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海难”46周年:逝者已矣思念长存 锥心之痛永以为鉴

来源:金羊网 作者:杨再睿、谢小婉、姜雪媛 发表时间:2021-08-12 06:42
金羊网  作者:杨再睿、谢小婉、姜雪媛  2021-08-12
在当年的事发地蛇头湾,江面平静,一艘艘货船进进出出。临江一侧,这场灾难的纪念亭静默屹立……



在打捞中的红星240轮 资料图

46年前,发生在珠江容桂水道的一次撞船事故夺走了432条生命……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杨再睿 谢小婉 姜雪媛

“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让我们两艘船的命运绑在一起,也让我们更敬畏生命。”今年8月,石庆东组织了“8·4海难”肇庆幸存者聚会,回顾往事,缅怀逝者。

1975年8月4日凌晨,珠江容桂水道蛇头湾一带,两艘同属珠江内河运输公司的红星号客轮正相向而行。突然,从肇庆开往广州的红星245号钢质客轮猛地撞向红星240号客轮……短短6分钟内,两艘客轮上的800多名乘客随着船身沉入江中。事后,虽经紧急抢救,仍有432人罹难,酿成新中国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水上运输事故。

在当年的事发地蛇头湾,江面平静,一艘艘货船进进出出。临江一侧,这场灾难的纪念亭静默屹立……

深夜撞船

坚强母亲带着儿子逃生

“我们算是‘大难不死’。”在聚会上,幸存者蒙玉英谈着事发时的情况,长吁了一口气。

据蒙玉英回忆,当年她才30岁,是高要县人民医院的护士,而她在沉船中拼死救出来的三岁儿子李志端,是这次海难幸存者中年纪最小的一个。

“因为家里有急事,3日,我拿着8月4日从广州回肇庆的船票,打算去码头碰运气。”蒙玉英说,当时可能验票员看见她带着孩子,便给他上船。因为船上满座,且自己是次日的船票,蒙玉英便被安排在三等舱的走道上。就这样,蒙玉英和儿子登上了红星240客轮。

凌晨,为避让无灯农艇,红星245轮打满舵改变方向,不料与红星240轮相撞,5分钟左右两轮相继沉没。当时,蒙玉英的儿子正睡得香甜。突然,船体猛地一震,撞船了!蒙玉英叫醒儿子,让他穿鞋,准备爬出窗口。“当时楼梯口很多人。”蒙玉英说,她一手拖起儿子,一手挽起行李袋,刚钻出窗口,行李袋便跌入水中了。

蒙玉英跟孩子一起跌入水中,当她浮出头时,船已经沉下去。她一手托起儿子,一手在水中扑腾,努力挣扎。此时,江面已经乱作一团,沿途经过的船只看见有船遇险,扔下了木头、救生圈等东西,也在尝试施救。“我幸运地看到一根五米多长的木头,抱着木头,我们最后获救了。”

石庆东告诉记者,事故发生后,从广州赶来的相关工作人员安顿了幸存者,他们让返程肇庆和广州的人各站一边。“当时我们回肇庆这边的大概有40多人,其中有位年轻妇女带着个三四岁的小孩,孩子是这次事故幸存者中年龄最小的一个。”石庆东所说的这位年轻妈妈就是蒙玉英。在水中,她拼死托着孩子游上了岸,大家都很佩服这位了不起的妈妈。

“深夜撞船,需要专业的救援手段。”幸存者苏炳强受访时说,当时他作为珠江航运公司的一名船员,刚结束培训,也踏上了红星240轮返程肇庆。在撞船后,他便从船上跳了下来,游上了岸,一同下船的还有他的同学许国钊。

“我们下船后,整个江面都是油,周围还是大片的甘蔗林,夜幕下视线极差。我跟许国钊便马上在岸边点上火堆,指挥江面的人往火堆的方向游。”

苏炳强说,事故发生后,航运公司组织召开了安全会议及各类培训。但事发现场的状况,他实在不敢再去回忆。

近日,部分“8·4海难”幸存者在肇庆相聚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宋金峪 摄

干群齐心

做好幸存者救援安置

在容桂水道蛇头湾河段龙冲口与石坎之间,当年的事故发生地建起了一座纪念亭。当地管理人员龚叙林和她的丈夫周进开都曾参与了事故救援。

龚叙林回忆称,当年她的丈夫曾经是辖区生产队八队的队长,在听到撞船声音后,她丈夫周进开便冲了出来,赶紧到河边察看情况。意识到情况较为紧急,周进开通知了生产队的大喇叭广播,自己也拿着7米多长的竹竿到现场救人。

“当时他是管闸的,也没有船在边上,就伸着竹竿到水面,让逃出来的人抓住竹竿游上岸。”与此同时,当地农民很快敲响了铜锣,许多村民、民兵都赶到江边划着舢板出江救人。乡村里的赤脚医生则留在江滩上,给打捞上来的落水者做人工呼吸。一艘从江门开来的客轮也临时停下来打开探照灯协助救援。

现年74岁的梁淑芝也参加了救援,当时她正怀有5个月的身孕。根据当时村大队的安排,她负责担水和煮饭。“我前后在村头负责煮饭。最开始,村民们拿出自己家里的鱼和米,煮粥给幸存的人吃,当地的供销社也将仓库里面储备的米面罐头饼干等送到救援一线。”

根据石庆东搜集到的资料显示,在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也迅速将事故上报,省革委会立马成立了“广东省8·4海事办公室”统一指挥、协调救援和善后工作。由于政府及时采取了快速的善后处理和灵活的安置政策,整个善后处理得有条不紊。

灾难为镜

我们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石庆东告诉记者,出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跟顺德的一位朋友何先生说起了这次事故,碰巧这位何先生就是出事地点蛇头湾附近村子的人。

近日,在何先生的陪同下,石庆东来到了当年出事的河段。经过几十年的变迁,这里已经完全不是当年的面貌了,当年有着大片甘蔗田的河滩,现在已经矗立起一栋栋的厂房。在江面上,一座航标灯塔引人注目。

何先生告诉石庆东,灯塔所在的地方,就是当年发生沉船事故的所在。那里水深有十六七米,而且是两江交汇的地方,河面窄、水流急,沉船事件发生后,为了航行安全,航道部门就建起了这座航标灯塔。

自从发生事故后,每年的8月4日前后,都有很多死者亲友来到这里祭奠。上世纪八十年代,当地村民自筹资金建起了“8·4海难”纪念亭。

46年过去,“8·4海难”留在幸存者记忆里的伤痛并未被时间冲淡。石庆东说,这场事故给自己留下刻骨铭心的伤痛,侥幸逃出生天的他更感到生命的可贵。

当时沉船如此之快,除相撞后驾驶员操作不当外,还有一个致命因素:当年出于节省钢材、快速建造等原因,一些船只在建造上用水泥取代钢壳,被拦腰重创的红星240轮便是钢筋水泥船壳,性能大幅下降。

事故发生后,广东省司法机关对“8·4海难”主要肇事者——红星245号客轮的驾驶员判处了交通肇事过失罪的最高刑期——七年有期徒刑,珠江航运公司以及船队的相关责任人也都受到相应处分;航运部门其后将所有的水泥船壳客轮全部勒令退役,拆除了所有封死客船舷窗的钢管,并进行了全行业的安全检查和整顿……

2005年,随着各种交通方式逐渐便利,最后一班红星轮在完成旅途后结束运营,内河长途客运也成为历史。

不幸者长眠江中,幸存者在时代浪潮的推动下走向不同的人生方向。但“8·4海难”幸存者这一身份联结起他们,使他们偶尔相聚在一起,共同纪念人生那一劫。

编辑: 宝厷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