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光明: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

来源:金羊网 作者:于木子、肖颖 发表时间:2021-06-30 17:14
金羊网  作者:于木子、肖颖  2021-06-30
对于未来,光明区擘画了这样一幅令人心驰神往的图景:到2035年,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基本建成。
大科学装置鸟瞰图

文/图 于木子 肖颖

在深圳北部,6月的光明区绿意盎然,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光明科学城吊塔林立,工厂内机器“火力全开”,“日新月异”四个字在这里得到充分诠释。2018年4月11日,深圳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光明区集中建设大科学装置群,聚力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打造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世界一流科学城。承担了国家科技自立自强重要使命的光明科学城,从作出部署到呱呱落地,建设中捷报频传:23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落地建设正在进行时,其中包括10个大科学装置、9个前沿交叉研究平台、两所研究型高校和两个广东省实验室,加快提升光明科学城的集中度和显示度,科学之光加速集聚。

这对于抢抓“双区”建设重大机遇,紧扣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中心任务的光明区来说,是挑战、也是底气。光明区提出,要以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光明科学城建设为抓手,不断健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做实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争做代表深圳参与未来科技竞争的第一艘“冲锋舟”。

光明区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

吹响前进号角

跑出加速度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

承担了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使命,光明科学城的建设发展自然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未来的光明科学城,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光明科学城设定了这样一个坐标:展望2050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中心,持续产出大量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引领性原创成果,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策源地,成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引擎。

从公常路与光侨路交汇的十字路口,到东莞黄江,这条短短二三公里的路边,沿途布局着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光明科学城启动区项目、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等高校、科研院所、大科学装置、产业中心。教育、科研、平台、产业和资本(产业基金)俱全,一个健康的发展格局被展现出来。

“整个科技发展趋势是学科交叉,合成生物学是一个融合BT与IT的工程化生物学科。”深圳先进院合成所所长、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院长、深圳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首席科学家刘陈立介绍。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牵头建设,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和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参与共建的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院,现已汇聚近800余名国内外合成生物学及相关领域青年骨干及领军科学家,组建50多个全职PI课题组、10个研究中心,初步建成该领域全球最大的前沿交叉创新团队。光明区把握“着力提升科学集中度显示度”主题词,要聚焦信息、材料、生命三大主攻方向,以最快速度、最大力度集聚一流装置、一流机构、一流平台、一流人才,加快形成光明科学城的强大磁吸效应。

光明科学城如今完成了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布局建设,深圳湾实验室、深圳计量技术创新院等科研机构启动实质性运营,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完成选址。“深圳湾实验室入驻光明是建设发展的里程碑。”深圳湾实验室主任詹启敏表示,去年正式入驻光明的深圳湾实验室,目前已组建49支科研团队,集聚了数十位国内外顶尖科学家参与实验室建设。获得省基础与应用基础重大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4项,完成1项新冠病毒科技攻关应急专项申报、3项省基金项目合同签订,发表论文近70篇。

为积极推进设施建设“沿途下蛋”理念模式,在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等设施建设期间,光明区建设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光明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等产业转移转化平台,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研平台、关联企业深度融合,打造“楼上创新、楼下创业”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

为了加快健全光明金融产业业态,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光明区出台了《光明区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金融若干措施》,推进光明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上线,设立区级科技创新专项基金,建立“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政府引导基金+高标准产业空间”的联动机制,精准支持优质创新性中小企业做大做强。“以前没有这个平台,也就没有信用支撑。”深圳市迈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忠超对此深有体会。

“政府对我们的帮助特别多,例如我们企业周边的交通、环境整改,打造文化长廊、还有停车场。”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政府关系经理郭玉栋如数家珍,“我们员工的公寓问题也解决了!”据了解,光明区专门出台了支持“3+1 ”产业发展系列政策及《光明区创新型产业用房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扶持措施,推动生命科学、新材料、智能等新兴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促进光明产业高质量发展。

深圳湾实验室目前已组建49支科研团队

把握黄金时代

打好高质量高颜值发展攻坚战持久战

今年1-4月,光明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2.4亿元,同比增长24.7%,较2019年增长21.2%,两年平均增速为10.1%。光明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等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实现119.8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额的51.5%,同比增长26%,拉动光明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3个百分点。工业100强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45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的62.3%,同比增长34.2%,拉动光明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的有81家,同比增速高于20%的有71家,比2019年同期多20家。光明区“小升规”工业企业动能强劲。2020年度升规纳统的292家“小升规”工业企业共实现工业增加值9.8亿元,同比增长1.3倍,正增长的“小升规”企业有245家,增长面达83.9%,共实现工业增加值9.2亿元。

近年来,光明区域势能持续攀升,后发优势愈发明显。怎么干,才能把光明的大事办实办好?今年一开年,光明区委书记刘胜在区一届三次党代会上给出方向:科学把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最大的“时”,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个最大的“势”,全力承担起科技创新这个最大的“使命”,光明区将紧紧围绕“1+2+3+2”总体部署,即“一个总目标总定位、两大主题词、三大使命、两大关键支撑”,坚决打好高质量高颜值发展攻坚战、持久战,牢牢把握光明未来发展的“黄金时代”。

紧紧围绕“一个总目标总定位”——以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为目标,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推动大湾区创新引擎换代、发展动力换挡,争做代表深圳参与未来科技竞争的第一艘“冲锋舟”。牢牢把握“两大主题词”——集中度显示度、高质量高颜值。要把高质量高颜值主题贯穿发展始终,各领域谋划,各条线工作都主动对标一流、争创一流、赶超一流,各环节推进、各方面落实,让城市的每个角落都变成风景,努力成为新时代深圳的质量高地和“颜值担当”。

勇担“三大使命” ——做实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不一样出彩”的深圳北部中心、打造科学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型科研经济增长极。加快做实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全力以赴提高“科学浓度”、做强“科学气场”,助力大湾区创新引擎换代、发展动力换挡。

“光明不止有乳鸽,还有一座红桥。”市民们将这座红色的桥夸赞为“红色飘带”,称它是运动森林公园亮眼的名片。“名副其实,这里大块的红色元素非常耀眼,无论是台阶口、护栏、瞭望台,清一色都是红,红得艳丽、红得喜庆,像一条红丝带穿越山林,联通大顶岭绿道。”五一小长假,很多市民专程驱车到光明游玩,毛先生就是其中之一。“我带父母来的,在这山间的红色步道上漫步,可以享受大型天然氧吧氛围,他们都很开心。”茅洲河沿岸,碧水潺潺、水清鱼欢;大顶岭公园绿道和“网红”景观虹桥成为市民打卡点。将高颜值高质量工作推进落实到位,光明区秉持“全域景观理念”,重点打造“一三五百”的高颜值项目建设体系,对全区建筑风貌进行全方位把控。现在,城市设计及建筑风貌审查管控机制、工程质量全流程监管机制、城区颜值管养维护长效机制等三个机制落地实施,从规划设计、工程建设、结果呈现,到后续维护管养,形成有效的闭环,五年内将建成“不一样出彩”的、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深圳北部中心。今年,光明区重点开展科学城大装置区周边、虹桥公园片区等6大片区共33个高颜值项目建设,总投资约25.69亿元,目前已立项29个。

“不一样出彩”的城市会客厅和企业总部区凤凰城,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高水平规划、高品质开发、高质量建设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标性建筑和一批一流的教育、医疗、文化、商业、商务设施,彰显未来大都市风范的城市会客厅。水美则鱼肥,土沃则稻香。全力打造高颜值的城市环境,这里当下水清岸绿、交通畅达、产业聚集,吸引光明产值超十亿元的企业近6成落户。


虹桥公园

开启幸福时代

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四位一体”新城区

科学之都、湾区之芯、绿色之城——作为深圳发展的“后浪”,光明区欲打造一个科学、城市、产业、生态四位一体的新型城区,以“蓝绿为底、组团镶嵌、乐居宜业”为原则,以人民群众满意为基础,为人民创造健康美好的生活环境。

坚持整体重塑、全域提升,既重“颜值”、更抓“内涵”,光明家园更加宜居。光明区人民政府区长蔡颖表示:“光明要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把科学城发展红利兑现成看得见、摸得着的项目上,让群众有盼头、有收获;以人民群众满意为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不断提高政府服务效能,努力建设法治、阳光、高效、廉洁政府。”

光明中心区“三横两纵”主干道路全面动工,正在建设和规划的“2条高铁+2条城际+6条地铁”,将让地铁、高铁成为光明的标配。近两年来,光明区投入80多亿元进行水环境治理。目前,光明区15条主要河流水质全部达到了地表水V类或以上标准,水质为近20年来最好水平。截至2020年底,光明区基本建成“公园之区”,公园总数达260个,总面积达2030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升至30.85平方米,实现了“城在园中、园在城中”。

不仅有优质的生态环境,光明科学城生活配套也日益完善。占地面积3.78万平方米的光明文化艺术中心投入使用,作为深圳市新一轮重点规划建设的“新十大文化设施”之一的深圳科技馆(新馆)落户光明科学城并已动工建设,占地超过2平方公里的光明科学公园也即将动工。新增病床1520张,初步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大病不出光明”。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长者饭堂遍布每个街道,居民平均预期寿命从79.7岁提高到80.8岁。在册低保人员从475户1458人降至41户99人,累计筹集建设公共住房34620套,从民生建设欠账最多变身补齐欠账最快,光明成为群众获得感提升最快的板块之一。

深圳实验学校光明部

学位供给领跑全市。光明行政区成立以来,累计新改扩建学校20所;教育投入从2015年的8.68亿元增至2020年的38.47亿,增长了近5倍。加快形成“名校+集聚效应”,教育事业发展“狂飙突进”。这些年来,光明区不断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成果更全面、更公平地惠及光明百姓。仅2021年,光明将建设1所区属公办高中——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附属实验高级中学(以下简称中科附高),新增高中学位2100座;新建3所义务段学校——华夏中学、深圳市教科院实验学校(光明)、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光明星河小学,改扩建两所学校——玉律学校、公明第二小学,共新增学位7260座;计划开工建设幼儿园7所,其中,立项4所、实际建成3所,提供学位1080个。

“中科附高是深圳第一所‘中’字头、‘国’字头高中。”光明区的“明星”高中——中科附高校长宋如郊说。宋如郊表示,中科附高是为了培养未来城市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而成立的,学校的定位是构建科学与基础教育创新融合的特色办学模式,建设一所有中国气派、有国际视野、有学府气象、有大家气质、有创新灵魂的公办基础教育实验高中。“复合资源、高本联培”是学校的办学特色,将通过引专家、引学伴、引设备、引项目四种渠道实现,让中科附高的学生在科学家身边成长,进而助力光明筑造科学“梦工厂”。

对于未来,光明区擘画了这样一幅令人心驰神往的图景:到2035年,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基本建成。到那时,一座高质量、高颜值的崭新城区将惊艳出现在世人眼前:一边是欣欣向荣的现代都市,一边是草长莺飞的山水田园,一座座“科学重器”掩映山水间,人文之光、艺术之光、科技之光交相辉映,光明将成为人人想来、人人爱来、来了不想走的好地方。

编辑:爆米花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