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山水育大岗 美食文化名天下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云 吴安琦
图/受访者提供
美食山水,尽在大岗。
位于广州市南沙区的大岗镇,山水秀丽、风景宜人,是广东省首批宜居示范城镇之一。地理环境的得天独厚,令大自然给了大岗镇一份独一无二的美食资源。
鲜香入味的大岗十八罗汉山烧鸡,与连绵秀丽的十八罗汉山,美名相连,美食与山水的融合,令这个世外桃源般的地方,产生了人们向往的生活方式,人间烟火的妙韵在大岗镇得到了完美呈现。
以味诱人,美食触动舌尖
食物作为文化载体的一种,记录着时代的变迁。
食用鸡肉的历史在中国可以说源远流长,说起鸡肉的做法,全国上下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光是广东一省,就有白切、盐焗、煲汤等不少食用方式。要问哪种做法能让鸡的肉味绕梁三日、沁人心脾?大岗人说,当然要数本镇的“大岗十八罗汉山烧鸡”。
笔者试了一试:烧好的整鸡被分为几块,用手抓起就能送入口中。连皮带肉地咬下一块,首先感受到的就是鸡肉的鲜香涌入鼻腔,美味的汁水从肉中溢出。再细嚼慢咽,鸡皮被火烤得酥脆可口,但是皮之下的鸡肉,却保持着松软鲜嫩,没有半点被烤老的迹象,吞咽后,还能感受到香味徘徊在舌尖,可谓口齿留香。
“香、脆、嫩”可以说是大岗十八罗汉山烧鸡的特色了。“香”指的是味清香,没有用复杂的佐料调配,这种淳朴的清香只属于山水间的自然;“脆”指的是表皮脆,金黄的鸡皮被烧得酥脆,咬下时甚至还能听见清脆的声音;“嫩”指的是鸡肉嫩,文火煲出的肉老,猛火炒出的肉柴,这里烧鸡的肉感爽滑细腻,嚼劲十足。
烧鸡虽然是整只被烧制出来的,但是它的鲜香能够“深入骨髓”。鸡块并没有因为过大而导致味道的不均匀。由皮至骨,每一处的火候都把握得恰到好处,可见厨师在烹饪烧制时经验的老到。这样的烧鸡,怎么会不让食客“爱不释口”,拍手叫绝呢?
如果说白切鸡味道寡淡、盐焗鸡味道浓厚,那么大岗十八罗汉山烧鸡在味道上把握住了精妙的平衡。无论是本地居民还是外地游客,新人抑或是熟客,大岗十八罗汉山烧鸡绝对能俘虏你的味蕾,让你吃过就不再忘记。
除了大岗十八罗汉山烧鸡以外,特制的烧排骨也是一绝。排骨上覆盖着一层金黄剔透。千万别以为是肉里冒出的肥油,这是在炙烤时刷上的蜂蜜,让食客们大口吃肉的同时也能享受食物的“甜蜜蜜”。
享受十八罗汉山的特色烧鸡、烧排骨时,用十八罗汉山山泉水冲泡的凉茶相配,更是一绝!吃得腻了,喝上一口凉茶,让味觉“重获新生”;如果有食客离不开米饭,还可以点上煲仔饭。排骨、腊肠和烧制出的锅巴,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每样食材都各有各的味道,又不会太过“抢眼”,而掩盖其他美味的表达。
被大岗人津津乐道的“十八罗汉山烧鸡”,除了因为十八罗汉山而得名外,还有一段传奇佳话。潭州尚南新邨吊烧鸡饭店的老板娘周玉霞告诉笔者,很久以前,山下有一对恋人,叫梅郎与布娘。他们的爱情被庄主刁难,梅郎被要求在被蜈蚣精占领的山上种下九千九百九十九棵梅树,布娘则需要织出九千九百九十九米布。面对这两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两人为了爱情依然努力去做。他们的信念感动了神仙,得到了仙人吕洞宾点化,烹饪一种烧鸡而食。食用这种烧鸡之后,梅郎种树时蜈蚣精不能近身;布娘织布时不会感觉劳累,最终完成了任务,修成了正果。他们勇敢勤劳的精神品质随着烧鸡的神话,被大岗人一代代地传承下来。
除了蕴含在烧鸡里的传奇故事外,味道的推陈出新也是美食得以传承的重点。作为大岗镇里烧鸡技艺首屈一指的传承人,周玉霞在烧鸡味道上更是常做常新:不仅在调味料和货源上精挑细选,还从制作技艺上不断超越。她坚持现做现食,确保肉质处于最佳品尝风味;慢工出细活,保证味道完美无瑕。
大岗镇风景鸟瞰图
以景动人,山水洗涤心灵
来吃了大岗十八罗汉山烧鸡,就必须登上大岗十八罗汉山,欣赏一下山上的美景。山上秀美壮丽的景色与山下的鲜香美味的烧鸡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大岗独具特色的旅游名片。
十八罗汉山位于大岗镇西北部,风景秀丽、绿树成荫,在2000年被广州市定位森林公园。内建有金屏山、银屏山,连绵翠岭,鸟语花香;拥有着森林、沟壑、湖泊、丹霞地貌、古海蚀场等自然景观,还具有百年历史的云霞观、观音堂、仙庙、天后宫、水月宫等历史人文景观。
也许有人会问:十八罗汉山跟“十八罗汉”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据大岗镇文体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山上有十八块一字排开的大石头,相传是南逃到此的18位古代将士,因在此地受观音菩萨点拨、化身为石,从而得名“十八罗汉山”。
行走山间,山上梅林、桃花园等观景点错落有致,枫树、楹树等树种婆娑摇曳。公园里,一年四季都有各式各样的美景供游客欣赏:一二月的李花和桃花,三四月黄花风铃木、樱花等,夏秋季三公里长的黄槐树,以及广州最大片的琴叶珊瑚……
在森林公园的中心景区,有一座十八罗汉塔,塔高五十米,共七层,方圆数百里皆可观望。十八罗汉塔依据岭南建筑特色和工艺特点来修建,每层有藏品阁和观光走廊,游者伫立其中,凭栏远眺,极目抒怀,公园内有四季花海、十岭耸翠及沟壑幽深的湖光山色,方圆数百里沙田风光及城建风貌尽收眼底,已成为南沙区新地标。
在山脚下的大岗公园内,还有一处风景优美的景点——罉塘潭古采石场遗址,是广州市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当地人介绍,水潭常年水满,相传与外河相通,因形状似砂锅,故名“罉塘”。罉塘潭内峰岩奇特,鬼斧神工,峭壁悬空,雄伟挺拔。潭水碧绿清透,可见潭底,四周绿草如茵。这里至今还流传着“观音救石匠”的美丽传说。
大岗十八罗汉塔
以文育人,艺术陶冶精神
可口的美食、秀丽的山水,造就了独特的大岗文化,而这些因素也共同孕育了勤劳乐观的大岗人。在大岗,不仅有着“红腔传人”美誉的国家一级演员郭凤女,还有各类民间文艺社团,如岗城曲艺社、乐天曲艺社、潭江诗书画研究会、大岗摄影协会等。他们在艺术领域的贡献,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传承优秀民间民俗文化发挥着积极作用。
舞狮是当地居民喜闻乐见的活动,大岗镇舞狮队所到之处,都会引起人们的一阵喝彩。大岗莲塘舞狮团由大岗村村民胡福成师傅于1978年创立。
能让更多的人了解醒狮文化,一直是大岗莲塘舞狮团莫惠根的初衷。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团队由创立之初的16人发展到现在的38人。莫惠根表示:“保护醒狮文化的传承,扩大醒狮文化的影响力,需要让醒狮团队参加更多交流学习活动,这样才能更好地展现醒狮文化精髓。”
恬淡的生活节奏使得大岗人有闲暇时光来享受山水字画。潭江诗书画研究会周景波介绍,潭江诗书画研究会成立于1987年春,会员主要来自书画业余爱好者,他们之中有工人、农民、教师、学生……有男有女,老幼同携,深入工厂、农村、街道、学校及文化中心广场开办展览,为活跃城乡文化,提高艺术水平作出持续不懈努力。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陈根发致力于用自己的画笔记录大岗的魅力。从他的画作中可以看到大岗旧貌换新颜的过程,他希望能用画记录大岗的历史和变迁,让更多人看到这种传承。
大岗摄影协会以照片的方式记录着大岗人美好生活的点点滴滴。从美丽的山水风光到天真烂漫的可爱孩童、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摄影协会的成员们用镜头,见证着时光的流转,岁月的变迁。
“大湾岗城,人杰地灵,影圈痴友,深感责任。”这是大岗摄影协会会长卢辉镇发出的感叹,他表示,大岗摄影协会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承前启后,继续开展各种摄影活动,走进敬老院与社区等地进行公益摄影以及外出采风等。
好山好水蕴育好味好人,这是一代代人文化传承的坚守,也是一代代人为之努力的成果。展望未来,大岗镇将继续加强农村文明建设,提升旅游文化水平。同时,也将在保护传统文化内涵与现代化发展之间找到平衡。将历史底蕴与现代化建设相结合,实现不同产业之间、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有机联动,大岗镇的明天一定会焕发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