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改革开放永不止步 高质量发展再创辉煌
光明日报记者 张云 王美莹 吴春燕 严圣禾 王忠耀
大潮起珠江。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考察时指出,这次调研之所以到广东来,就是要到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地方,现场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莲花山上,两棵高山榕生生不息,见证更多“春天的故事”在新时代传唱。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从中共三大召开到国共大革命合作开启,从深圳蛇口打响改革开放“开山炮”到粤港澳大湾区建立,在建党百年的风华岁月中,广东以百折不挠的勇气、埋头苦干的精神、顽强奋进的姿态,一代接着一代干,交出了一份举世瞩目的答卷。
回望来时路,广东勇立潮头搏浪远航;展望新未来,广东前进步伐更加坚定。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广东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途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辉煌。
2020年8月26日,莲塘/香园围口岸正式启用,粤港澳大湾区再添新物流大通道。新华社发
1、科技创新引领,勇做改革开放排头兵
在岁月的长河中,40年也许只是沧海一粟。但是在深圳,从“杀出一条血路”到“走出一条新路”,40多年间,曾经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变成了如今创新创业的热土,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深圳奇迹”。
“与其说我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我更愿意称自己为陪伴者。”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高三英语教师黄嫄媛,这样形容自己与这片土地的不解之缘。出生后不久,她就随父母来到罗湖黄贝岭定居,读书工作、成家立业,一待就是35年。
“来了就是深圳人”。40多年来,五湖四海的人才来到深圳,在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扎根立业。如今,深圳科技人才队伍已经从特区刚建立时的两名技术员,发展到超过200万人。这里汇聚了华为、招商、平安、腾讯、万科、正威、恒大、深投控8家世界500强企业,还吸引了290家世界500强企业前来投资。
敢闯敢试,才能敢为天下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广东创造性地运用中央赋予的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积极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引进外资“三来一补”加工贸易,建立深圳、珠海、汕头经济特区,推进价格、投资、财政、土地、住房、劳动用工和行政体制等一系列改革,以“排头兵”和“试验场”的昂扬风貌,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大步向前。
“经济总量连续32年位居全国第一。”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最新数据显示,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20年超过11万亿元,年均增长6%,以顽强拼搏、真抓实干的饱满精神状态跑出经济发展的“加速度”。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拉开序幕,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广东紧抓发展新机遇,坚定推进“双区”建设、“双城”联动,进一步增强发展新动能。
新横琴口岸、莲塘/香园围口岸正式开通,深交所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正式启动,中新广州知识城、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等建设加快推进……喜讯不断传来,发展永不停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活力四射。
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是广东经济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2020年,全省研发经费支出从1800亿元增加到3200亿元,有效发明专利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保持全国首位。目前,广东省已形成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先进材料等7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启动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4K电视、风力发电机组、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增长20%、136%和28%,着力推进解决“卡脖子”问题。
依托坪山图书馆等多所公共文化设施,深圳市坪山区构筑了完整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图为坪山图书馆。资料图片
2、传承红色血脉,英雄土地焕发新生机
“再揭史书,烽烟中血拼,前路晦暗期待有黎明。烈士奋勇担起了使命,热血挥洒开辟路径。”当记者走进位于广州市文明路的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会旧址,越秀区清水濠小学的关雅庭、李诗尹两位小讲解员正在演唱粤语童谣《英雄花开英雄城》,她们甜美的歌声、自信的笑容,吸引了前来参观的游客驻足欣赏。
在广州这片革命热土上,无数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铸就了“英雄城”的美名。仅越秀区33.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聚集了37处红色史迹,其中还有中国共产党的“十个第一”。
在越秀区东山口错落有致的西式楼群中,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改扩建项目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中,并将于7月前重新对外开放。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召开,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近40名来自全国各地和共产国际的代表出席大会。大会制定了革命统一战线方针,由此掀开了中国革命历史崭新的一页。
1924年,中共广东区委员会迁到广州文明路194至200号。作为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最大区委,大革命时期全国辖区最广、党员人数最多的地方党组织,它还建立了地方监督监察机构以及地方军事机构,为大革命作出重要贡献。
为支持广州国民政府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中共广东区委组织党员、团员,发动工农武装和革命群众,支持和配合广州国民政府的军事斗争。至1926年年初,广东境内的军阀基本被肃清。在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北伐军一路攻下了通往武汉的要冲汀泗桥、贺胜桥,歼灭了直系军阀吴佩孚主力。然而到1927年4月,蒋介石集团公开叛变革命,面对严峻的形势,中共广东区委被迫暂时撤离广州,迁往香港,后改组为广东特委,继续领导广东人民进行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
如今,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红色基因继续传承,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
在越秀区桂花岗小学,通过“小桂花学党史,党的精神代代传”系列活动,各班级的队员化身为小讲解员,用讲故事、表演课本剧、互动答问等方式,将辉煌灿烂的百年党史故事讲给校内校外许许多多的听众。
在2021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越秀区文德路小学的孩子们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红色研学先锋棋。这副先锋棋的游戏规则很简单,参与游戏的人员只需要投色子、走点数,就可以在地图上打卡“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等红色景点,行至特殊的格子时需要答题才能前进,如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怎么唱、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名称是什么等。“无数革命先烈不怕流血牺牲,无数共产党人舍小家、为大家,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纪念他们,向他们学习,将他们的故事告诉更多的人。”红色研学先锋棋的设计师吴伟哲说。
扫一扫,跟随记者的脚步,探访坪山图书馆打卡地“星光书屋”。
3、人文荟萃,突显深厚文化底蕴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州考察时强调,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文化的力量滋养着城市的灵魂,一座城市的发展与这座城市的文化建设密不可分。
“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是粤剧五大名家展区,这里展示了薛觉先、马师曾、白驹荣、罗品超、红线女等名家的生平……”在广州市荔湾区粤剧艺术博物馆,记者在讲解员的指引下与众多游客一起驻足观赏,了解粤剧名伶、粤剧行当及唱腔流派。
一方水土养一方艺。粤剧被誉为“南国红豆”,是继昆曲之后第二个被列为世界级非遗项目的中国戏种,如何让粤剧在更多人心中播撒?粤剧艺术博物馆给出了全新的答案。这是一座岭南风格的中国园林式博物馆,以保护、传承、弘扬粤剧艺术为主旨。在这个精心打造的粤剧体验空间,粤剧艺术不仅存在于舞台之上,还以一种“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形式,让参观者真切地感受粤剧艺术的无限魅力。
“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优秀传统文化的存续为城市发展留住了“根”,也为城市文化创新提供源头活水。粤剧艺术博物馆所在的荔湾区恩宁路永庆坊有着百年历史,曾是聚集着老房危房的老社区。广州用修旧如旧的修缮理念保留了旧城风貌,永庆坊成为市民、游客打卡地。
老城市的华丽蝶变与传统非遗技艺光彩再现同频共振。广绣、珐琅、醒狮、牙雕等非遗特色文创商店纷纷入驻永庆坊,还邀请了非遗大师工作室进驻。随之而来创业、游览的年轻人也给非遗老街区注入了新活力,在这里不仅能了解到老广州的点滴,还能嗅到新时代的气息。坐落在永庆坊的非遗街区,已经与粤剧粤曲一起融入城市的血脉肌理当中,成了广州的文化面孔。
而在距离广州市荔湾区一百多公里的深圳市坪山区,又是另一幅完全不同的文化图景。
近年来,作为深圳最年轻的行政区之一,坪山区在文化发展领域大胆创新,以新时代“拓荒牛”精神,确立了“正而新、小而精、特而亮、惠而美”的文化发展路线,着力打造深圳市的文化新地标。
提供高品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是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的重要手段。2020年,深圳市坪山区实现区、街道、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新增公共文化设施面积6万余平方米,增幅近70%。
依托坪山图书馆、坪山大剧院、坪山美术馆等多所公共文化设施,坪山区以坪山文化智库为主体,衍生出图书馆、美术馆、大剧院等人才平台矩阵,形成了“人才共治”的乘数效应。坪山区以“文化聚落”的呈现方式成为驱动文化发展的核心引擎,构筑完整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勾勒出新时代文化发展的精彩蓝图。
如今,踏上坪山区文化聚落的土地,仿佛开启了一场朝气磅礴的文化之旅。在一座座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建筑空间内,阅读、观剧、观影、看展……各类文化设施与文化活动目不暇接。
近年来,广东省扎实推进重点工程“三馆合一”项目建设,实现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省、市、县、镇、村五级全覆盖。潮州古城、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南粤古驿道等岭南特色文化遗产保护有力推进,“南海I号”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加大潮剧、侨批等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健全岭南考古学文化谱系。办好深圳文博会、广州文交会,促进文创产品和文旅融合产品高质量开发等。
粤剧、粤菜、骑楼……一张张广东文化名片,彰显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与自信。广东省在迈入新百年征程的起跑线上,站在丰厚文化积累上,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开创城市文化发展新格局,建设文化新高地,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广东牛头岛上,建成了世界最大的现代化沉管预制厂—珠海牛头岛深中通道沉管预制厂。肖明葵摄/光明图片
4、迎风起航,奋斗中书写幸福篇章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无一不立在潮头,先行先试。有强大的经济后盾、雄厚的科技实力,广东省各项社会发展事业也走在了全国前列。
初夏时节,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木棉花正在盛开,火红的花朵成为一道美丽的校园风景。在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1+X等级技能证书培训和考核基地,智能终端开发与技术专业的学生于志诚正在为即将到来的广东省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大赛认真训练。除了到更高学府学习深造的“小目标”,于志诚还谈及自己的“大目标”:“我想在毕业后参军,投身到军工电子信息行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数字经济时代,要擦亮信息学院的信息底色,为国家培养面向未来、面向前沿、面向产业、面向国际的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真正的大国工匠。”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长王晖表示。
除了教育事业,养老服务也事关发展全局和百姓福祉。深圳市福田区园岭街道正借着产业发展与技术领先的东风,探索智慧养老的新路。
打开电子设备上的智慧服务平台,研究员伸出双手,屏幕上的“火柴人”立刻开始模仿。当研究员模拟老人跌倒的动作时,智慧服务平台马上发出警示,并将情况记录下来。在园岭街道,记者见识到了这样一种对居家老人进行智能看护的“黑科技”——通过摄像头获取老人活动数据,将老人的形象简化为“火柴人”进行隐私保护,并用AI模型识别其行为,对老人实施全时段全方位的看护。
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随着早期来深建设者开始迈入老年行列,养老问题逐渐显现。园岭街道共有10万名居民,其中包含1.2万名老人,目前已有200户居家养老的家庭尝试利用“5G+AI”技术满足居家养老需求。
“我们用科技打通居家养老的‘最后一米’,用5G满足老人家的多样性需求,街道从街道、小区、家庭、个人4个范畴来提供智能支撑。”园岭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赖育明介绍,从研发到落地,这个智能养老看护设备经历了3年多的研发。园岭街道是全国第一个接入5G光纤的基层社区,现已建成全国第一个配备多种智能看护设备的5G养老院,最终开辟出“街道有平台、社区有管家、小区有支部、居家有智慧”的养老新路。
近年来,广东省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2020年,广东省全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34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超97%,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动态清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1029元,养老、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持续提升。
乘风再破浪,立潮敢争先。站在新的起点上,广东正以更大魄力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迎风起航。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25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