有的草书字形,试图书写出传统中未有之节奏;继以写出不下于汉字草书经典的新的线节奏意象——受现代音乐融入风雷电击滚石、玻璃、金属声等的启示,不拘一格、不避字形;终以实现草书心物合一的自然浑化之境……这将是一个漫长的探索之旅。
叶燿才状态草书 137cm×70cm 2020年
“状态草书”与已知的“现代书法”有何区别?
这涉及到对书法本体的理解与价值判断。书与画的区别在于:线化与图化,线节奏化与图形块面节奏化之别。传统书法是从篆隶楷行的方块字形向草书线节奏演变深化的过程。“现代书法”中少字派、墨像派等,粗阔的笔道与肌理呈现,虽然不失为一种文字艺术的探索,但是以块面图型节奏示人,已偏离书法点线节奏之本体。任何离开了深具书法形质技巧与线节奏的书写,各种脱离笔意笔法的泼墨挥洒,只是“变相向绘画称臣”的涂抹。既可以是一种艺术,亦可能只是在古人所谓“邪、甜、俗、赖”意义上的变相自残。检验的尺度,首先看其在什么起点上,是切实推进了,还是陷落倒退。此外,就是写汉字的传统书法,晋人早有“状如算子,便不是书”之评。综上可知,书写汉字者并不见得就是书法。况且,汉字的形、音、意一直在流变之中,不变的是运笔要求的点线节奏。书法的终极追求,是点线的形质、格调、神韵。
叶燿才书法
五言联句
涛来如万马 云出若一龙
138cm×68.5cm 2004年
书法之抽象,无机心,形神相即。书法与绘画、诗文的另一重要区别,是书法的记“事”功能,与绘画、诗文的叙事功能之别。书法所记之“事”,与其说是其文字内容之事,不如说是记录了书者的技巧在当下情绪、性灵触发之形态意象之“事”,书写格调之“事”。须知,文字的内容再好,写得平庸还不如几行敦煌残纸。书法中的字词文意让位于字法笔法笔意的事实(书史上的名篇,《兰亭序》《祭侄稿》《寒食帖》多有笔误涂改处,而非一字不苟的文意通顺),说明了书法艺术真正的本体,向来不在文字词之意,而是书法自性具足的抽象美感。这是书法本体不容置疑的最本质特征。
基于此,状态草书,要求在传统草书基础上的持续深化,舍其字形字意、循其笔法、笔意,抒发当下的性情节奏,力求书写出新的视觉语言。
叶燿才书法
七言联句
三千余年上下古 八十一家文字奇
70cm×35cm 2021年
不写汉字不就可以乱写了吗?还有书法技巧难度吗?
状态草书不是乱写。是一种有渊源的出新,是在书写运笔上有很高的门槛。其检验的标准:若是缺乏书法、尤其是草书素养者都能写出来,则算是失败。其如声乐上的“哼鸣”,声调无论强弱高低,同样需要有气息的支撑、同样会呈现出节奏韵律的格调,并非不唱歌词便可乱喊一通。在此,不妨对照一下其他现代书法,各种文字艺术、观念艺术高下不等的探索,或可瞭然。
状态草书植根于传统草书的高起点,由此破题的构想,与书字分离后,书意合一的难度、深度可以想见。
叶燿才书法
李白 《山中与幽人对酌》
两人对酌山花开 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 明朝有意抱琴来
100cm×55cm 2014年
状态草书有无草法的限制?
所谓“草法”,既是古代书家极丰富的技巧累积,一直在活的流变之中,自会不断精进。古代草法既是重要依据又不必为其所限。真正的草法应以活现于书者当下的情绪、性灵为高,从来如是。若一味求合于古,再精熟的草法亦可以输入数据为现代机器人所取代。这也正是状态草书出现于当代书坛,意在突破的大有可为之处。
状态草书的出现,破解了以下难题:书法只能是传统文化的保留项目吗?书法能否进入现代?
有观点认为,“现代书法”本身包含着一个悖论。书法是自晋唐已高度完善、充分发展了的艺术形态与审美规范。只要是中国书法,历代就只能延续。故只要是书法就不可能是现代的,只要是现代的就不可能是书法。书法只能是“旧质的量延伸” 。而状态草书在现代书坛的出现,打破了这个悖论。
叶燿才状态草书 137cm×70cm 2020年
这一悖论的根据,是源于仅以方块汉字为书法本体的认知局限。
这局限将汉字书法置于字形的实用层面中,以偏概全地将此作为毋庸置疑众口一词的“定论”。这局限一直使传统书法在近代以来未得到充分的发展,又在求新求变的当代“欲变而不知变”。或放弃书法本位,或以“新观念”自诩取悦于看热闹水平的洋人(真懂书法的汉学家艺术家除外),美其名曰走向世界,以至出现各种各样的丑陋喧哗、污人耳目。
叶燿才书法
西山逸士集联
临岩松似餐霞客 倚涧花如照水人
138cm×34cm×2 2007年
须知,自汉、晋、唐出现并成熟的狂草表明,书法既有传递语言信息的功能,更是一种以线节奏抒情写意、达性通灵的艺术。“意在笔先,字居心后”“一纸之书,须字字意别,勿使相同,书之意必达乎道,同混元之理”(王羲之语)。“深识书者,惟观神彩不见字形”(张怀瓘语)。历代书论对书意、形神的描述,表明了书法作为高超的视觉艺术,无论从字法、笔法到章法、墨法均以写意之“心法”,统驭于着字形技巧之“形法”。书法写意的“心学”修炼,又始终融贯在汉字字形字意的“形学”基础之上。书法与道相合之抽象,具有不可穷尽的神奇奥秘。这也正是“状态草书”,志在贯通古今人文传统的旨意所在。不应只满足于将书法经典分类分折观察研究后变成标本,更要活化这可变的传统,再生成一个混沌级的纯阳之体。
叶燿才书法
张仲景 《伤寒论序》
138cm×70cm 2021年
张仲景 《伤寒论序》
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 望齐侯之色 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 怪当今居世之士 曾不留神医药 精究方术 上以疗君亲之疾 下以救贫贱之厄 中以保身长存 以养其身 但竞逐荣势 企踵权豪 孜孜汲汲 惟名利是务 崇饰其末 忽弃其本 华其外而悴其内 皮之不存 毛将安附焉
状态草书的前景。
相对于演化了二千年的草书艺术而言,出现至今二十多年的状态草书,在理论到实践上的突破已经成为事实。状态草书在风格上的形成目前只是个人取向问题,在气韵格调上的提高深化,则要经历更为长期的修练,有待于更多有缘同道的批评参与。状态草书之抽象,没有偏离并贯通于深厚的人文传统,前景是可期的、乐观的。
叶燿才书法
陆游 《草书歌》
苏东坡题黄山谷书一则
35cm×276cm 2021年
陆游 《草书歌》
倾家酿酒三千石 闲愁万斛酒不敌
今朝醉眼烂岩电 提笔四顾天地窄
忽然挥扫不自知 风云入怀天借力
神龙战野昏雾腥 奇鬼摧山太阴黑
此时驱尽胸中愁 槌床大叫狂堕帻
吴牋蜀素不快人 付与高堂三丈壁
苏东坡题黄山谷书一则
鲁直书尔雅 以平等观作欹侧字
以真实相出游戏法 以磊落人书细碎事
可谓三反
叶燿才书法
何绍基联句
岫云借润支琴石 涧水分流洗砚池
70cm×35cm 2021年
叶燿才书法
七言联句
不速到门惟夜月 无私惠我有春风
70cm×35cm 2021年
叶燿才书法
西山逸士集联
树类八分枝屈铁 石如飞白势盘云
134cm×35cm×2 2007年
叶燿才:历任岭南美术出版社编审、编辑室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新闻出版委员;广州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广州艺术博物院特聘研究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人文艺术研究会理事;广东廖冰兄人文艺术基金会理事,《书艺》丛书、《康有为手迹》《百年雄才》《廖冰兄全集》《区潜云草书艺术》执行主编,《收藏·拍卖》编委。
来源 | 金羊网
责编 | 王绮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