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青年逐梦穗城 湾区城市共融发展

来源:南方网 作者: 发表时间:2021-09-30 10:56
南方网  作者:  2021-09-30
一场文艺汇演,是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周系列活动中的一幕,也映衬出三地青年交流的新篇章。

在川流不息的北京路步行街,明月点缀夜色。千年古道隔壁,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家园里,一场三地青年中秋文艺展演活动正在举行,一批批港澳籍青年从位于广州的家中汇聚于此。月是故乡圆,如今,广州已经成为他们新的“故乡”。一场文艺汇演,是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周系列活动中的一幕,也映衬出三地青年交流的新篇章。  

今年,已是广州迎来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周的第三年,团广州市委先后举办了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合作发展论坛、湾区青年说故事会、湾区青少年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等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主题交流活动,累计线上线下参与人数已超21万人次。

湾有引力,共融发展。《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的印发,又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带来新机遇。 

融入横琴、前海“双区”建设,推动湾区共融发展,广州已行在前。这座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以建设共融发展的“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共同体”为目标,团广州市委围绕“搭平台、建阵地、强项目”,进一步优化穗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动平台与阵地建设,正在推动出台大湾区首部关于促进青年创新创业并惠及港澳青年的地方性法规,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青年在文化交流、知识共享、创新创业、生活融入等多方面的需求,努力凝聚青年力量,发出时代强音。

搭平台引人来

在南沙创汇谷,香港青年麦梓杨正带着中山大学的调研团队走访企业,协调南沙的港澳青年企业家向来访的青年学生传授经验。这样的工作,已经成为麦梓杨工作的日常。

2020年,通过南沙“百企千人”港澳学生来穗实习计划(下称“百企千人”计划),麦梓杨开始了为期6周的实习,结束后他选择留在了广州。

与麦梓杨一样,来自香港的周港恒在参与完“百企千人”计划后也选择留在广州发展。“‘百企千人’计划是使港澳青年对内地增强认同的‘第一扇窗’,也是我们投身湾区的‘第一座桥’。”周港恒坦言,“我们感受改革成就、了解国家战略、感知制度优势,加深对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对广州的认识。”

麦梓杨和周港恒只是港澳青年参与“百企千人”计划的一个缩影。鼓励、引导港澳青年学生立足优势、抓住机遇、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大局,广州不断以创新举措谋发展。

自2020年11月起,广州市“百企千人”计划在全市推广,组织港澳大学生在广州开展为期4至6周的短期实习,并提供保险、餐饮、交通、住宿提供保障,旨在打造港澳青年在穗“实习+”模式,为巩固粤港澳大湾区交流合作平台作出突出贡献。

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关于港澳青年在穗创业、就业、实习等的调研成果显示,港澳青年实习获得感多。实习港澳青年中,七成有留穗发展意愿。实习有效提升港澳青年对广州的认知,实习后,九成港澳青年表示自己熟悉了广州。实习更加坚定了港澳青年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前景的信心,实习后,53.9%的港澳青年非常看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前景。

“实习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因为交往交流交融,青年要就业、生活,衔接点其实就是实习。”市青联有关负责人表示,“就业和创业相对是比较难的,但是实习是可以找得到,在吸引更多的港澳青年来穗的过程中,实习机会所产生的协同作用很重要。”

实习、就业,两种资源的对接,背后是三地生活、标准、规则的全面衔接的不断推进,是多项赋权创新举措的决心。

如今,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的提速发展,将带动大湾区建设驶入快车道,促进香港、澳门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融入“双区”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广州已迈出创新探索的步伐。

截至今年暑假,市一级“百企千人”计划共发动实习岗位680多个,吸引637名港澳大学生报名,其中160名港澳青年配岗成功,其中有不少港澳青年在完成了防疫隔离措施之后仍然坚持参与实习。

新使命,大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火如荼,“湾有引力”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青年逐梦大湾区。一个港澳青年湾区创新创业首选地和全面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中转站呼之欲出。

建阵地留人才

“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烁,皆为信仰。湾区正青春,未来有我们!”来自粤港澳三地的青年代表,齐聚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家园,用一组朗诵为这个时代唱响青年的颂歌,“湾区青年说”活动也正式掀起了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周活动的高潮。

粤港澳大湾区的新使命和大未来是什么?一群优秀的湾区青年,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出了青年视角的答案。

2017年,香港青年陈可洋来广州创业,并创办了素质教育综合体哲仁学苑。如今,哲仁学苑已经成为香港青年创新创业的代表企业。

陈可洋只是在穗创新创业发展的港澳青年代表之一。围绕“湾区所向、港澳所需、广州所能”,把港澳的发展需求和本地的优势、资源结合起来,广州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提供了具有创新性的样本。

通过整合面向粤港澳青年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借助粤港澳大湾区的资源共融、产业互通,以创新创业为载体,广州进一步升级港澳青年的创业环境和配套服务,打造全国首家由共青团指导管理的公益性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像陈可洋一样在创业阶段有扶持需求的入驻团队可以享受政策指引、就业创业、投融资对接、培训座谈、政务办理等“一站式”扶持服务。

“我们在今年成功入驻了广州市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中心在场地、资源、政策上都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支持。疫情防控期间,广州市政府也出台了纾困助企措施,这对我们初创企业来说是很实在、很到位的政策扶持。”陈可洋说,“横琴方案、前海方案的印发,既为香港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新条件,也给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和企业提供了更多发展机会。”

政策宣讲、资金支持、孵化帮扶。广州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的角色,为港澳青年来穗参观交流、就业创业、实习实践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并继续组织开展12355港澳青年专线“一站式”线上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家园线下矩阵服务和广州市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枢纽服务,持续围绕港澳青年来穗生活、求学、交流、就业、创业等方面普遍关心关注的问题服务来穗港澳青年,加强服务港澳青年成长的能力。

被城市吸引,因机会留下。通过构建青年创新创业“培训提升—展示交流—要素对接—成果转化”的生态链,广州这座城市正在为来穗港澳青年创造更多、更优的机会。

紧紧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青创广州”工作品牌为统领,广州正不断完善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环境与友好的氛围,将一批又一批的“陈可洋”留在这里,为广州融入横琴、前海“双区”建设,贡献青创力量。

赋能量聚人心

一身志愿者服装,一张扫码指引,一句暖心提醒。在广州的抗疫的一线,志愿者奔走的身影,已经深深刻入市民的心中。而在这统一的身份下,有很多都是来自港澳的创业者,默默为广州的战疫贡献力所能及的力量。

作为激活城市青年力量的创新创业平台,广州市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中心通过市青企协等途径广泛发动青年企业家积极捐赠防疫物资,捐赠N95口罩、医用防护手套、防护服、隔离衣、矿泉水等物资,总价值逾60万元。“作为新一代的青年,必须为港澳台在大湾区发展的青年树立榜样,形成正能量,用行动传递志愿精神,做到薪火相传。”来自澳门的康健药房创办人、“青创班”首届广州青年创新创业人才计划副班长陈锦达说。

像陈锦达一样的在穗港澳青年还有很多。甚至已经定居广州的香港艺人都纷纷走上街头为城市献一份力。越来越多湾区青年不仅在这里生活,也在这里实现自我。除了得到城市的帮助,也为城市赋能。

三地青年力量的凝聚,背后是不断增强的文化向心力。

9月24日上午,穗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志愿服务队在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周期间正式成立,全市首家穗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志愿服务交流实践基地也同日成立。同为穗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志愿服务队队长的陈可洋表示:“能够带领优秀的内地和港澳青年共同为大湾区发展服务,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积极搭建交流交往平台,厚植港澳青年家国情怀,广州走在前。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今年以来,广州依托广州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阵地,引导大湾区青少年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培养了港澳青年的家国情怀,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

“今年是第三年举办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周系列活动,青年周系列活动已经成为广州共青团服务穗港澳青年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靓丽名片。”团市委副书记李劲介绍,“下一步,团广州市委将继续结合深入实施‘5乐’行动计划,按照‘1234N’,即搭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周1个平台,积极推动大湾区青年人才在专业领域的合作发展;优化粤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动、青年就业创业孵化等2类基地;提升一网(湾区青创汇)一站(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工作站)一号(广州12355港澳青年热线)3个维度服务体系;推动成立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文化、研究、创新创业、志愿服务4个联盟;开展N项配套活动的工作思路,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推进支持港澳青年湾区发展工作。”

助力港澳青年筑梦广州、圆梦湾区,努力打造港澳青年湾区创新创业的首选地和全面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中转站”,加快融入横琴、前海“双区”共融发展,广州准备好了。

编辑:智羊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