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园提质增效 助广州筑文创新高地
“2021广州文化产业园区系列榜单发布会暨广州文化产业园区(基地)高质量发展研讨活动”在羊城创意产业园举行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宙辉 莫谨榕 黎存根 黄婷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曾育文 麦宇恒
12月7日,“2021广州文化产业园区系列榜单发布会暨广州文化产业园区(基地)高质量发展研讨活动”在羊城创意产业园举行。本次活动得到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大力支持,由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会联合主办。会上揭晓了“2021广州最具价值文化产业园区10强”“2021广州最具成长潜力文化产业园区10强”榜单。据统计,上榜20强文化产业园区相加的总产值超千亿元。
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朱小燚出席活动并致辞,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尹涛代表主办方致辞,华阳国际设计集团副总裁、总规划师温春阳作主旨发言。
据不完全统计,广州市目前有文化产业园区(基地)超过220个,其中包括羊城创意产业园、长隆、励丰、珠江钢琴、浩洋电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22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广州T.I.T纺织服装创意园、黄花岗信息园、荔湾文化创意聚集区等20个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以及大阪仓1904创意园、万鹏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励弘文创旗舰园、印象黄埔文化创意园、广州大湾区数字娱乐产业园等41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为充分发挥广州市文化产业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挖掘文化产业园区的价值,主办方开展了2021年广州文化产业园区系列评选活动。本次评选,文化产业园区踊跃参与,园区集聚类型非常多样,既有综合型,也有文化科技融合类,还有创意设计、动漫游戏、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设备等专业特色类型,展现了广州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蓬勃生机。
朱小燚表示,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对城市人文环境的改善具有示范引导和品牌影响作用。文化产业园区系列榜单的发布有助于发挥文化产业园区的示范带头作用,挖掘文化产业园区更加宝贵的价值,推动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是文化高质量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力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
在圆桌对话环节,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州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明充,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教授谢涤湘,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华侨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黄洁薇,广州轻工集团新仕诚公司董事长刘勇,同创汇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广州运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嘉富,围绕“提质增效,筑就文创新高地”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为广州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献计献策。
本次发布会还举行了大湾区文创园区产业智库聘请仪式,尹涛、温春阳、谢涤湘、蒋正峰、黄洁薇被聘请为“大湾区文创园区产业智库首批专家”,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州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广州天河区众创孵化促进会、羊城创意产业园等22家机构和园区获聘“大湾区文创园区产业智库首批单位”。
主办方致辞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尹涛谈榜单评选:
百里挑一,全市文化产业园区杰出代表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尹涛(上图)致辞时介绍,2020年,广州市文化产业营业收入达4135.28亿元,支柱性地位进一步提升。全市220多个文化产业园区(基地),促进全市文化产业聚集水平不断提升,与城市各方面发展融合度不断增强,有力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
尹涛认为,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与扶持,文化产业的繁荣兴盛有赖于市场的主导,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也需要智库的力量。今年,广州市社科院首次与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会一同主办评选“广州最具价值文化产业园区10强”“广州最具成长潜力文化产业园区10强”两大榜单。其中,“2021广州最具价值文化产业园区”10强榜单综合考虑参评园区的规模、成熟度、投入产出、创新能力、法规、社会效益等方面最终评出;“2021广州最具成长潜力文化产业园区”10强榜单还重点考察候选文化园区的特色性、发展的专业性、服务的水平等方面。
他表示,本次参评的文化产业园区很好地体现了“文化产业园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广州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抓手”这一点。本次进入榜单的20个园区,及其园区支撑的企业,是全市220多个园区的杰出代表。它们与其他文化产业园区,以及大量文化产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一起,有效地集聚了颇具规模和数量的文化企业和相关机构,促进了文化产业融合功能及其引领新经济的作用发挥,最大限度地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广州文化产业走出了一条文化创意足、技术含量高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也为推动老城市新活力、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作出了积极贡献。
对于广州文化产业园区未来发展方向,尹涛提出三点建议:要整合城市历史文化资源,把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成为地方独具特色的文化标志和城市品牌符号;要加快文化产业上下游联动,推动产业和事业的融合,打造全产业链的园区平台,推动广州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构建面向未来、以价值创新为引领的复合型都市文化产业园区体系,形成多层次、能融合的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体系。
主旨发言
华阳国际设计集团副总裁、总规划师温春阳:
先谋后动,实现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活动上,华阳国际设计集团副总裁、总规划师温春阳(上图)在作“先谋而后动,实现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主旨发言时指出,文创产业园区的兴起,得益于国家、地方政策的支持,目前文创产业园的发展依然存在同质化、商业模式有限等问题,在创新、探索上的成功率还不是很高。
温春阳表示,文创产业园的发展面临着提质增效的压力,他一直在思考文创产业园该如何和城市周边地区进行广泛融合发展。在他看来,最关键是要让产业园区在城市中找到自身价值,要通过园区的建设、规划、运营,让城市认识到产业园区的价值。
在总结文创产业园规划建设经验时,温春阳认为,第一,文化创意园只是一个框架,需更关注其内容和产品的独特性,做文创产业园一直强调IP——大型核心企业的入驻、航母式企业的入驻;第二,用地的复合,除了办公,园区还应满足更多需求,包括人居环境改善、城市空间融合等;最后,文创园区以“文”字打头,要思考如何通过我们的设计传承、发展文化。
展望产业园区发展的新趋势,温春阳给出四点建议:“三链”协同,实现企业产业链、园区产业链、城市产业链的协同与延展;产城“三合”,加强区域、城市与产业园的进一步融合;“四源”集成,把物业、产业、设施和资源这四大资源整合在一起;关注建设商的园区规划与建设、产业商的产业导入与孵化、运营商的物业运营与管维、金融商的平台投资与融资等四位一体,进一步拓展优化运营模式。
圆桌对话
广州文化产业园区如何提质增效?
嘉宾“把脉”行业发展
在12月7日举行的“2021广州文化产业园区系列榜单发布会暨广州文化产业园区(基地)高质量发展研讨活动”现场,文化产业专家学者、广州市政协委员、文化产业园区负责人等嘉宾共聚一堂,以“提质增效,筑就文创新高度”为主题进行圆桌对话,为广州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破解同质化
重文化内涵
圆桌对话中,多位专家学者分享了对广州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观察和建议。
“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虽然广州文化产业规模总量居全国前列,文化产业园区数量也不少,但部分园区存在小而散的情况,不少园区在改造过程中也面临着改造限制多、维护成本高、运营风险大等问题。”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华侨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黄洁薇表示。
结合北京、上海、长沙等地的经验,黄洁薇对文化产业园区的更新改造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加强政策制度的保障。比如加大用地的倾斜力度,优先保障产业园合理用地的需求,优化调整产业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次,加大财政税收支持力度。设立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园区产业项目。此外,还要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符合文化产业特点的人才保障机制,将产业园文创产业高层次人才引进纳入‘人才计划’。”
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教授谢涤湘也认为,政府需发挥引导作用。“当文化产业园区出现同质化,甚至低端化、低质化的现象时,就需要政府进一步引导。当然,市场化机制也很重要,市场化机制在规划园区定位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文化产业园区,文化内涵也是园区核心竞争力之一。黄洁薇建议,广州要深入挖掘历史、产业文化内涵,发挥园区集聚效应,实行专园专策,打造全国闻名的文化创意园区;同时,运用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全面推进文化交流,提升国际竞争力。
谢涤湘也提醒,在进行园区更新改造时,要注重保护园区的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应更加注重人文关怀,注重细节,这对文化企业的聚集是有巨大吸引力的”。
圈层式服务
架合作桥梁
众多文化产业园区如何提质增效,更好地为园区企业服务?多位园区负责人分享了实践经验。
“我们希望提供给企业的不仅仅是物业上的服务,更是圈层式服务、产业链上下游服务。”同创汇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广州运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嘉富表示,目前海珠同创汇的业态主要是“时尚+科技+电商”,三类企业占比达70%以上。“我们相信文化、创意、IP的市场无限大,于是在招商时有意增强这类企业的聚集。”
刘嘉富认为,文化产业园区不仅仅改造提升物业空间,为企业提供创意空间,更重要的是搭建生态平台,建立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基地和战略合作资源。“事实上,每个进驻园区的企业都很忙,可能没有时间去认识旁边的企业,我们主动挖掘企业的需求和痛点,组织活动促进企业主交流,让他们在园区收获更多发展机会。”
广州轻工集团新仕诚公司董事长刘勇也认为,文化产业园区应该找准定位,立足特色,为企业综合赋能。他现场分享了知名园区T.I.T创意园的发展经验。“我们从创立之初就非常注重定位。在摸索期,我们定位为服装设计类,吸引了很多时尚类企业和设计师进入。随着产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在二期开发中又引入了腾讯等互联网企业。随着腾讯的进驻,我们吸引了一批上下游企业。现在,园区内一半是科技互联网企业,一半是时尚设计类企业。”
在刘勇看来,T.I.T创意园是一个综合体,不同类型的企业可以相互促进、学习。“传统时尚设计企业可以‘插上互联网翅膀’加快发展,互联网企业也可以从时尚设计类企业中借鉴学习。我们的工作就是为他们架起沟通的桥梁,企业的跨界合作对发展有很好的帮助。”
园区分享
工美港国际数字创新中心:
服务科创企业 突出“用心”二字
从工业遗存到文化创新园区,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工美港国际数字创新中心(简称“工美港”)既是城市更新的重要样本,也是数字化经济引领创业创新高地。工美港副总经理谭广茂(上图)在现场分享时介绍,该园区于2019年开始运营,于2020年正式开园,打造以数字创意为核心,包括数字工美、定制、设计、传媒和游戏开发等的产业发展体系。
谭广茂见证了工美港的升级改造过程。从2008年起,园区花了六七年时间,不断调整设计方案,才最终敲定现在的改造建设方案。“如果我们早几年就改造,可能现在的效益会大很多,但我们坚守住了提质增效的追求。”谭广茂说。
如今的工美港,已成为集孵化培育、成果展示、产业配套于一体的数字创意产业新地标,目前入驻率98%,入驻企业110家,年产值达150亿元,年税收突破4.5亿元。
在优化配套服务方面,谭广茂特别强调了“用心”二字。在科创、文创类企业入驻后,工美港进一步提升了园区税务、法务等软服务,用心地为企业服务。他举例称,工美港按照比例,为每20家企业配备一个专业的客服。此外,园区设有篮球场、足球场和特色食堂、网红咖啡馆、青年公寓等,一并满足了园区就业青年的衣食住行需求,初步实现了产城融合24小时生活圈。
花山小镇:
百年碉楼古村落 二度文化融合
提到碉楼,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开平碉楼,却不知广州花都也有碉楼。花山小镇正是依托和融合了花都区花山镇洛场村百年碉楼古村落的原生态乡土民俗和侨乡风情特色,发展成为集文化艺术展览交流、文化创意、影视制作、文化培训、美食娱乐、度假休闲于一体的碉楼古村落文化旅游园区。
花山小镇创始人谭广诺(上图)在现场分享时表示,他原本从事美妆生意,经营的工厂就在洛场村边上,彼时该地较为破败,几乎沦为“空心村”。“美妆产业做得再漂亮也是制造,将这个古村落改造好则是创造。”好友的一番话让他投入到百年碉楼群的保护和建设中。
2013年,花山小镇文旅小镇开始开发建设,主要包括洛场侨乡华侨碉楼群及乡村生态保育和开发等,迄今已开发活用8栋碉楼、21间青砖屋、部分泥砖房及民居楼房。在谭广诺看来,碉楼建筑既有东方元素,又有西方洋楼的痕迹,是百年前文化融合的产物;而在如今城市更新、焕发老城市新活力的背景下,花山小镇的建设改造是对在地文化和产业特色的再度融合。
他介绍,目前,花山小镇进驻企业机构近30家,开设经营的业态有书画展览、文创设计、工业设计、影视制作、陶艺香道、艺术培训等;还有特色中西餐、红酒咖啡、乡村民宿(业已经营的民宿有3家)等特色经营商户。在大力引进多种业态的同时,小镇注重对碉楼古建筑的保护、修缮和利用,保留古村落原生态,形成新旧村民和谐共处的景象。
榜单揭晓
2021广州最具价值文化产业园区10强
羊城创意产业园
广州北京路文化核心区
289艺术园区
1978数字文创小镇
中国(广州)超高清视频创新产业园区
T.I.T创意园
星力动漫游戏产业园
怡祥·盛达创新园
工美港国际数字创新中心
沙湾珠宝产业园
2021广州最具成长潜力文化产业园区10强
国际单位时尚科技园
珠江钢琴创梦园
广州大湾区数字娱乐产业园
花山小镇
海珠同创汇
众创五号空间
中国数字E-park
星坊文化创意产业园
B.I.G 海珠湾艺术园区
时代TIT广场