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 | 港眼睇前海

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齐霁 韩文嘉 张锐 马培贵 发表时间:2021-09-07 19:55
深圳特区报  作者:齐霁 韩文嘉 张锐 马培贵  2021-09-07
处暑过后,深圳暑热依然,那也许是梦境孵化的温度。

没人能够否认,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前海就意味着未来。

采访的第一站是恒裕前海金融中心。准备采访的短短几分钟,我们站在落地窗前看着水雾迷蒙的海面一片忙碌,那是高速公路不停穿梭的汽车形成的动态图景;窗子的右面是摩天轮,俯瞰下面是修剪整齐的草坪和热带花木。

落地窗玻璃阻挡了海面上的声音,看上去如同无声的童话世界。

这间商务洽谈室的一面墙上,是一幅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以下简称前海)动态图,依然没有声音:汽车进入地下隧道,骑扫帚的儿童和乘飞碟的成人飘在楼宇之间。也许,动画世界是人类的平行宇宙,或者是人类世界的模拟和再现。来画公司制作的前海动态图景,把我们带入又一个童话世界。

是的,前海就如同深圳连接现在与未来的一部童话。

在前海合作区成立的第11年里,我们专门访问了一些港人港企在前海的工作和生活。无论是环境的沧桑巨变,还是生活中的细微感受,他们的真实体验让我们得以从港眼睇前海。

它放飞着人们对未来的许多想象,也安顿着深港双城融合的真实场景。

它是前,也是海。

上篇 向前

极目向前,平阔舒展。

为什么叫前海?

前海的前,其实是一种前沿。从以前的城市中心来看,前海比起后海更远,因此在“前”。

而现在,前海于深圳、于国家,依然是“前”。这种前,是前沿、是探索、是领先。

“第一”

来自香港的律师黄善端常带着女儿在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的广场上练习轮滑,这种迎风向前飞驰的感觉,是他熟悉又热爱的。

华商林李黎-黄善端律师

黄善端早年在北京大学求学7年,取得法学学士及民商法法学硕士学位,此后在香港一家律所和澳门科技大学工作。2005年,国家首次在香港设立考场进行司法考试,黄善端顺利通过,成为港人内地律师牌照“001号”持有者。2008年起,他离开香港律所,来到深圳执业。

3年前,他成为中国首家粤港澳联营律师事务所——华商林李黎(前海)联营律师事务所的执业律师,主要从事跨境争议解决事务。

从拿到第一个内地律师牌照,到加盟第一家粤港澳联营律师事务所,黄善端的职业之路注定要遇见更多的“第一”,尤其在前海这个先行先试的地方。“一个跨境案件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法,难在不仅是你第一次碰到,法官和政府部门也是第一次遇见,大家都要钻研。跨境法律业务还有很多待开垦的领域。”

法律业务有时就像轮滑。在决定滑向前方时,比起快,更重要是稳。

黄善端如今在前海有三个身份:从事跨境业务的律师、深圳市前海“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合会副秘书长、前海香港商会港人港企服务中心法律部部长,今年还当选为深圳港籍政协委员。他说,希望用香港律师的职业精神,为前海为深圳为大湾区创业就业的港人港企提供更好的法律服务和帮助。

而在多年从事物流行业的嘉里大通物流常务副总经理赖秋才看来,前海充满了机会。

前海深港商贸物流小镇直面蛇口港,三面是海,密集的楼群把天空分成窗格状。嘉里大通物流是进驻小镇的第一家企业,我们是第一波到访的客人。

2018年,嘉里物流在前海注册子公司,并成立了自己的报关团队。赖秋才说,前海的产业与科创环境吸引了很多投资机构和科研团队的目光,“足够活跃的生态,为自动化设备、物流仓储领域的产学研合作提供了丰富场景。”

嘉里大通物流常务副总经理赖秋才在位于前海的物流仓储基地了解国际物流运输情况。

“每次我们带客户与前海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进行沟通后,客户都会很快做决定把自己的仓储转移到前海。”赖秋才告诉我们,前海高效沟通,迅速反应,根据市场需求研发、细化的政策为企业带来了实际好处。去年,香港一个知名主题乐园的物流中心已转移到前海,赖秋才透露,今年年底,一个全球前三大知名品牌的高尔夫装备品牌物流仓储将极有可能落地前海。

“主题乐园拥有全球超300家供应商,在出口申报文件、语言文字等方面的要素都不一致。在了解到我们的难处之后,蛇口海关的工作人员专门前来为我们做了培训,站在企业的立场解决问题,在最高峰的时候,客户9000多立方货物从香港转移到前海来,都没有遇到问题。”

吹风机与单车

刚刚参加完一场创业大赛的复赛,天空社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创始人姚震邦神采奕奕地接受了我们的访问。

天空社的办公室里,几乎每个人的桌边都摆着几块智能手环样品和密密麻麻的数据线,他们正在研发推出的产品,是一款名叫“晰牛”的软硬件设备——在一块植入数十个传感器以及GPS和北斗定位、SIM卡等在内的手环中,以人工智能算法,对煤矿工人、基建工人、消防员、老人等高危群体提供生命健康的实时监测、事故预防、报警、远程指导等,同时也为管理部门提供精准数据,以随时掌握情况,降低事故率。

天空社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创始人姚震邦在与员工交流产品改进方案。

“这里怎么还有一个吹风机?”我们好奇地询问,揣测着繁忙的创业人恐怕已经吃住在办公室了,姚震邦笑着说:“要测试手环啊,吹风机能让它迅速把温度降下来。有时候我还戴着它在楼顶的大太阳下跑好几个来回,就是为了模拟高温的情况。”

“我们现在已经与中国500强企业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晰牛’将参与到深圳第一条海底隧道的施工建设中。”而谁能想到,姚震邦的团队现在只有8人,7个都是研发人员。另外他身在中国香港、美国的两位朋友也在利用自身医疗、软件等相关专业,为他提供专业的数据分析和参考。

“作为创业公司,人才和科技是最重要的,当然还有和投资者的匹配。”疫情以来,姚震邦开始重新审视国内市场,虽然明知自己的研发与一些大企业的业务十分吻合,但苦于找不到入手点,于是他将难处告诉了前海管理局。“了解到情况后,前海管理局把周边的大型基建企业召集过来,就是在那个会场,我接触到了上海隧道。”有了与上海隧道的合作关系,姚震邦的客户群进一步打开,如今已经与南方电网建立起初步的合作意向。

为创新创业企业搭建起与客户沟通的桥梁,无疑为前海的创业企业注入了活力,而前海提供的对于法律、税务、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业务普及,也为这些企业合法合规融入内地市场提供了保障。天空社研发的这款“晰牛”智能手环,就在前海管理局对接介绍的深圳市精英商标事务所的帮助下,注册了国内商标。

“做硬件,肯定是要来深圳,选择创业,还是要来前海。因为这里辐射大湾区,研发的上下游产业配套都很到位。”姚震邦感叹于深圳速度和高性价比的原件采购,令他在海外的工程师朋友十分羡慕。

在他办公地点不远,是洪贤嗣的办公室。

周二下午,在蛇口开完会,洪贤嗣与往常一样,骑着共享单车回到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立秋第四天,整个深圳还处在一片燠热中,梦工场也被热浪包裹,这个黝黑的中年人一身运动装束已经湿透。他说,只要不是特别远的地方,他总是走路或者骑车前去。

“我们是‘跟住’前海一步步走过来的。”在内地创业多年,洪贤嗣的普通话仍带了一点“港普”味。2012、2013年他就来过前海,2015年正式入驻梦工场,也是第一批入驻的团队。

他说自己是一个“给一张板凳都能睡一个晚上”的人,适应能力极强。从1992年开始,洪贤嗣就一头扎进了内地创业,是最早做IT的一批香港人。来到深圳,最开始他在罗湖东乐花园租办公室,随后在福田开始做社群云引擎,后来到了前海。

“来到前海后发现,环境一下子变好了,空间场地都是现成的,招人也不用自己去跑,园区会组织招聘。”这里到处萌动的都是创业的激情,洪贤嗣兴奋起来。

他在这里和伙伴们继续他们的创业项目——社群云引擎,为创业者打造一个社群平台。

“我们要做到真正让创业者像就业一样创业。”

现在回头来看,洪贤嗣说,他们想做的事,其实跟整个前海的规划、与国家的发展方向都是相当吻合的,而且这种需求本身就是存在的。

“我们很多创业经验,其实可以给创业者一些启发。创业是很孤独的,希望创业者不需要一个人面对所有一切,在这个平台上,很多公司业务可以交给专业团队来做。我们帮他们建立这种有温度的小社群,同时也通过我们的系统,让无数这种小社群可以有效连接起来,在这里面,所有创业者都可以平等地找到他们所需要的互相扶持的对象。”做社群云引擎平台以来,洪贤嗣也认识了很多创业者,在他看来,现在的创业者对各方面的政策了解得更加详细了,创业者也越来越成熟。

采访结束后,洪贤嗣扫了一辆共享单车,准备回家。在这片崭新而炽热的土地上,每个创业者都需要闯出一条自己的路。

未来城市

傍晚六点后,前海嘉里中心租赁总监陈苏文迎来一天最惬意的时光。从28楼办公室的落地玻璃俯瞰前海湾,晚霞灿若云锦,海岸风光旖旎,升腾起一座“未来城市”的景象。

从去年底到今年初,作为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前海分展区,嘉里中心聚起了一群讨论未来城市的先锋建筑师。

在“叠加城市”的主题下,展览通过“回到未来”“前海叠加态”“瞬间城市”几个板块,闪现着前海的各种可能状态。展览将前海作为未来国际化城市新中心,展示这里对未来城市最前沿的探索实践。

符展成是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的评审,他对前海的建筑作品评价很高:“这些作品延续了深圳开放的姿态。深圳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方面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目前除了国际上的大师企业之外,也有很多国内的优秀设计单位十分关注前海。”在这样的行业热度之下,他认为未来在前海会出现“来了前海就一定要来打卡”的建筑,“建筑是城市的名片,也将会是前海的名牌和软性支撑。”

符展成

符展成现任LWK + PARTNERS董事及其集团母公司思城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作为第一批获得广东省与前海合作区备案执业资格的事务所,LWK + PARTNERS的业务涉及建筑设计、室内设计、规划与城市设计等十数个领域。

如今,建筑设计行业因更多科技手段的加入,使其整体呈现出数字化的趋势。符展成向我们介绍了集团旗下BIM城市规划及建筑资讯模型在前海的应用。“我们不画图了,做数据。现在平常的二维图纸已经不能完全把握工程质量推算了。随着中国城市的发展,我们在前海的工程上利用BIM提供数据化的支撑,在建造之前就可以预演整个施工过程,例如沿江高速沿途地形复杂,有些下沉,有些过海,有些是天桥,提前预演就能精准订料,节省成本,返工情况也会大大减少。未来,大湾区对BIM的应用应该更加广泛。”

符展成还提到了香港首座零碳建筑“零碳天地”的建设。“把香港的碳排放经验移植到前海,演化出适宜全国乃至全亚洲的碳排放标准。”在他眼中,前海这片试验田上播撒的种子,应该寄托着更加超前的议题与希望。

符展成表示,LWK + PARTNERS正是一家具有港企DNA、同时又结合国情、得到内地朋友扶持而发展起来的公司。从罗湖起家,到福田,再到如今的前海,符展成说:“公司的轨迹,是跟着深圳一起发展的。”

陈苏文也提到了这一点。香港嘉里建设很早就进军深圳,从上世纪90年代的罗湖嘉里中心,到本世纪初福田嘉里建设广场,再到去年面世的前海嘉里中心,“这几个项目竣工的时候,周围都是一大片工地,但是很快就会看到翻天覆地的变化。”陈苏文说。因他们举办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分展、流行音乐会等,使得这里国际氛围越来越浓。

“我们现在的这个项目前海嘉里中心,从规划到建筑形态,都可以说是前海很有代表性的建筑,承载着我们对于未来城市的想象。年初项目也获得了以‘地产界奥斯卡’著称的亚洲Mipim最佳综合发展项目金奖、绿色发展项目银奖。”陈苏文说。来到前海三年多了,他对公司这个项目依然充满了兴奋。

从办公室的“海景view”离开,一下楼就置身于水廊道环绕的海滨公园中,上完一天班,看到这样的风景,好像一天的疲惫都消失了。

陈苏文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以前,他和许多人对城市中心的想象可能就像中环那样,“寸土寸金,密密麻麻都是写字楼,我们叫‘石屎森林’。到了前海,我觉得我们现在已经看到了一种新的城市中心的可能,就是在一个湾区的氛围里,低密度的建筑群生长在自然中,城市和生态融为一体。我们相信,以后前海就是这种新型国际化商务社区的代名词。”

陈苏文

他告诉我们:“公司很看好前海,这也是香港投资商在前海兴建的最大的项目。从竣工到现在,我们已经吸引了内地和香港的许多国内顶级企业,以及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等企业进驻。”

陈苏文认为最值得称道的还是项目的环境与便利。在项目全部建成后,地铁将经过连廊直接通往写字楼大堂。“我想好了,以后就算挂10号风球,都不会影响我上班。”

我们都笑了。众所周知,10号风球也阻挡不了“返工”(上班),是香港人的精神。

下篇 向海

极目向海,水阔天远。

朝南,就是香港;进入南海,就是世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在前海,到处都是海的气息。向海而生,本就是这片土地的基因。

海代表的是包容、是融合。来到前海的人,正是被这里的包容与深邃吸引而来的川流,也是这个时代闪烁的星星。

咖啡

前海深港基金小镇是一个低密度的办公社区,在这片8.2万平方米的“小镇”上,一栋栋商墅环形错落,多样分布。WeLab汇立集团是其中的一栋。

午后,阳光洒落在绿意盎然的草坪,相继的台风卢碧与银河都距深圳较远,但也带来了立秋之后的微凉一刻。咖啡馆员工踩着滑板从身边倏忽而过,给各个楼栋送去外带咖啡。

“每天一杯咖啡是从香港带回来的习惯吗?”我们问道。

“不是一杯,每天要好几杯。”WeLab汇立集团中国区总裁潘叡笑道。

2014年,潘叡刚从香港回来,前海还是一片荒凉。她去合作区管委会开会,那里还是一座活动板房。

那时候,管委会对面有一座太平洋咖啡,是前海为数不多的餐饮,潘叡路过经常会进去买一杯美式。“太平洋咖啡是香港的品牌,看着很亲切,感觉在这里找到了和香港的连接。”

潘叡此前曾在汇丰银行等多家传统金融机构任职,一直在中环工作。2017年,她加入了成立不久的金融科技集团WeLab汇立集团。

潘叡

“金融业是香港的支柱产业,而内地的互联网有很好的发展,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内地金融业务的创新发展已经远远走在全世界前列,这也是我们必须来到前海的原因。”她说。

从传统金融行业到如今金融科技行业,潘叡一开始并不太适应。“以前在传统银行时,我们一天处理信用卡申请或者客户申请有个几千件就已经不得了了,现在一天10万件都是非常常见的事情,可能几秒钟就能做出决定。一开始觉得这是不可想象的,但事实上这个风险还是可控的。”

汇立如今的产品包括纯线上金融科技平台、虚拟银行、租赁、全场景支付与智慧电子钱包、精品分期购物平台等。他们的公司和产品分布在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及印尼,去年在香港刚上线了虚拟银行,而这些产品的核心技术都来自于深港基金小镇的这栋小楼——公司的科技和数据分析团队就在前海,为整个集团做出技术支撑。

与他们一样,越来越多的弄潮儿踏上了前海的浪尖。

2014年汇立刚来前海的时候,同一类型的企业开会,可能一张桌子一圈都没坐满,现在是一个大会议室都不够坐。

郑礼存担任首席风控官及总经理的Oceanpayment就是其中之一。“Oceanpayment中文名叫钱海,是‘前海中的钱海’。”郑礼存笑着说。这是一家立足深港、服务全球的数字支付技术品牌,旨在帮助中国企业打造全球品牌,帮助海外品牌开拓中国市场。

郑礼存

在香港金融机构工作了20多年后,郑礼存决心加入前海金融企业 。“因为工作关系认识了Oceanpayment钱海的创始人,我被她的创业精神和专业、专注的精神所打动。钱海的发展历程,让我知道中国公司也有能力与国际FinTech(金融科技)巨头一起站在世界数字支付技术的舞台,这让我非常钦佩,因为之前在我的概念中,这个领域很难出现一家愿意踏实且耐心打磨技术和服务的中国公司,因为这是全球电子商务场景下的一个技术和风控门槛相对较高的领域。”这是郑礼存的开场白,展现出专业领域特有的严谨和逻辑。

钱海作为香港和深圳双总部运营的企业,也在不断结合前海和香港的优势和产业特色,深化企业的国际化发展。“现在也有不少香港的金融从业人员想参与到内地经济的高速发展中,这里是一个吸引人的地方。”

扎营

去年,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成立十周年成果发布会上的致辞中提到:“欢迎前海推出更多面向香港的开放措施,让港人港企更踊跃参与前海发展,进一步结合前海和香港各自的优势和产业特色,深化深港合作。”

对这种合作与融合,在前海的港企港人感受最深。

“1976年,我还在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就来过深圳了。”从青少年到成功的企业家,在随后的几十年间,无论是来深游玩还是创业,符展成的轨迹都与深圳深深绑定在一起。

疫情发生前,潘叡经常在深港两地跑,在香港公司开完会,她40分钟就能回到前海。

“疫情期间,我们帮助很多客户把线下业务办到了线上,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机构意识到线上业务的重要性,所以我们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了。” 潘叡表示。

因为疫情的缘故,赖秋才已经一年半没有回过香港了。来深工作十几年,这算是最长的一段。“不过还好啦。”他说,自己和妻子都在深圳工作,两个孩子上的是小区附近的民办幼儿园,除了时常想念香港的亲人和美食,他的生活似乎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孤身在深圳的洪贤嗣与陈苏文则被迫接受与家人两地分居的现状。幸而来深圳多年,他们朋友不少。去年圣诞节期间,洪贤嗣在梦工场组织了一个园区创业者的聚会,计划80人参加,最后来了将近300人。

姚震邦也没有回香港:“往返要隔离14天,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就是浪费时间。”

郑礼存则一直在香港办公。“我和很多香港人一样,都在密切关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世界上任何一个湾区都不同,这个是一个湾区、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中最重要的是粤港合作,其中深港合作又占大头,前海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也在随着湾区的发展不断变化,更是说明前海必将在湾区发挥更大的作用和价值。”

为了让港人港企更多参与前海的发展,郑礼存感受到前海的诚意:“比如,让港澳居民在前海买房和子女接受教育方面可享受与深圳户籍居民同等待遇;对人才和创业团队的扶持,我们可以看到前海在每个环节的力度,包括深圳非常完善的产业和科技配套,还有前海对港澳青年创业和工作的支持。”

正像他所说,一批香港年轻人正踏上前海的土地。

新人

香港女孩小新抱着自己公司的公仔“来画君”出现在我们面前。她今年3月份入职来画公司,这是她在内地的第一份工作。

“我们有一个小时可以聊。”她看了看钟。刚刚才面试完一个求职者,她接着又要面试另一名。

小新在来画是负责招聘的HR。公司正处于上升期,一个月要招二三十个人,他们招聘得比较多的岗位是视觉创意团队与负责定制业务的拓展团队,来应对公司快速的发展。

我们好奇,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来到前海怎么生活?小新笑了,公司里几乎都是同龄的年轻人,大家可以约着去烧烤、去川湘菜,去海边玩。“来画这边管理更扁平化一些,大家感觉更free一点。”

不过,小新在深圳最喜欢的事情还是“宅”家。

在深圳,她第一次拥有自己的空间——她通过公司在前海申请到了政府公租房,有一房一厅40多平方米,而在香港,她与爸爸妈妈住在一起。

刚来前海不久的孙淑萍也申请了在深圳湾附近的人才房。“50平米的一房一厅,租金只要3千多,环境和风景都没的说。”除此之外,前海提供的落户补贴、就业补贴、交通补贴等也为港澳青年们在签约前海企业后提供了生活保证。

孙淑萍去年刚刚从英国阿斯顿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硕士毕业,如今在深圳前海金融管理学院有限公司任人事相关工作。刚脱离学生身份的她,期待在今年的校招中揽回更多港澳小伙伴加入前海建设。

“我会特别向学生朋友们强调,前海为港澳青年们提供的福利和便利。”因为她自己的求职经历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7月1日那天早晨,我在上班路上经过梦海大道和怡海大道,看到城市绿化和建党百年的节日布展,突然就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这是在国外上学多年来从未曾感受到的。我觉得自己选对了地方。祖国在发展,前海在发展,我也坚定了留在前海发展的信心!”

处暑过后,深圳暑热依然,那也许是梦境孵化的温度。放眼青山环绕,前海扬波,置身于此,孙淑萍觉得一切都很好,充满希望。

(原题《港眼睇前海》)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齐霁 韩文嘉 张锐 马培贵/文 苗威 温涛 莫荣宝/图)

编辑:爆米花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