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抗洪一线的难忘瞬间:融媒体时代下突发事件报道的思考

来源: 羊城晚报全媒视界 作者: 林洁 侯梦菲 郭思琦 发表时间:2021-09-29 23:01
羊城晚报全媒视界  作者: 林洁 侯梦菲 郭思琦  2021-09-29
抵达新闻现场之路,都经历千难万险。

2021年7月20日起,河南多地接连遭受特大暴雨极端天气袭击。羊城晚报迅速启动突发报道响应机制,第一时间派记者抵达新闻现场。羊城晚报从前方挺进、后方联动、线索抓取、立体化传播等方面快速反应,诠释了融媒体时代下突发事件报道的新路径。 

特大暴雨极端天气引发突如其来的洪水灾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距离郑州千里之遥的羊城晚报也迅速反应,在暴雨洪灾发生的20日晚便决定派出侯梦菲、梁喻,奔赴洪灾现场最前沿。此后又增派了李钢、周巍两位记者进行支援。与此同时,后方的联动报道团队也同步组建。一场融媒体时代下的突发新闻报道战悄然打响。

7月21日到28日,8天的河南特大暴雨报道中,羊城晚报构建了立体化的报道矩阵,共推出7个整版报道、14条纸媒稿(包括5条当天稿)、开设了一个新媒体专题、发布47条新媒体稿,28条原创视频、54张海报。其中“关注河南暴雨专题”在羊城派客户端阅读量达1600万+,视频产品在视频号、抖音中的播放量超过1.5亿。

上图为羊城晚报头版报道,下图为羊城晚报海报。

一、克服万难,第一时间抵现场

突发事件报道首先面临的难题就是如何以最快速度抵达新闻现场。尤其是在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中,受灾害天气、交通不畅、通讯中断等因素影响,第一时间抵达新闻现场更是困难重重。

7月20日晚上11点,羊城晚报记者侯梦菲接到报社指令后,立即拨通郑州东站和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的电话,然而高铁站已瘫痪,机场已关闭。突发报道,兵贵神速。21日凌晨1点,两位记者果断订下飞往洛阳的早班机,决定预先抵达洛阳。

队伍尚未出发,报道工作已经开始。订好航班后,记者开始不断在网上浏览、收集信息,并预定了A、B两套报道方案。一夜未眠,21日凌晨5点半,在前往机场的路上,微信上的采访已经开始。当日上午,飞机落地洛阳时前方记者用手机抠出的第一篇稿件《不眠之夜!他们在郑州亲历罕见暴雨:留宿单位,困在楼上》同步在羊城派、羊城晚报当天版刊出,首条“直击河南罕见强降雨”的短视频也同步上线。

羊城晚报7月21日融媒体报道《不眠之夜!他们在郑州亲历罕见暴雨:留宿单位,困在楼上》。

羊城晚报7月21日融媒体报道《洪水肆虐下的米河镇》。

抵达河南后,前方记者决定直奔郑州市受灾最严重的巩义市米河镇。交警拦路、道路塌方、山体滑坡,这些都无法阻挡抵达新闻现场的脚步,羊城晚报是最早一批抵达米河镇的记者,并迅速采写了《洪水肆虐下的米河镇》融媒体报道。

报道发出后,羊城晚报进行了全媒体推送,由于断网、断电、断信号,米河镇很多在外地的居民通过本报报道了解家乡的受灾情况,并在报道下留言。一位读者留言:联系不上家人要急疯了,我在你们的报道中看到了我父亲。看到留言那一刻,我们觉得,再累,都值了!

二、线索抓取,海量信息寻重点

抵达新闻现场后,新闻线索的抓取是前线突发记者面临的第二道考验。

7月21日晚,前方记者从巩义赶往郑州市区。由于郑州所有高速全部封闭,记者决定走国道前往。途中,倾盆的大暴雨突然又从天而降,车上的雨刷开到最大档狂拨雨水,挡风玻璃上仍然一片迷蒙。途中,记者从救援队伍获悉,郑州市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有大量的救援力量集结。搜索微博发现,有自称医院的工作人员发出求助信息,医院有数千名人员被困,情况危急。

哪里最紧张我们就往哪里奔,前方紧急决定直奔医院。当晚10点抵达郑州东四环,然而在距离医院4公里的地方,车辆再也无法前进了。这最后的4公里积水过深,救援队伍无法进入现场,并决定撤离。

我们必须迎难而上。22日一早,记者跟随火箭军的增援部队前往医院。爬上2米高的运兵车,车厢前半截装满了物资,救援人员挤在车厢尾部。

羊城晚报特派河南记者(戴口罩者)乘坐铲车前往卫河决堤口现场采访。

道路已完全被洪水淹没,根本不知道路中间有什么障碍物,高大的军车哗哗地犁开水面,一忽儿车头被高高抬起,一忽儿又猛地沉下,拍起高高的水花这一瞬间,仿佛如同颠簸在汪洋中的军舰。几乎全程,大家都在剧烈颠簸中:不断重复被抛向空中,又重重落下车厢的过程。为避免被甩下车,每个人都呈“X”状姿态:双脚分开站立,双手抓牢车顶的扶手,手臂都酸痛了。然而,最终“军舰”也开不成了,只有跳进比膝盖还深的洪水中,换乘皮划艇抵达采访现场。

羊城晚报“千名患者大转移”视频产品

没水、没电、没网、没信号,除了发电机维护的个别医用设备外,几乎所有的现代发明都在医院失去作用。但流动在医患之间、病患之间的那种互助精神却更浓了。大病初愈的中年人把70多岁老人从17楼背下来,病区医生把刚装了心脏起搏器的病人从12楼抬下来,忙碌了一夜的火箭军先遣队官兵手里握着干粮坐着就睡着了……采访现场,记者被大难面前的人性光辉感动着,采访了包括阜外医院副院长、医护人员、病患、救援官兵等在内的30多人,新闻特写《千名患者大转移!郑州市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获紧急救援》获得了非常好的传播效果,羊城派点击量10万+。

羊城晚报7月23日A1版"千名患者大转移"动态报道。

羊城晚报7月23日A3版"千名患者大转移"专题报道。

羊城晚报在河南特大暴雨报道中,从刚进入郑州时报道洪水肆虐下的米河镇到直击郑州市阜外医院的千名患者大转移,从关注卫河突发决口到直击卫辉大转移,再到郑州五号线地铁站献花等,前线记者时刻紧扣灾情发回最及时的一手报道。

这主要得益于几点:首先,前方记者及时与报社后方联动,报社领导、部门主任、要闻编辑给前方记者提供了大量的报道建议和方向;其次,借力互联网,运用好微博等开放性的社交平台,寻求线索;再者,关注当地救援队的动向,往往他们去的都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最后,发动人脉资源,并留意当地新闻发布会、气象预报等消息源,了解掌握洪灾最新情况。 

三、抓住时机,“孤岛”中传出信息

本轮河南特大暴雨,河南中北部大部分地区累计降雨量超过500毫米,郑州、鹤壁、安阳、新乡等19个市县日降雨量突破了历史极值。暴雨不仅破坏力极大,受灾面积也很广。

在河南,我们开启了“追着水跑”的报道之路:从洛阳到巩义,再到郑州、中牟、新乡、卫辉、鹤壁、浚县……最后再返回郑州。8天,4市、4县,1000多公里路程。强降雨的中心到哪里,羊城晚报的新闻报道队伍就紧跟到哪里。

抵达新闻现场之路,都经历千难万险。7月23日转战新乡,高速全封闭,半个小时的车程因洪水不通,整整绕行了两个小时。到达卫河大坝后,还有13公里才到达受灾最严重的后稻香村。通过拦乘电动三轮车、摩托三轮车,终于到达现场,见证安能集团的“移动方舟”救援群众……

羊城晚报海报产品。

羊城晚报7月22日A1版报道。

在灾区采访几天,每天衣服都没干过,不是汗湿,就是被水打湿。每天几乎也都是一两顿饭。为了拍下卫河决堤口合龙的场面,前方记者在现场蹲守了两天一夜。

最大的困难还不是这些,而是洪灾现场没有信号,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全部是信息孤岛,根本发不出稿件和视频。

22日,记者抵达阜外医院时,恰好遇到国产翼龙无人机搭建空中基站,摸黑爬到6楼楼顶,才第一时间将飞机转运病人的视频发回后方,羊城晚报也成为最早报道阜外医院情况的媒体之一。

另外,进入报道现场,报道成员之间往往“失联”,寻找彼此也需要很高的时间成本。在紧急情况下以最快速度联络,为突发记者配备对讲机等设备,也十分必要。

羊城晚报有关米河镇报道视频产品

羊城晚报7月26日A3版报道。

四、后方联动:融媒时代配合战

随着传播生态的变化,传统纸媒新闻报道的模式已从注重记者个体的单打独斗转变为了全流程的团队作战。后方团队在融媒体报道的制作、新闻线索的搜集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羊城晚报7月27日A3版报道。

羊城晚报融媒体产品。

7月20日晚,羊城晚报在派出记者奔赴河南一线的同时,后方联动报道团队也迅速组建。后方联动报道团队中涵盖了文字支援、视频制作、海报设计、内容审发等成员,这使得融媒体时代下突发新闻报道的全链条得以畅通。后方联动成员24小时待命,及时跟进前方记者采集回来的素材,第一时间制作成多种形式的内容产品发布。

羊城晚报报道河南特大暴雨,8天中共推出7个整版报道、14条纸媒稿(包括5条当天稿)、发布47条新媒体稿,28条原创视频、54张海报,以多元的形式触及不同的用户群,带去新鲜一手的前线资讯。

羊城晚报·羊城派客户端7月20日便开设《全力救援!河南遭遇罕见强降雨》专题,从聚焦汛情资讯、记者一线直击、一线特写、救援互助、亲历者说等层面展开报道;羊城晚报还在官方视频号、抖音、快手、微博等推出动态类和专题类原创短视频。

羊城晚报视频产品

羊城晚报7月27日整版报道

原创的报道内容也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关注河南暴雨”专题在羊城派客户端阅读量达1600万+,视频产品在视频号、抖音中的播放量超过1.5亿。其中,《广东00后武警战士抱出20后婴儿》短视频在视频号点赞量超10万,评论1400余条;《堵住了!河南卫河新镇河段决口成功合龙》抖音点赞量5.1万;《一线直击|郑州地铁5号线站口铺满鲜花,群众自发悼念遇难者》、《一线直击|千名患者大转移!郑州市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获紧急救援》、《视频+图集|洪水肆虐下的米河镇》、《不眠之夜!他们在郑州亲历罕见暴雨:留宿单位,困在楼上》等报道在羊城派阅读均超过10万+。

编辑:爆米花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