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动与碰撞中呈现华文之美

来源:金羊网 作者:樊洛平 发表时间:2021-05-30 09:54
金羊网  作者:樊洛平  2021-05-30
在古远清漫长而卓有成效的学术生涯中,从台港澳文学的区域性研究,到世界华文文学的学科建树,清晰地勾勒出他的学术宏愿和研究格...

□樊洛平

在古远清漫长而卓有成效的学术生涯中,从台港澳文学的区域性研究,到世界华文文学的学科建树,清晰地勾勒出他的学术宏愿和研究格局。《世界华文文学概论》作为这种追求的标志性成果,不仅延续了他私家治史的个性化学术风格,写照了一个人的学术史的研究路径和创新高度,也同样见证了世界华文文学学术史的建构面向。

以鲜明的学科意识,创建世界华文文学学科的话语体系,是《世界华文文学概论》的突出特点。世界华文文学能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存在?华文文学有无自身特殊性的话语体系?面对学界中的某些质疑声音,带着问题意识介入,该著开宗明义,首先对“作为一门新学科的世界华文文学”进行理论层面的“正名”。

《世界华文文学概论》透过“中国文学·华文文学·华人文学”形态及关系的梳理来看世界华文文学的大格局,考察作为“他者”的海外华文文学景观,分析“离散”与新移民文学的特点,直面“华语语系文学”的生成与局限,将世界华文文学命名所体现的学科意识、文学/文化价值,以及学术视野和研究方法的更新意义充分展示出来。在此基础上,该著作重点探讨了世界华文文学的学科品质与特点,得出了涵盖意义丰富的结论:“世界华文文学学科品格,可用‘混血儿’去形容。跨族裔、跨地域、跨时空、跨文化、跨语言,无不体现了华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混血’特征”, “国际性、移动性、本土性、边缘性,同样反映了不是‘纯种’而是混合、糅合、融合的特点。”

与此同时,该著作富有创建性地设置了“海外华文文学对新中国文学的贡献”一章,在海外华文文学与新中国文学的参照背景上,在许多复杂、交叉、融合的文学现象中,厘清“海外”与“海内”、“境内”与“境外”的关系。从“新中国文学与台港文学交流的先行者”、“新中国作家队伍板块结构的松动者”、“新中国文学经典建构的参与者”、“新中国文学爱国主义内涵的丰富者”等角度的阐释,带来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学术视野。

在世界华文文学的文学史构成和作品经典化生成的布局上,古远清显示了与众不同的视角和审美选择标准。与以往的世界华文文学或海外华文文学教材的著述思路不同,《世界华文文学概论》没有让具体的文学史阐释和作家作品评价局限于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版图,而是在世界华文文学的大格局中通览华文创作,在小说、诗歌、散文、批评的文学范畴中,通盘考察具有世界华文文学经典意义、能够抵达这一文学领域创作高度的作家作品。

将不同国度和地区的作家放置于共同的文学领域来看他们的创作个性与贡献,探寻上述作家作品在跨域文化语境或不同生存环境中坚守和传播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因而在世界华文文学史的书写和作品经典化的评价上,呈现出一种开放的、包容的文化态度和国际化视野,同时又凸显了文学审美的尺度。诸如“诗歌的盛宴”中,台湾诗人纪弦、郑愁予、余光中、洛夫,马华诗人吴岸,菲律宾诗人云鹤,香港诗人力匡、马朗,戴天、也斯,还有韩国诗人许世旭,大家一起相会于诗歌的大花园里,带着他们各自的地域性、族群性背景与个性风格,在不同文化的流动与碰撞中呈现出华文诗歌创作色彩纷呈的美质。

编辑:白茶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