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公布,广东最年轻候选人是70后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唯 实习生 龚无忧
4月23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21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全国577位院士中,广东省至少22位候选人榜上有名。中国工程院院士每两年一评,奇数年评选。与2019年的上一轮次评选相比,广东省院士候选人数从不足20人到20余人,有所增益。
院士候选人逐渐下沉至普通高校
今年的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广东省候选人中出现了几幅“新面孔”——深圳技术大学核物理工程技术专业曹磊峰、广州航海学院土木工程材料专业邢锋、华南师范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杨中民等。而上一轮次评选中,以华南理工大学轻工化学工程专业候选人参与评选的邱学青,现以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学工程专业候选人继续参与评选。
邱学青自2019年12月30日起,任广东工业大学校长。他曾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子项目、“973”计划项目、"863"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团队基金等国家、省部级及企业技术开发项目四十多项。近年来作为第一负责人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次、教育部提名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次、广东省科技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广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获国家专利优秀奖及广东省专利金奖各1次。
本次评选中,广东省有14位候选人分别来自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药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广州航海学院和深圳技术大学共10所高校。与上一轮次广东省候选人多来自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深圳大学、广东药科大学相比,参与评选的院士候选人遴选范围更加广泛,参与评选的候选人也不再局限于广东省头部高校。
放眼全国,渤海大学食品科学专业励建荣、天津商业大学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专业陈冠益、山东科技大学金属材料专业崔洪芝、中北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刘有智等新进入2021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也意味着院士候选人逐渐下沉至普通高校。
民营企业候选人进入名单
除了高校,候选人多来自研究机构与企业。以广东省为例,有来自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福田)的沈向洋,来自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的于云江,来自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的李芳柏等。
而民营企业也不曾缺席院士增选。今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徐文伟进入了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而在前年,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王传福、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杨强、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黄险波也都被中国工程院确定为有效候选人。
全国范围内,民营企业候选人同样占据一席之地。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马玉山、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周恺、宁夏宝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姚敏等获中国科协提名;路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肖志国、南瑞集团有限公司郑玉平、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张国良等获院士提名。
“70后院士”候选人崭露头角
2019年,广东省进入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的候选人都为“50后”、“60后”,且以“65前”居多。最年轻候选人徐瑞华出生于1967年。
今年,“70后院士”候选人逐渐崭露头角,华南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吴珍芳、中山大学病毒学专业舒跃龙进入候选队伍,二人都出生于1970年3月。华南师范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杨中民出生于1971年11月,是广东省进入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中最为年轻的一位。加上3位“70后院士”候选人,今年广东省有至少11名“65后”进入候选名单。
舒跃龙自2017年4月起任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院长。他于1998 年获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同年9月赴美国留学,2002年2月作为病毒病所人才引进回国。吴珍芳主要从事猪遗传育种、种猪育种和产业化、克隆与转基因等领域的研究。截至2020年5月,吴珍芳先后主持国家转基因新品种培育重大科技计划项目、“863”计划课题等16项。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杨中民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获授权PCT专利1件,中国发明专利30余件;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SCI他引1500余次。
来自高校的三位“70后院士”候选人战功累累,他们的入选不仅意味着中国工程院院士选拔的年轻化,也体现出广东和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的年轻化趋势。
院士候选人研究方向向高精尖专业倾斜
记者梳理发现,中国工程院将候选人分为机械与运载工程、信息与电子工程、能源与矿业工程、环境与轻纺工程等9个学部,近年来,每个学部下的候选人专业则更加多元化。
广东省候选人中,有6位来自医药卫生学部,4位来自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4位来自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相比2019年,三个学部都增加了一位候选人。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广东省无人获农业学部候选人提名,而今年,吴珍芳作为华南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候选人被农业学部提名。
在全国范围内,被提名院士的研究方向不少都向高精尖专业倾斜。例如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的46名候选人中,不少从事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推进理论及工程研究;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被提名的69人中,有从事激光技术与红外技术、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技术、人工智能等高端技术研究的候选人。而相对传统的农业学部中,也出现从事作物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等新兴技术专业的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