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翠萍:从小事做起 每个人都可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贡献

来源:金羊网 作者:李钢 发表时间:2021-09-28 14:05
金羊网  作者:李钢  2021-09-28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而我国一直在为环保做出积极贡献。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钢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而我国一直在为环保做出积极贡献。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彰显了中国主动履行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责任和大国担当。碳达峰、碳中和理念将如何改变世界?近日,由广州市科技局、广东科学中心、羊城晚报社联合主办的珠江科学大讲堂第88讲邀请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能源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廖翠萍作“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科技探索”演讲。

廖翠萍

背景:1975年来温度升幅变大

廖翠萍说,之所以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其背景是全球气候的变化,从长期数据来看,全球平均温度自1975年以来温度升幅很大,而且变化速率也在增强。造成这种温度变化的原因就在于温室效应:温室气体积累在大气层中,使得太阳发出的辐射无法反射出去,导致整个地球变成一个温室,温度逐渐上升,形成了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导致的气候变化会带来一系列的生态危机:冰川消融、荒漠化加剧、雪线后退等等,而其中,海平面的上升会让一些沿海城市被海水淹没。此外,极端天气也会增加。今年以来,世界各地不断出现强台风、高温热浪、低温冰冻、特大暴雨、罕见暴雪、极端干旱等极端现象。

根据科学家们的预测,地球气温如果上升1℃,孟加拉湾周围的数万民宅将被淹没,飓风将开始袭击南大西洋;地球气温上升2℃,格陵兰岛的冰盖将会消失,大量冰层融化将导致北极熊处于生死存亡的边缘;地球温度上升3℃,北极在夏天将不会结冰,亚马逊热带雨林会渐渐干枯,阿尔卑斯山雪线将会完全消失;地球气温如果上升4℃,海水上涨将淹没人口稠密的三角洲,十亿人将无家可归,有的国家可能将会消失,有的城市可能沉入水中。

应对:努力控制增幅在1.5℃内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各国通过签订《巴黎协定》,要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控制在1.5℃以内的长期目标。而《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则表明,与2℃相比,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对人类和自然生态系统有明显的益处,而想要实现1.5℃的目标,全球必须在2050年左右达到净零排放。

而我国也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中国的很多能源企业,也提出了各自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国家能源集团提出,召开“碳中和愿景下我国能源转型战略研讨会”,启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研究;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达到7000万至8000万千瓦,计划新增造林10万亩以上。

中国大唐集团则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装机超过50%,提前5年实现碳达峰。中国华能“十四五”规划则明确提出,将以“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化清洁能源企业”为战略目标,到2025年,新增新能源装机8000万千瓦以上,确保清洁能源装机占比50%以上,碳排放强度较“十三五”下降20%。

全球共识:提高能效和可再生能源

那么,究竟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廖翠萍说,碳达峰是指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进入平台期和持续下降期。碳中和是指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排放与全球人为二氧化碳吸收量在一定时期内达到平衡。而净零排放则是指人类活动造成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与人为排放吸收量在一定时间内实现平衡。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有四个主要途径,可以通过节能和提高能效,加大新能源利用和燃料替代,二氧化碳捕获、利用或封存,植树造林增加碳汇等。其中,提高能效和可再生能源是全球共识,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选择。

应对气候变化,我们可以采取哪些行动?廖翠萍认为,可以节约能源资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增加森林碳汇,提高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积极发展水电、核电等非化石能源;发展生态农业与工业;创新低碳技术和提高公众保护全球气候的意识等方式开展。而实现碳中和目标,则要通过节能提效、能源替代和碳移除来实现。

个人:节能节水出门坐公交

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方面,廖翠萍认为,随着技术的进步、规模化利用和成本下降,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利用会变得越来越普遍。

除了常见的太阳能外,廖翠萍介绍说,目前新兴的生物质能是一种由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生物内部中的能量。通过物理转换、化学转换、生物转换等形式可转换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

而在地热能利用方面,我国已经形成了梯级综合利用的技术,可以利用地热来形成热能、电能、机械能等多种能源形式。

我国提出,在十四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20%左右。而中美两国都推出了减排潜力最大的五项措施。到2050年,两国排名前五位的减排措施将分别为各政策路线温室气体减排量作出60%左右的贡献。

在互动环节,有听众提出问题,作为个人能够为碳达峰、碳中和做些什么。对此,廖翠萍说,个人其实也可以从很多小的方面入手来做贡献,譬如在家庭生活中,做到节能节水节电,出行时多搭乘公共交通,会议采取线上开展等。

编辑:爆米花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